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学》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3722
滑动性疝6例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学》 1999年第5期
     作者:李宝成 李少华 张智杰

    单位:李宝成(哈尔滨市第八医院);李少华(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职工医院);张智杰(哈尔滨市第七医院)

    关键词:

    滑动性疝术前确诊较难 滑动性疝术前确诊较难,手术难度大,易损伤内脏复发率高,现将该疝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5-08~1996-12收治滑动疝6例。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30~70岁,平均50岁,复发性滑疝2例,左侧1例为乙状结肠,右侧4例为盲肠,膀胱及阑尾,以上均为疝囊旁滑疝;余1例为双侧疝囊外滑疝,该例的右侧疝较为特殊,组成疝囊大部分内腔为阑尾,盲肠及升结肠,在深面还有一团小肠肠袢,其团块外包绕着一层疏松组织,与前面的结肠及其系膜有粘连,但易分开,而与腹膜毫无关系,为1例少有的先天性肠道旋转不良所致的不完全性结肠系膜疝,在长期生活中逐渐从腹膜后疝入阴囊,从而形成了极为少见的双重疝(滑疝中有结肠系膜疝),由于双侧均有多量肠袢滑入阴囊,致阴囊拖至大腿内侧近1/2处,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

    2 讨论

    2.1 诊断。

    术前要仔细检查,下述情况要疑为滑疝,腹股沟部有较大且难归纳的疝块,手法还纳疝块后也会随着手的松开立即脱出,外环口很大,检查时手指与外环间似觉有内脏组织,本组中通过上述检查,有2例於术前诊断为滑疝,并经手术得到证实。

    2.2 治疗。

    手术治疗是滑疝的唯一方法。手术时,首先要避免损伤内脏,并进一步明确诊断。术前未疑或疑为滑疝者,应提高警惕,当打开腹外斜肌粘膜,寻觅疝囊时遇到疝囊壁肥厚,又有多量脂肪组织,或在分离过程中见到较粗大血管时,不应继续深入;如疑为膀胱,可穿刺证实,本组有2例证实为膀胱;如疑为肠管,可向外上适当扩大皮肤切口,于内环外、上切开肌肉进腹,手指探向腹股沟部即可鉴别是否为滑疝,又可避免内脏损伤,本组有2例是用该法确诊的。

    其次是要切实归纳内脏,真正高位结扎疝囊颈,这就要求事先将精索完正游离出来,才能处理疝囊。较小的滑疝多用腹腔外方法,即BaVan法,使组成囊壁的内脏彻底腹腔内位化,并小心的把内脏两侧的腹膜剪到内环处,形成新的腹膜和完正的疝囊,待切实还纳内腔后,在尽量接近内环处作内荷包埋入;对较大的滑疝,尤其是疝囊外滑疝,多用腹腔内方法,即LaRoque法,向外上扩大皮肤切口后,于内环外上肌肉作3cm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后,再外切开下口中的未含内脏的疝囊壁,并把组成疝囊的内脏从精索上游离下来,把内脏完正的纳入腹腔内进行处理,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滑疝内脏还纳法,本组多采用这种方法。(收稿日期:1999-01-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