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乳腺慢性炎症包块45例
作者:黄 梅
单位:
关键词:乳腺炎;中药疗法;慢性病
新中医990508 近年来在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程中,一些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乳腺慢性炎症包块的发生日益增多。笔者运用健脾理气,化痰软坚方法治疗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33岁;发病时间均在产后,32例发病于产后2~4周,3例为产后2~4个月,10例为产后断乳期。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31例肿块为单发,14例为多发。肿块直径1~4 cm不等,质中,边界欠清,活动度较差,轻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腋下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治疗方法
健脾理气,化痰软坚。处方:党参、茯苓、白术、浙贝母、瓜蒌、橘核各15 g,法半夏、当归、柴胡各10 g,猫爪草30 g。
加减:脾虚者加黄芪,肝肾不足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肝郁化火者加夏枯草、牡丹皮,病程较长,肿块质硬者加川芎、蜈蚣、生牡蛎。每天1剂,水煎服。
3 治疗结果
治愈(包块完全消失)29例,显效(包块缩小1/3以上)14例,无效(包块无明显缩小)2例,治疗时间最短半个月,最长2个月。
4 病案举例
陈某,女,26岁,1997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左乳包块2个月。产后3周因哺乳时乳头破损诱发左乳急性乳腺炎,红肿热痛,伴高热,寒战,乳窍溢脓。经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寒战高热、乳窍溢脓消失,但左乳外上方有一鸽蛋大小包块残留,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2周无明显好转。诊见左乳外上方包块3 cm×2.5 cm,质中,与皮肤无粘连,轻压痛。疲倦,纳呆,乳汁少、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健脾理气,化痰软坚,主方加何首乌30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周,自觉精神好转,纳佳,乳汁增多,乳中肿块明显缩小。上方加炒穿山甲(先煎)20 g,再连续服2周,肿块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急性乳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在乳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缓解后,乳房局部会残留慢性炎症包块,迁延难愈,少数患者若抵抗力下降或有诱因,可再次出现急性乳腺炎。其主要原因由于产妇产时耗气失血,或大量寒凉攻伐药物的应用,冰压热伏,使正气进一步受损,尤其是损伤脾胃,脾虚胃弱,运化乏力,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内阻致气血瘀滞,余邪痰浊瘀血交结于乳中而成本病。故其治疗关键在于健脾益胃,脾胃功能正常,则痰浊自清,余邪不难清除。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法半夏、浙贝母、橘核、瓜蒌等化痰散结;当归活血通络兼补血;柴胡理气通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化痰软坚之功。
(收稿日期:1998-10-10)
,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乳腺炎;中药疗法;慢性病
新中医990508 近年来在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程中,一些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乳腺慢性炎症包块的发生日益增多。笔者运用健脾理气,化痰软坚方法治疗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3~33岁;发病时间均在产后,32例发病于产后2~4周,3例为产后2~4个月,10例为产后断乳期。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半年。31例肿块为单发,14例为多发。肿块直径1~4 cm不等,质中,边界欠清,活动度较差,轻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腋下淋巴结肿大不明显,无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治疗方法
健脾理气,化痰软坚。处方:党参、茯苓、白术、浙贝母、瓜蒌、橘核各15 g,法半夏、当归、柴胡各10 g,猫爪草30 g。
加减:脾虚者加黄芪,肝肾不足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肝郁化火者加夏枯草、牡丹皮,病程较长,肿块质硬者加川芎、蜈蚣、生牡蛎。每天1剂,水煎服。
3 治疗结果
治愈(包块完全消失)29例,显效(包块缩小1/3以上)14例,无效(包块无明显缩小)2例,治疗时间最短半个月,最长2个月。
4 病案举例
陈某,女,26岁,1997年9月13日初诊。主诉:左乳包块2个月。产后3周因哺乳时乳头破损诱发左乳急性乳腺炎,红肿热痛,伴高热,寒战,乳窍溢脓。经治疗1周后,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好转,寒战高热、乳窍溢脓消失,但左乳外上方有一鸽蛋大小包块残留,继续口服抗生素治疗2周无明显好转。诊见左乳外上方包块3 cm×2.5 cm,质中,与皮肤无粘连,轻压痛。疲倦,纳呆,乳汁少、清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健脾理气,化痰软坚,主方加何首乌30 g。每天1剂,水煎服。连服2周,自觉精神好转,纳佳,乳汁增多,乳中肿块明显缩小。上方加炒穿山甲(先煎)20 g,再连续服2周,肿块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急性乳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常可取得满意疗效。但部分患者,在乳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缓解后,乳房局部会残留慢性炎症包块,迁延难愈,少数患者若抵抗力下降或有诱因,可再次出现急性乳腺炎。其主要原因由于产妇产时耗气失血,或大量寒凉攻伐药物的应用,冰压热伏,使正气进一步受损,尤其是损伤脾胃,脾虚胃弱,运化乏力,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浊内阻致气血瘀滞,余邪痰浊瘀血交结于乳中而成本病。故其治疗关键在于健脾益胃,脾胃功能正常,则痰浊自清,余邪不难清除。方中党参、茯苓、白术健脾;法半夏、浙贝母、橘核、瓜蒌等化痰散结;当归活血通络兼补血;柴胡理气通滞,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理气、化痰软坚之功。
(收稿日期:1998-10-10)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