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5490
监护环境对SICU病人的心理影响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5期
     作者:高钰琳 吴兰笛 吴晓明

    单位:高钰琳 吴兰笛 第一军医大学1护理系,广州,510515;吴晓明 珠江医院SICU,广州,510282

    关键词:SICU;心理护理;监护环境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990542 摘要:本文分析了监护环境包括声、光等物理因素和同室病友、医护人员和家属等有关的社会环境,对SICU病人的心理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出做好SICU病人的心理护理,护士必须提高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R4

    大多数医院的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承担着外科急症、危重症及术后病情不稳定病人的监护任务,同时兼有术后麻醉恢复室(PACU)的功能,是一种特殊的护理环境。多数病人由于对病情程度缺乏了解,对监护或治疗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等原因,进入SICU后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此护士应能及时觉察,并分析其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SICU病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内源性因素,也有外源性因素,前者包括脑功能障碍等生理性因素,后者主要指病人病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监护环境等。在这些因素中,监护环境受医护人员控制,比较容易进行改造或完善,本文旨在探讨监护环境与病人心理问题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百拇医药
    1 SICU病人的特点

    SICU病人病情危重,在进入监护室之前已感受过多种痛苦如病痛或创伤,经历过与死亡的搏斗,尤其是猝死病人还体验过死亡的感觉,复苏后害怕再次面对死亡;有创性治疗、护理措施对身心的刺激,如插管或气管切开影响语言交流,且卧床或肢体被约束,使非语言交流也受到限制,无法表达意愿或交流情感;部分病人家庭经济困难,为高额的住院费用担心。另外有些病人本来心理承受能力就较差,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 SICU环境的影响

    2.1 物理环境 SICU病人清醒后,发现身处异地,病室设施不同于门诊或普通病房,并且为各种陌生的仪器、导线、管道所包围。研究证明,ICU噪音污染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高于国际标准,并在大多数时间会达到令人烦恼的水平。噪音来自运转中的仪器设备及工作人员的交谈。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研究都证实工作人员的交谈是噪音的主要来源。这种噪音对病人干扰最大,因为它一般是意外的、变化多样的,并可能具有一定含义。此外,为了监护的需要,SICU中24 h都使用人工照明,多数病人都不习惯在明亮的环境中入睡,因而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
, 百拇医药
    2.2 社会环境

    2.2.1 医护人员 SICU中医患比例相对较高,医生、护士、辅助诊疗科室和其他各类人员进进出出,工作节律快,给病人以忙乱的感觉;有时医护人员在病人床旁讨论病情或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特别象吸痰、挤压引流管等刺激性操作,引起病人的心理不适感;少数医护人员因工作繁忙,忽略了病人的睡眠以及与病人的沟通,较少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2.2.2同室病友 同室病友表现出的痛苦表情或呻吟,都会使病人产生病友心理感应[1],耳闻目睹,增加精神负担,尤其得知病友死亡的信息,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感。SICU兼作为PACU,部分病人在短时间内康复,搬出监护室,对其他危重病人也会产生影响,加重其焦虑。

    2.2.3病人家属 SICU病人对家属有特别的依恋感,但由于病情及治疗的需要, 家属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探视,甚至无法探视,更没有可能随时陪伴于床旁;有些家属自身的不安情绪也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 百拇医药
    3 SICU病人的常见心理问题

    3.1环境知识缺乏 病人多数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进入SICU,当他们意识恢复后都会感到茫然,常提出类似“手术什么时候做?”“我是在哪里?”等问题。

    3.2恐惧、不安 多发生于经历过猝死或目睹过同室病友抢救或死亡事件的病人,常表现出恐怖、受惊、忧虑感,有哭泣、逃避、警惕行为,并伴有各系统症状:颤抖、肌肉张力增高、四肢疲乏,尿频、尿急,心悸、血压增高,呼吸短促,口舌干燥、胃肠功能紊乱,昏厥、失眠、易激动、瞳孔散大,皮肤发红或苍白、出汗、起鸡皮疙瘩[2]

    3.3孤独 多见于处于恢复阶段的病人。肉体的痛苦相对减轻,隔离导致的社交障碍,加上精神的压力使病人遭受莫名的苦闷。

    3.4焦虑 是SICU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表现为生理和情感两方面,如:交感神经兴奋(易激动、没有耐心)和情感脆弱(哭泣、退缩、精神萎靡等)[2]
, 百拇医药
    3.5抑郁/绝望 一些住院时间较长、病情反复、恢复较慢的病人,认为个人可取的方案或选择得不到实现,对治疗或疾病恢复产生怀疑而失去信心,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淡漠,双目紧闭,不与人交谈,甚至拒绝治疗等[3]

    3.6依赖心理 指病人一切生理需要都依赖他人的帮助,从而不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满足,过多依赖医护人员;当病情稳定甚至好转,而有了治病信心时,却增加了对特殊治疗护理的依赖性,表现在撤除呼吸机或转出SICU时因情绪导致的病情变化,而造成撤机或转科困难。有的大手术后病人由于惧怕伤口疼痛而拒绝自己咳嗽和不让翻身,有的病人甚至宁愿被吸痰也不愿自己咳痰。

