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镜临床应用2100例分析
作者:刘福建 刘英荣 韦爱昌
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贵港市 537100
关键词:大肠镜;慢性结直肠炎;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回肠末段炎
华夏医学990631 我院1995年6月至今共行大肠镜检查2 100例,为提高镜检成功率,总结临床操作经验,现将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6月至今,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有2 100例行大肠镜检查,其中男性1 108例,女性992例,平均年龄52.50(7~79岁)。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变形、解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1.2 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CF-1T20I型纤维结肠镜和OLympus CF-EVIS-240I型电子结肠镜进行大肠检查。术前准备按消化内镜术[1]行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全过程由2人操作,全部病例在术中不用X光引导,主要手法以循腔进镜,少注多吸,钩拉进退,急弯滑进和适时转体为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行大肠镜检查2 100例,发现结直肠癌181例,其中6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肠镜无法通过而未能行全结肠检查,故实际能进行全结肠检查例数为2 039例。到达回盲部者2 015例(98.82%),未能到达回盲部者24例(1.18%);到达回肠末段者1 851例(90.78%),未能到达回肠末段者188例(9.22%)。检查出21种疾病见表1,慢性结直肠炎725例(34.52%),结直肠癌181例(8.62%),结直肠息肉147例(7.00%),回肠末段炎88例(4.75%),阑尾炎58例(2.88%),溃疡性结肠炎53例(2.52%),其中多部位息肉42例(28.57%),癌伴息肉38例(20.99%)。息肉及癌的部位分布见表2。息肉及癌的年龄性别分布见表3。
表1 大肠镜对结肠回肠末段疾病检出率(n,%) 诊 断
例数
, 百拇医药
%
诊 断
例数
%
慢性结直肠炎
725
34.52
回肠末段之上
下消化道出血
8
0.43
结直肠癌
181
, http://www.100md.com
8.62
克隆病
6
0.32
结直肠息肉
147
7.00
肠结核
6
0.29
回肠末段炎
88
4.75
, 百拇医药
结肠憩室
5
0.24
阑尾炎
58
2.88
结肠溃疡
5
0.24
溃疡性结肠炎
53
2.52
放射性肠炎
, 百拇医药
3
0.14
肠鞭虫症
18
0.86
肠型白塞病
2
0.10
肠蛔虫症
15
0.71
大肠黑变病
2
, http://www.100md.com
0.10
回盲瓣炎
13
0.65
肠气囊肿症
2
0.10
肠钩虫症
10
0.48
脂肪瘤
1
0.05
, http://www.100md.com
肠腔外病变压
迫症
9
0.43
正常
743
35.38
表2 息肉及癌的部位分布(n,%) 部 位
息肉
癌
例数
%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
直肠
47
27.89
67
37.02
乙状结肠
54
36.73
42
23.20
降乙移行部
10
, http://www.100md.com
6.80
25
13.81
降结肠
15
10.20
18
9.94
横结肠
7
4.76
14
7.73
, 百拇医药
升结肠
13
8.84
10
5.52
回盲部
5
3.40
3
1.66
回盲瓣
2
1.36
, http://www.100md.com 2
1.10
合计
147
99.98
181
99.98
表3 息肉及癌的年龄性别分布(n,%) 年龄
息肉
癌
男(%)
女(%)
男(%)
, 百拇医药
女(%)
≤30
13(8.84)
10(6.80)
7(3.87)
4(2.21)
~40
15(10.20)
12(8.16)
8(4.42)
4(2.21)
~50
, 百拇医药
15(10.20)
11(7.48)
21(11.60)
17(9.39)
~60
14(9.52)
15(10.20)
35(19.34)
15(8.29)
>60
28(19.04)
14(9.52)
, 百拇医药
45(24.86)
25(13.81)
合计
85(57.80)
62(42.16)
116(64.09)
65(35.91)
3 讨论
3.1 操作技能
大肠镜对肠疾病的检查诊断水平受两方面影响:其一能否将肠镜送到回盲部或回肠末段;其二检查医师对各种大肠、回肠末段疾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其中前者是检查诊断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众多报道中,全结肠检查成功率达95%~99.62%[2,3]。但多数传统操作方法及程序复杂,有时需要3人同时操作及X光引导,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痛苦,内镜易耗损。
