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0202
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
http://www.100md.com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9年第5期
     作者:吴锦权 杜达安 陈佩玑 陈泽池

    单位:吴锦权 杜达安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广东 广州 510300;陈佩玑 陈泽池 广东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广东 广州 510060

    关键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90527

    [中图分类号] R59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955(1999)05-0392-02

    为了解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将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及防治情况综述如下。

    1 广东省地氟病的基本状况

    1.1 广东省地氟病的病区分布 全省地方性氟中毒(以下简称地氟病)轻、中、重病区分别为276、,140、36个,分别占病区总数的61.0%、31.0%和8.0%;轻、中、重病区人数分别为457 554、71 500、57 366人,分别占全省病区总人数的78.1%,12.2%和9.8%;病区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汕头、揭阳、潮州、梅州四市,共有240个病区,占全省病区总数的53.0%;病区人数为502 295人,占全省病区总人数的85.7%。粤东(汕头、揭阳、潮州、梅州)重病区人数共53 398人,占全省重病区人数的91.1%[1,2]
, http://www.100md.com
    1.2 广东省地氟病病区类型

    1.2.1 温泉高氟水型病区。广东是个多温泉的省,有300多处温泉分布在病区县的32个县内,占病区县的80%(32/40)。温泉的水温范围在37~80℃,水氟含量1.6~24.0mg/L[3]。氟中毒原因主要是氟含量高的温泉水长期不断地向井周围渗入潜井或饮水井中,致使井水氟含量超过1.0mg/L的多达100多处[4]。这类型病区多数氟中毒病人的病情较严重。

    1.2.2 深层地下高氟水型病区。此类病区主要分布于粤东的练江、榕江、韩江平原,其主要特点是病区分布广(约300多平方公里),病区人数约占全省病区人数的1/2左右。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变化较大,这可能与隐伏的练江断裂带有关 ,由于深部的多次断裂活动,使上覆第四系沉积物含水层中某些元素含量起变化(如氟含量增高),历史上练江平原一带曾经有过10多次4级以上的地震活动可为佐证[5]
, 百拇医药
    1.2.3 工矿废水污染型氟病区。此型氟病区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氟污染水源所致。如:五华县安流其坑片、东莞市樟木头采石场都是开采萤石矿排出氟含量高的废水污染下游的饮用水源[6]。此类氟病区还有信宜、南海、新会、河源等6个县(市)83个自然村群众饮用水受到高氟废水的污染,使饮用水含氟量超标,而造成了有5.5万人氟中毒。此类病人数占病区总人数的9.2%[7]

    1.2.4 温泉水污染食物型病区。温泉附近地区的部分群众,由于对氟缺乏认识,用高氟的温泉水加工食物,使食物氟升高,长期食用这类食物而形成氟中毒[8]。如:河源康禾镇群众用温泉水煮饭;丰顺县丰良镇一些居民用温泉水加工菜干。和平、龙川、惠东县则有群众用温泉水泡茶、泡菜、做豆腐等习惯,使温泉水的高氟转移到食物,而形成氟中毒病区。此类病区的氟中毒情况较轻,这类病区在我省是首先发现的新型病区。

    2 广东省地氟病的防治状况
, 百拇医药
    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在地氟病的调查中,充分发挥了当好政府参谋的作用。先后对各市、县卫生防疫站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1 000多人次的培训。共检查学生氟斑牙7.45万人,检测饮用水氟2万多份,其中地面水、浅层井水、深层井水、泉水,分别为4 070、12 928、829、1 164份,超标率分别为1.77%、4.51%、21.11%、5.24%。针对广东省的地氟病具有分布广,患病率高,危害大的特点。因此,确定了因地制宜,社会参与,改水降氟的策略。通过改水降氟(引用河水、山泉水)的途径改换高氟饮用水源。至1997年底止,全省452个病区村已有390个村完成了改水降氟,受益人数45万人。还有50个村正在或准备改水,完成后受益人数有10多万人[2,9]

    2.1 潮阳市是广东省地氟病的重病区之一 该市总人数200万人,14个镇101个村有地氟病流行,其中轻病区36个,中病区25个,重病区24个,病区总人数33.9万人,饮水氟含量在1.48~11.5mg/L之间[10]。该市防治地氟病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的做法是:
, 百拇医药
    2.1.1 加强对改水降氟工作的领导。县(市)政府成立了农村改水工作领导小组,由1名副县长专管,下设由爱卫、财贸、水利、农业、卫生等10个部分组成的办公室,负责改水降氟工作的策划、协调和检查督导工作。