    4 护理措施

    4.1加强与病人的交流

    4.1.1 语言交流 对清醒病人做好环境介绍,告诉病人入室原因及出室条件,并介绍监护室工作特点,向病人承诺将受到医护人员的日夜重点监护,消除其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惧;当病人符合转出条件时,做好健康宣教,指出在其它科室同样能受到最好的治疗和护理,鼓励病人积极配合,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最佳康复。实施各项操作前,应作好解释工作,切忌用命令口气,以免产生反感并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积极配合。如吸痰前护士应语调柔和地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可能带来的痛苦,对病人出现流泪等痛苦的表情时要给予安慰。保证操作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尽量减少损伤;对于喷溅出的痰液不应表现出厌恶;在使用各种约束器具时也应向病人解释其必要性,使其消除人格受限的心理感觉。
, http://www.100md.com
    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尽可能多与其进行语言文字交流,一方面可以掌握其生理及心理动态,另一方面,也可增加病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对某些因气管插管或切开等不能说话的病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增加视觉信息传递,约定手势或将常用词句做成卡片,或给予纸笔,嘱其写下所需。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尽量满足其要求。例如中年男性病人黄某,因喉部肿瘤阻塞气管致心跳停止长达8 min,在SICU行气管切开,采取冬眠、高压氧及支持疗法,护理人员及家属经常与其沟通,及时了解并满足其需要,病人意识完全恢复后转出SICU。

    4.1.2 非语言交流 心理学家指出信息交流=7%词语+38%音调+55%面部表情。护士要认识到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皮肤的接触等都可以减轻病人的孤独、不安心理。护士的态度\语调应和蔼可亲,使病人在良好的交流氛围中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激发起愉悦的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于疾病或治疗因素影响,SICU病人在被动、强迫体位、口腔插管等情况下不能用语言表达需要,护士应经常与之接触,密切观察,不仅要掌握监护仪器显示的各项生理指标及管道通畅情况,还要善于捕捉病人的每一个手势、眼神,以判断病人的需要。需要是人对自身生存和社会生活中必须但却缺少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通常表现为一种不满足感,具有紧张性。也就是说人在力求满足但未满足某种需求的状态下,常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因此及时了解和满足病人需要,也是避免和消除病人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 http://www.100md.com
    将上述两种沟通方式配合使用,尤其在发现病人出现悲观、绝望心理,不配合治疗时,更应采取积极态度,以鼓励为宜,同时密切观察,专人看护,还要发动家属和单位,多方配合。由于病人家属的言谈举止、神态表情常直接影响病人情绪,因此必须提醒他们保持沉着冷静,和颜悦色地给病人以安慰和鼓励。例如某老年男性病人脑出血后右侧偏瘫,右肺脓肿、脓胸,行气管切开、机械辅助通气和鼻饲,入SICU长达3周。病人一度出现悲观、抑郁心理,两次拔除胃管,多次拔去呼吸机连通管道,护士都能及时发现并处理,防止了意外的发生。同时每位护士都能以积极态度对待病人,重新接管时不仅没有表现出厌烦情绪,还和蔼地向其解释管道通畅的必要性;仔细观察病人的动作表情变化,使用约定的手势,耐心询问,及时了解并满足其需要,并及时与家属联系,适当增加家属的探视时间,同家属一起说服病人配合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后来病人病情及情绪都有好转,再未出现类似情况。

    4.2 创造良好的环境

    4.2.1保持安静,尽量减少物理性刺激 尽管有人认为呼吸机和监护治疗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为SICU背景的一部分,多数病人能适应这些节律和常规声音[1],但仍应将音量调至合适大小。尽可能将治疗室与病室分开,以减少治疗性噪音。
, 百拇医药
    要求医护人员在SICU中的谈话只限于与病人治疗护理有关的必须内容,并尽量不使病人听见,谈话中避免出现刺激性语言。

    SICU中护士应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刺激性操作应尽量安排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时间内进行。要正确认识睡眠对危重病人精力储备的重要性,合理解决治疗护理与保证睡眠的矛盾,例如,痰多而稠的病人常需要从呼吸道内注入湿化液稀释痰液并吸痰。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吸痰次数增加,会妨碍病人休息。因此,夜间可酌情减少湿化气道的操作,以利于病人睡眠。在不影响监护工作的前提下,将室内光线调整至适当亮度,以利于清醒病人入睡。

    4.2.2 病室环境整洁 各种仪器设备摆放整齐,暂时不用的仪器尽量避开病人视线,以免造成病人不必要的恐惧。由于病人基本与外界隔绝,活动受限,室内应有时钟和日历置于其视野范围内,使病人有正常生活的感觉。

    4.2.3 床边隔离 有条件者,将稳定期(包括全麻待清醒)病人与危重病人隔开,尽量使病人避开抢救场面,以减少病友心理感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 百拇医药
    做生活护理如擦身尤其需暴露会阴等部位时,应注意遮蔽病人,避免病人感到有失尊严而致抑郁和消极。

    随着危重症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SICU病人的心理问题日益受重视,要减少和预防其心理疾患,无疑给SICU护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理论和操作技术水平,还要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爱伤观和更强的责任心,既重视“病”的护理,也要重视“人”的护理。随着护士素质的提高及医疗条件的改善,SICU环境及监护环境给病人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必将降到最低限度。值得指出的是,医护环境带来的心理影响也同样存在于医院其它科室。

    作者简介:高钰琳,女,1974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助教;电话85148530

    参考文献

    1郑作祥主编. 临床心理护理. 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6. 406~407

    2邹询主编.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66~68

    (收稿日期:1998-11-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