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间疗法》 > 1999年第5期
编号:10229932
胃肠Ⅰ号治疗慢性结肠炎30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5期
     作者:邓文均

    单位:广东省高明市中医院,528500

    关键词:

    中国民间疗法990568 笔者从1996年12月至1998年5月采用自拟的胃肠Ⅰ号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

    所有病例均有慢性腹泻、腹痛、粘液血便、呈慢性反复发作等症状。服用肠道抗菌药症状可暂时缓解,但不能持久。纤维结肠镜检查符合慢性结肠炎改变,大便常规反复检查无发现病原体。

    治疗方法

    口服水泛丸胃肠Ⅰ号,每次10g,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本方主要成分:党参、白术、黄芪、元胡、田七、山楂、芡实、白芨、姜黄、补骨脂、乌梅、蝉衣、诃子。

    治疗效果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正常,停药后观察3个月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肠粘膜仍有轻度炎症反应;有效:症状好转,结肠镜等检查粘膜病变有所好转;无效: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

    经1个疗程后统计,痊愈3例(10%),显效14例(46.7%),有效9例(3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

    典型病例

    叶某,男,63岁,近三年来,常因饮食不慎而腹痛、腹泻,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1997年5月在外院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息肉并慢性结肠炎,当时在肠镜下作息肉摘除术,术后给予‘得舒特’、‘培菲康’及‘思密达’等治疗,症状仍反复出现,症见大便稀烂,每日4~5次,舌淡暗,脉弦细。西医诊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为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治则:健脾补肾,和胃益肠,生肌化瘀。给予胃肠Ⅰ号10g,每日3次口服。10天后,症状大部缓解,大便稀烂,每日减少至2~3次。继续治疗10天,大便恢复正常。1个月后肠镜复查正常。停药后未见复发。

    体会

    慢性结肠炎属中医“泄泻”、“腹痛”、“痢疾”范畴。《景岳全书.泄泻》谓:“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慢性结肠炎所属的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因与脾胃虚弱关系密切。脾胃气虚,命门火衰,情志失调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故见腹泻纳差,腹胀腹痛。肾阳虚衰、火不生土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肢倦乏力,久病则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可致结肠慢性充血,舌质暗、瘀斑等表现。故胃肠Ⅰ号以党参、白术、黄芪、芡实健脾和胃;姜黄、补骨脂温肾壮阳;田七、元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诃子、乌梅、白芨固涩止泻;蝉衣、山楂收涩生肌。集健脾温肾,和胃益肠,生肌化瘀,消炎止痛等法于一方。治疗脾胃虚弱,命门火衰,络损血瘀而致的慢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

    (收稿日期 1999-01-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