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18453
护理工作中的隐性失误分析及对策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5期
     作者:郑 玲 王春英 潘贵英

    单位:石家庄市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050082]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990577 护理工作中有一些失误不象“打错针、发错药”那样显而易见,本文所提及的是不给病人造成直接危害、为人们所不太注意的护理失误,称之为隐性护理失误。现就临床较常见的隐性失误进行分析。

    1 测量用具不准确

    1.1 体温计 常规要求应定期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若体温计之间相差>0.2℃,不能再使用[1]。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往往是一支体温计使用很久都不检测,其误差会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一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人,在病后第2周仍存在间断性低热,致使病人精神紧张,脾气暴躁,不配合治疗。经检查排除了感染的可能,我们对体温计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对正在使用的21支体温计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近2/3的体温计之间温度相差超过标准,最低与最高温度相差1.4℃,足可以造成病人低热的假象。这种失误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而且直接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断。因此应定期对体温计进行检测,尤其是新补充的体温计,使用之前应做检测,不合格者弃之。
, http://www.100md.com
    1.2 标量容器 临床上普遍使用标量的一次性引流袋、负压引流器等,在实际操作中,护理人员已注意到容器上的标量与实际量存在差异,但对差量的大小及严重的后果并不了解或不重视,观察时多仍以一次性容器标量为准,直接记录容器上所显示的量。对于容器标量的准确性,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引流袋每一刻度标量均值都与实际存在差异,差值最大的在300~400 ml之间,当实际引流量增加100 ml,引流袋上标量平均值却只增加8.5 ml[2]。负压引流器在500 ml时刻度标量与实际引流量相差200 ml左右[3]。这样大的差值,在测定24 小时尿糖、尿蛋白时,必然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用药错误。对于心肾功能不全、手术后引流的病人,则可延误病情及治疗。因此提示,一次性容器上的标量只能作为参考,要获得准确的数据,必须用标准量器重新测量。

    2 医疗用具及手的污染

    为防止医疗用具污染造成的交叉感染,在护理工作中实行了“一人一物、一次一消毒”制度,但仍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消毒制度,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有的甚至没有被列入消毒范围之内,如输液瓶套、心电图机吸头等,说明对这些物品的污染还缺乏认识。
, 百拇医药
    2.1 听诊器 孔维浩等[4]对听诊器的污染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所有被检听诊器的细菌数均超过《消毒卫生标准》的规定,菌落形成单位最多达65.4 cfu/cm2,可见听诊器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每个病人每天都有可能接触到它,所以听诊器不经消毒连续使用,已构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因此,建立听诊器“一用一消毒”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每用完一次听诊器后,用75%乙醇或10%醋酸洗必泰乙醇涂擦消毒,观察表明可使细菌数明显减少,部分无细菌生长[4、5]

    2.2 输液瓶套 输液瓶套是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物品之一,一些护理人员认为,它不直接接触病人,不存在污染,因此从不进行消毒处理。有资料表明,瓶套的污染程度与使用时间的延长成正比,使用1天的瓶套,有细菌生长者占60%,使用期>7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特别是霉菌数明显增加[6]。故应规范瓶套的消毒制度,可以选用84清洗消毒剂,稀释浓度为1∶100,每天输液完毕,瓶套集中浸泡30分钟,晾干后待用,灭菌效果明显[7]
, http://www.100md.com
    2.3 护理人员的手 手是医院内感染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都强调了洗手这一环节。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如同一时间内给几位病人做口腔、皮肤护理,集体输液、注射、摆口服药及配液操作,据调查有近50%的人是在不洗手的情况下进行的,污染的手无疑成为病原菌的直接传播媒介。为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自觉地执行随时迅速洗手10~15秒,或用消毒小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手的制度,即能达到手的消洁标准[8]

    3 给药方法不当

    3.1 实际给药量少于医嘱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注射用抗生素多为小剂量瓶装,而静脉给药时均为大剂量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内,因操作环节多,容易致药液残留而与医嘱所需用量存在差距。笔者检测了一个科室已输完抗生素的8个输液瓶,平均残液量10 ml,一次性输液器管(充满液体)残留量12 ml,这样100 ml的液体就少输入了22 ml。另外,抗生素小瓶密封口所用的橡皮塞存在沟曲,吸药时,针头无法到达而造成客观残留。有人测出每瓶0.5 g抗生素的客观残留量平均为26.89 mg[9]。以头孢唑啉钠为例,病人一次用量5.0 g(10瓶),加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10瓶内残留头孢唑啉钠268.9 mg;而输液瓶及管中的22 ml残留液内含头孢唑啉钠1 100 mg,病人一次实际用药量距医嘱用量相差约1 368.9 mg。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人,药量不足则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为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护士应掌握操作技巧,尽可能减少药物残留,在稀释药液时多注入溶解剂,使浓度变小;勿将混有药液的溶液做溶解剂;应尽量使液体输尽,减少输液瓶和输液管内的残留液量。
, 百拇医药
    3.2 给药时间 在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较少考虑到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及有效血药浓度。为了工作方便,多采用在固定的时间内集体发药,几种药物一次性服药到口,静脉用药多集中在白天完成,从而影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如降压药的服用时间,国内观察资料认为,24小时血压波动多呈双峰双谷,双峰即6~10时、16~18时血压最高,原则上降压药在血压高峰前0.5~1小时服用效果最好;双谷即12~14时、23~3时血压最低[10]。按现有的给药方法,早、晚药的服用时间并非在血压高峰之前,而中午药的服用时间正是病人血压处于低谷阶段。我们观察了98例心绞痛病人的发作时间,其中有规律性发作54例,在病人发作前给药比每日3次固定时间内给药,预防心绞痛的效果更好。因此,护士要掌握本专科常用药的最佳服用时间及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尽量做到按需、按个体给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梅祖懿,刘秀琴.对生命体征的观察.见:甘兰君主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7
, 百拇医药
    2 徐金美,傅承桦,张培玲.《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准确性核查》一文有感.护理学杂志,1997,12(2):78

    3 刑维华,刘枚,周卉.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刻度标量准确性核查.护理学杂志,1996,11(2):109

    4 孔维浩,耿广兰.听诊器污染调查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3,9(10):2

    5 祝洪珍,胡钟兰,常娅洁,等.听诊器的微生物检测及消毒方法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103

    6 王笑微,顾玉兰.输液瓶套使用时间与菌落数.护理学杂志,1997,12(1):49

    7 佟秀贞,林圣惠.输液瓶网套污染调查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1996,12(9):399

    8 牛秀成,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

    9 袁国莲,王锦秋,封英群.头孢唑啉钠瓶内残留量测定.实用护理杂志,1996,12(6):283

    10 陶国枢,沈瑾.老年高血压病.见:陶国枢主编.现代老年医学进展.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2

    (收稿时间1999-03-20 修回时间1999-06-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