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3646
防治手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崔鸿雁 赵荣富高文阁

    单位:崔鸿雁(黑龙江省855农场职工医院);赵荣富(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高文阁(北安市赵光农场职工医院)

    关键词:

    黑龙江医学990513 手部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最易出现和最重要的并发症,是肌腱吻合处粘连。目前,粘连的防治仍是肌腱外科中最复杂、最不易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1990~1998年对63例病人87条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防治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3例病人,男49例,女14例。修复87条手部肌腱,其中,屈指肌腱64条,伸指长腱23条。年龄在5~71岁。损伤程度:轻度损伤55条,伸腱13条,屈腱42条;重度损伤22条(钝器伤13例合并指骨骨折),均为屈指腱。均在伤后24h内进行修复。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1.2.1 肌腱缝合法:55条整齐伤肌腱,用1#丝线双垂直缝合法缝合1针,外加0#丝线侧缝合。32条重度损伤的屈指腱,多有纵向劈裂,用4#丝线“∞”法缝合1针对合断端,外加0#丝线侧缝合。

    1.2.2 浅肌腱合并断裂者不作修复,将断裂的深腱吻合处的浅腱切除。

    1.2.3 腱鞘处理:42条屈腱整齐腱鞘创口,用000#线直接缝合,关闭腱鞘。32条重度损伤的肌腱腱鞘缺损严重,未作修复,将残存部分覆盖腱吻合处和其背侧的骨裸露处。

    1.2.4 骨折处理:13例重度损伤,并指骨小斜行骨折,予复位后用克氏针内固定,有游离骨块者,用4#丝线缠绕。

    1.2.5 皮下组织:55条腱整齐伤,皮下组织同皮肤一起作Ⅰ期缝合;32条重度损伤,将皮下组织覆盖腱修复处,切除碾挫无活性多余的皮下组织,再与皮肤一同作Ⅰ期缝合。
, http://www.100md.com
    1.2.6 固定方法:屈腱修复后,患指半屈曲位纸壳固定。伸腱修复后,伸直位小夹板固定,均便于换药、拆线及指导患指功能锻炼。合并骨折石膏托固定。

    1.2.7 术后功能锻炼:轻度损伤55条,术后第10~14d,由医生每天进行手指的被动伸屈活动;15~21d,小幅度增加主动伸指(屈腱修复)和主动屈指(伸腱修复)活动;21d以后,小幅度开始增加主动屈指锻炼(屈腱修复)和主动伸指锻炼(伸腱修复)。术后4~5周去除外固定,进行大幅度主动伸屈活动,并配合物理治疗。重度损伤32条,术后15d起,于原固定位指导下,间歇被动屈指小幅度活动,5~6次/d,3~4周在固定位下小幅度主动及被动伸屈手指活动。

    2 结果

    轻度损伤55例,在7~8周后基本或完全恢复手指功能。其中,1例腱吻合处并发腱鞘囊肿,影响屈指功能,而择期行腱鞘囊肿切除,术后屈指功能恢复。重度损伤32例,术后6周去除外固定后,配合物理治疗,8周拔克氏针,10~12周基本恢复功能,2例因损伤严重,指骨粉碎骨折,内固定不确实,功能锻炼较晚,术后3个月局部粘连严重,影响功能而行肌腱粘连分离术,局部放置考的松。术后48h起,开始积极主动活动,1个月内完全恢复功能。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轻度损伤者,宜保护非粘连形成因素(腱实质、腱外膜、滑液、血供),调整愈合调节因素(腱鞘、腱系带、腱滑动、腱愈合),排除粘连形成因素(皮下组织、骨组织)。即由于内源性愈合能力受损小,处理时应在可靠愈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排除粘连,在做腱修复的同时,直接关闭腱鞘,术后早期活动。

    重度损伤者,内源性愈合破坏,需有外源愈合能力帮助才能可靠愈合。治疗宜调整愈合调节因素,尽量排除粘连形成因素。即在修复指腱的同时,移植腱鞘覆盖腱吻合处和其背侧的骨裸露处,防止致密粘连形成。合并指骨骨折要内固定确实,术后外固定适当,广幅活动,以打断粘连或增长粘连纤维长度。

    肌腱断端附近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疤痕粘连的多少与创伤性质、是否存在异物、手术操作、感染等因素有关。伸肌腱和位于前臂部、手掌部的屈肌腱因无腱鞘组织,少量粘连不影响手指伸屈。而屈指肌腱位于紧密的腱鞘内,即使形成少量粘连,亦会导致手指伸屈活动障碍。随着肌腱营养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屈指肌腱鞘内的肌腱的主要营养途径,是通过滑膜产生的滑液来实现的。为此,我们采用了保护滑膜,进行无创缝合,早期被动活动等一系列治疗措施后,收到较好效果。

    (收稿日期:1999-01-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