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
作者:郭青云 上官明
单位:郭青云 上官明 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529071)
关键词: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现将我院1990年9月~1997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ICH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42例,女18例。胎龄:<37周8例,37~42周45例,>42周7例。体重:<2 500 g 10例,2 500~4 000 g 45例,>4 000 g 5例。有窒息史46例;轻中度31例,重度15例。分娩情况:顺产25例,剖宫产10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助产8例,臀位5例,急产4例,滞产2例,其他6例,宫内窘迫28例,脐带绕颈或脱垂8例。母亲有妊娠高血压5例。伴随疾病:肺炎4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硬肿症12例,消化道出血8例,败血症5例,肺出血4例。
, 百拇医药
1.2 头颅CT检查结果 CT检查时间1~26 d,平均8 d,结果如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5例,脑实质出血(IPH)7例,硬膜下出血(SDH)5例,脑室内出血(IVH)5例,室管膜下出血(SEH)3例。其中12例为混合出血:10例为2种出血,3种及4种出血类型各1例。
1.3 临床表现及转归 发病时间:<24 h 26例,24~72 h 30例,>72 h 4例。35例表现为过度兴奋状态,烦躁不安,尖叫,凝视,抽搐,肌张力增高等;10例表现为抑制状态,拒乳,不哭,嗜睡或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吸吮觅食反射迟钝或消失;5例由短暂兴奋转为抑制。本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如下:激惹及尖叫26例,惊厥38例,拒奶24例,阵发青紫18例,呼吸不规则35例,前囟饱满22例,瞳孔改变16例,嗜睡14例,昏迷8例,肌张力改变48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45例。5例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反应差,呕奶或吃奶差,口周发绀,阵发青紫。本组病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好转或治愈52例。死亡6例中,足月4例,早产(29周)及过期产(43周)各1例。IPH 1例,混合出血5例。
, 百拇医药
1.4 随访结果 20例进行了临床随访及头颅CT复查。15例单纯SAH患儿分别在3个月,6个月,2岁时复查了1~3次CT:6例完全正常,9例发展为外部性脑积水,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前囟及头围异常增大,抽搐,2岁时完全自行吸收,临床上生长发育正常。3例IVH在2个月,3个月复查时均为梗阻性脑积水,2例IPH在4个月、6个月复查时发展为脑萎缩、空洞脑,此5例临床随访均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表现。
2 讨论
2.1 不同类型的ICH发病机制及头颅CT特征 本组病例SAH 55例次(73.3%),有窒息缺氧史42例(76.4%),提示SAH的发生与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脑缺氧可导致体内水份及脑血流量分布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脑水肿,组织坏死,引起出血。故ICH常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存,本文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75%)。SAH的CT特征为直窦、基底池、小脑延髓池及脑表面等处高密度影。SDH 5例,均有困难分娩史,说明SDH主要与产伤有关,难产过程中,大脑浅表静脉被撕裂而出血,CT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新月形高密度影,多见于枕叶及后颅窝。IVH及SEH主要多见于早产儿,本文7例发生于早产儿(7/8);其机理除早产儿凝血功能不良外,主要与早产儿室管膜下生发层组织血管丰富脆弱有关。其CT特征为脑室内高密度影。IPH的CT表现与成人相似,但新生儿IPH出血量较少,血肿周围的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以枕叶多见,常合并其它类型出血。
2.2 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ICH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出血类型有关。SAH及SDH多表现为激惹,尖叫,惊厥,肌张力高等兴奋反应,预后相对较好,单纯的SAH及SDH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亦生长发育如常。IPH、IVH多表现为反应极差,昏迷,肌张力低等抑制状态,预后差。随访结果提示,IPH易发展为脑萎缩,IVH易较早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生长发育落后,应早期积极干预。出血量大,病情重,临床表现典型,易识别;出血量少,临床表现不典型,早产儿尤其不典型,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炎等其他疾病。故对有缺氧,产伤的新生儿,或<34周的早产儿,应高度警惕ICH,有条件者可常规头颅CT或B超检查,并提倡早期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CH的发生。, 百拇医药
