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09001
儿童股骨干骨折手术方式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蔡文

    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990652

    我院自1993年至1998年间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67例,应用了钢板、梅花针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进行治疗,通过对各种术式结果的分析,总结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1例,女26例。年龄5~13岁,平均8.6岁。右38例,左29例。骨折部位:上段15例,中段32例,中下段20例。骨折类型:横断型及短斜型23例,螺旋型及长斜型32例,粉碎型12例。均为新鲜骨折,开放性骨折5例。合并创伤性休克2例,合并颅脑损伤8例,多发性骨折2例。治疗方法:钢板内固定14例,梅花针内固定19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34例。
, 百拇医药
    1.2 结果:本组67例获得6~12个月随访,骨折正常愈合62例,占92.5%。钢板组正常愈合12例,有2例延期愈合,占14.2%;梅花针组正常愈合17例,2例成角畸形,占10.5%;外固定器组正常愈合33例,1例成角畸形,占2.9%;各关节活动正常。

    2 讨论

    股骨干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由于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具有特殊的生理特性,骨折愈合快,再生及塑形能力强,治疗方法不同于成年人,多数使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需要较长的卧床时间并且功能复位难满足家长的心理要求,近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日益增多,手术方式要求复位好,固定坚强,操作简单,对全身及局部软组织干扰少,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复位好,固定坚强等特点,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但放置钢板手术复杂,时间长,并发症多,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对儿童机体影响较大。本组有2例因钢板固定术中广泛剥离软组织,损害骨折端的血运而引起骨折延期愈合。我们认为在儿童股骨干骨折中应用钢板内固定要慎重,一般仅用于接近14岁的较大年龄儿童及没有外固定器的情况下。
, 百拇医药
    梅花针内固定术手术简单,对骨膜、软组织干扰少,术后骨折稳定性好,但该术可能损伤股骨颈峡部骺板和股骨滋养动脉的髓内支,导致生长期儿童股骨近端结构异常(1)虽然在操作中可使梅花针逆行打入髓腔时尽量从大粗隆切迹后方穿出,以减少对骺板的损伤,但对儿童股骨干骨折要从严掌握梅花针内固定的指征,否则会出现各种并发症。本组有1例股骨中段骨折及1例股骨中上1/3段粉碎性骨折伴内侧骨缺损应用梅花针内固定,因固定不稳定及过早负重,梅花针弯曲骨折畸形愈合。梅花针内固定的适应症限制在5周岁以上儿童的股骨上、中1/3段稳定性骨折。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结构简单,手术更为快捷,不影响骨折断端血运,复位固定满意,并发症少,不必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物,可以尽量进行闭合复位以适应儿童生理特点。外固定器可灵活实施早期的坚强固定和中后期的弹性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又避免了钢板对骨折断端血运的破坏和梅花针对骺板的损伤。随着儿童生长发育,大腿肌肉逐渐丰富,闭合复位较困难,骨折塑形能力逐步下降,家长对功能复位较难接受,使传统的保守疗法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创伤小,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效果确实,适用于4周岁以上任何年龄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我们应用该方法治疗了34例,疗效满意,仅1例长斜型骨折,骨折端力学性能不稳定,过早负重时外力由外固定器承担而发生移位,出现畸形愈合。本组有少量病例钉孔感染,为大腿肌肉丰厚较易产生物理性炎症,不注意护理,引起细菌感染,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可见在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钢板因手术复杂,损伤骨折端血运等缺点,一般情况下应慎用;梅花针内固定术宜有选择地应用于5岁以上儿童上、中1/3段的稳定性骨折;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手术简单创伤小,适应症广,效果满意,又满足了家长的心理要求,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式。从生物力学功能康复诸方面,为骨折愈合和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创造了比钢板、梅花针内固定术更为有利的条件,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学康,王贯中,王立新,等.小儿股骨干骨折髓内针固定术远期效果观察。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8;5(1):8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