    2.1.2 以点带面,全面开展改水降氟工作。河溪镇上坑村是该市的重病区之一,1984年学生氟斑牙患病率91.6%,氟骨症患病率74%[5]。全村人年均收入125元,人均口粮每月12市斤,饮用井水氟含量9.12mg/L。为了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几年来,上坑村采取了“改水、治病、扶助、自强”的8字措施,做到治标治本同步、扶助与自强结合,现在全村有95%农户安装了电灯,60%自来水入户,村内还设有6个公用取水点,全村人都饮上了清洁水。1997年的人年均收入3 245元,95.0%(258/27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新房子。1998年检查学生没有发现氟斑牙,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10]

    2.1.3 加强对水资源宏观规划。根据当地人口、水源分布特点,1997年制定了全县改水规划,确定全县以五大水库为五大供水系统实施改水,即(1)秋风岭水库供应两英、峡山等5个镇,受益50多万人;(2)金溪水库供应仙城、陈店司马浦3个镇,受益20万人;(3)大龙溪水库供应沙陇、成田等5个镇,受益26万人;(4)蟹窖水库供应贵屿镇8.5万人;(5)河溪水库供应市区及河溪镇群众。先后在五大水库区建成了4座大、中型自来水厂,铺输水管道90多公里,分管道220多公里。至1997年,先后兴建改水降氟工程20多宗。占氟病区改水总数的90%,受益100多万人,占病区人数的92.9%[2,10]
, 百拇医药
    2.2 在积极开展改水降氟的同时,重点抓好地氟病的监测工作 广东省于1991年起在丰顺县建立了地氟病重点监测点,计划连续10年对3个自然村改水降氟的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丰顺县地氟病区虽然完成大部分改水降氟工作,但由于改水降氟设施长时间使用出现故障,集中式改水设施停用,饮水氟超标,影响了该病区降氟防病效果。改水降氟措施落实的安全村饮水氟基本符合卫生标准,儿童尿氟已降至正常值以下,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比改水前下降了75.0%[11]

    2.3 地氟病区改水后的设施管理 为了解我省地氟病病区改水后的饮水氟含量情况,于1995年,我省对兴宁、五华、龙川、和平等4县(市)6个镇进行了随机抽查,采水样85份,水样总合格率为76.5%,表明我省地氟病区的改水降氟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改水降氟的设施疏于管理,尤其是分散式改水,没有定期进行水质监测,有的群众在原高氟水井附近自行打井;个别集中式改水由于水源水受污染导致水氟超标,有的没有维修保养或维修保养不及时,出现供水不正常现象,只得饮用高氟水,有的改水设施已报废停用[29]
, 百拇医药
    3 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病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地氟病危害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制订本地区的实施方案,将地氟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干部任期目标,认真组织实施。

    3.2 建立健全地氟病改水降氟的监测制度 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实行科学管理、对集中式大型的改水工程,县、区级卫生系统要定期进行水氟监测,及时发现水氟的变化情况。分散式的改水点,卫生部门也应不定期抽取水样监测。使监测工作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3.3 加强普及地氟病防治知识 在有氟病区的市、县要广泛宣传地氟病的危害,普及地氟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地氟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当地卫生部门要协助氟病区搞好改水降氟设施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搞好地氟病的防治工作。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赵纪先.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情况调查报告[A].广东省环境科学学术交流会大会发言材料[C].1990.

    [2] 许锐恒,袁华晖,杜达安,等.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病学及防治效果观察[J].广东卫生防疫,1996,22(2):5.

    [3] 周亮津.广东地氟病分布特点与地质环境保护[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1,6(3):175.

    [4] 丰顺县卫生防疫.饮用水氟含量与慢性氟中毒的关系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79,5(3):90.

    [5] 吴景星,林尉生,王普生,等.汕头市地方性氟中毒调查报告[J].广东卫生防疫,1992,18(1):68.

, http://www.100md.com     [6] 刘光明,谢益群,谢小华,等.五华县萤石矿区地方性氟中毒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89,15(1):70.

    [7] 赵纪先,吴锦权,陆永明,等.南海县大沥区污染型氟中毒调查[J].广东卫生防疫,1985,10(1):24.

    [8] 袁华晖,邓志方,金晓玲,等.丰顺丰良镇温泉水污染食物型氟中毒的调查研究[J].广东卫生防疫,1991,17(2):54.

    [9] 吴锦权,袁华晖,陈铁宏,等.全国地方性氟中毒丰顺监测点五年监测结果[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8,17(5):331.

    [10] 吴锦权,温伟群,章伟才,等.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6—A):42.

    [11] 吴锦权,温伟群,郑庆光,等.1996年广东省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调查报告[J].广东卫生防疫,1997,23(3):8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