单位:郭青云 上官明 江门市中心医院儿科(529071)
关键词:
6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 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现将我院1990年9月~1997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ICH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42例,女18例。胎龄:<37周8例,37~42周45例,>42周7例。体重:<2 500 g 10例,2 500~4 000 g 45例,>4 000 g 5例。有窒息史46例;轻中度31例,重度15例。分娩情况:顺产25例,剖宫产10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助产8例,臀位5例,急产4例,滞产2例,其他6例,宫内窘迫28例,脐带绕颈或脱垂8例。母亲有妊娠高血压5例。伴随疾病:肺炎4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硬肿症12例,消化道出血8例,败血症5例,肺出血4例。
, 百拇医药
1.2 头颅CT检查结果 CT检查时间1~26 d,平均8 d,结果如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5例,脑实质出血(IPH)7例,硬膜下出血(SDH)5例,脑室内出血(IVH)5例,室管膜下出血(SEH)3例。其中12例为混合出血:10例为2种出血,3种及4种出血类型各1例。
1.3 临床表现及转归 发病时间:<24 h 26例,24~72 h 30例,>72 h 4例。35例表现为过度兴奋状态,烦躁不安,尖叫,凝视,抽搐,肌张力增高等;10例表现为抑制状态,拒乳,不哭,嗜睡或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吸吮觅食反射迟钝或消失;5例由短暂兴奋转为抑制。本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如下:激惹及尖叫26例,惊厥38例,拒奶24例,阵发青紫18例,呼吸不规则35例,前囟饱满22例,瞳孔改变16例,嗜睡14例,昏迷8例,肌张力改变48例,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45例。5例缺乏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反应差,呕奶或吃奶差,口周发绀,阵发青紫。本组病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2例,好转或治愈52例。死亡6例中,足月4例,早产(29周)及过期产(43周)各1例。IPH 1例,混合出血5例。
, 百拇医药
1.4 随访结果 20例进行了临床随访及头颅CT复查。15例单纯SAH患儿分别在3个月,6个月,2岁时复查了1~3次CT:6例完全正常,9例发展为外部性脑积水,临床上表现为短期前囟及头围异常增大,抽搐,2岁时完全自行吸收,临床上生长发育正常。3例IVH在2个月,3个月复查时均为梗阻性脑积水,2例IPH在4个月、6个月复查时发展为脑萎缩、空洞脑,此5例临床随访均有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表现。
2 讨论
2.1 不同类型的ICH发病机制及头颅CT特征 本组病例SAH 55例次(73.3%),有窒息缺氧史42例(76.4%),提示SAH的发生与新生儿窒息关系密切。脑缺氧可导致体内水份及脑血流量分布改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导致脑水肿,组织坏死,引起出血。故ICH常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存,本文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75%)。SAH的CT特征为直窦、基底池、小脑延髓池及脑表面等处高密度影。SDH 5例,均有困难分娩史,说明SDH主要与产伤有关,难产过程中,大脑浅表静脉被撕裂而出血,CT表现为紧贴颅骨内板新月形高密度影,多见于枕叶及后颅窝。IVH及SEH主要多见于早产儿,本文7例发生于早产儿(7/8);其机理除早产儿凝血功能不良外,主要与早产儿室管膜下生发层组织血管丰富脆弱有关。其CT特征为脑室内高密度影。IPH的CT表现与成人相似,但新生儿IPH出血量较少,血肿周围的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以枕叶多见,常合并其它类型出血。
2.2 出血类型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 ICH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出血类型有关。SAH及SDH多表现为激惹,尖叫,惊厥,肌张力高等兴奋反应,预后相对较好,单纯的SAH及SDH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亦生长发育如常。IPH、IVH多表现为反应极差,昏迷,肌张力低等抑制状态,预后差。随访结果提示,IPH易发展为脑萎缩,IVH易较早形成梗阻性脑积水,生长发育落后,应早期积极干预。出血量大,病情重,临床表现典型,易识别;出血量少,临床表现不典型,早产儿尤其不典型,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炎等其他疾病。故对有缺氧,产伤的新生儿,或<34周的早产儿,应高度警惕ICH,有条件者可常规头颅CT或B超检查,并提倡早期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CH的发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