, http://www.100md.com
本组全部病例均为2人操作,不需X光引导。进镜原则为左侧卧位,循腔进镜,少注多吸,钩拉进退,急弯滑进及适时转体。进入回盲部成功率达98.82%,进入回肠末段成功率达90.78%。笔者认为对任何患者均应取左侧卧位,遵照上述进镜原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钩拉进退、急弯滑进的手法,它起到防袢及急转弯循粘膜滑行进腔的作用,且用较短肠镜长度即能进入较长的肠段,故不需要旋转镜身解袢及第三者防袢,同时预备较长的镜身向深部肠段进镜,即使有肠袢也可带袢进镜,多数患者均能一个体位进镜成功,之后取仰卧位退镜观察;对在乙状结肠进镜困难者适时取仰卧位,对在脾曲进镜困难者取左侧卧位,对在肝曲进镜困难者取右侧卧位,这些转体均是利用体位的改变,使得相应部位解剖弯角变纯,或利用镜头的垂直重力指向将要进入的肠腔,从而容易循腔进镜。这样—般进镜所需时间5~10min,用较短肠镜长度即可到达回盲部或回肠末段,检查中患者处于侧卧位自觉痛苦少而轻,体位改变少亦无需旋转镜身解袢,因此肠镜耗损少。故具有如下优点:省人省时,患者痛苦少,肠镜耗损少,成功率高。本组检查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3.2 大肠及回肠末段疾病的检出率
目前国内外众多报道内镜对各种结直肠及回肠末段疾病的检出率不尽相同[2,3],可能与地区间的发病率、病例选择、发病时间、内镜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内镜质量及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等因素有关。本组共检出21种疾病,其中常见的疾病为慢性结直肠炎34.52%,结直肠癌8.62%,结直肠息肉7.00%,回肠末段炎4.75%,阑尾炎2.88%,溃疡性结肠炎2.52%。
慢性结直肠炎是一组临床病理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肠疾病尚未具特征性临床和病理改变的初期。本组慢性结直肠炎检出率为34.52%,比国内[3]报道检出率低,文献[1]报道:55例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者,用前瞻性病因学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菌痢、溃疡性结场炎、肠血吸虫病等,共49例,占89.10%,说明对慢性结直肠炎的镜检诊断应慎重;另外,本组回肠末段炎的检出率为5.72%,比国内[3]报道高,说明回肠末段炎在本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行大肠镜检查时应尽量对回肠末段进行检查,以免漏诊。
, 百拇医药
3.3 大肠息肉及癌的发病分析
大肠息肉及癌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本组结直肠息肉的71.42%和结直肠癌的74.03%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乙移行部,支持文献资料的观点。其中多部位同时存在息肉占息肉病例的28.57%,癌伴息肉占癌病例的20.99%,提示大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或癌时,不要满足于已发现的病灶,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免漏诊。
大肠息肉男性稍多。本组147例结直肠息肉中,男85例(57.80%),女62例(42.16%),男女之比为1.37∶1。大肠癌好发于男性,上海肿瘤医院收治大肠癌1 385例,男女之比为1.34∶1.0[4],本组181例结直肠癌中,男116例(64.09%),女65例(35.91%),男女之比为1.78∶1.0,比文献资料高。目前性别在肠癌发病中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研究。
大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发病。本组21~40岁息肉占35.00%,40岁以上占65.00%,支持文献观点,本组每10年为1组,每组间发病率倾向不明显,说明对40岁以下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因息肉是一组癌前病变,癌化率高,一经发现息肉不论是肿瘤性息肉或是非肿瘤性息肉,均应及时根治治疗,特别是对较大息肉者,本组147例息肉患者均行电凝摘除或手术切除,其中对电凝摘除的息肉行全瘤病理检查,对仅有息肉顶部有癌变而且分化好的病例行定期肠镜复查,对低分化癌或蒂部甚至基底部有癌变的病例行手术切除补救,这样治疗符合慎重观点[5]。大肠癌也多见于40岁以上发病。本组40岁以上结直肠癌占87.29%,在41~50岁年龄组即有较高的发病率(20.99%),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倾向,本组发现低年龄组男性17、19、21、23、25、26、28岁共7例,女性18、21、26、29岁共4例,故对青中年两组的患者也要十分重视。
, 百拇医药
在我国大肠癌发病呈南高北低分布[4]。本组2 100例中结直肠癌检出率为8.62%,与北京学者[6]报道3 443例中检出率为4.56%及沈阳学者[7]报道11 200例中检出率为2.94%相比,检出率较高;与广州学者[8]报道1 810例中检出率为7.07%及肇庆学者[9]报道4 218例检出率为6.70%相比,检出率仍稍高。说明南方发病率确实高于北方,而且地区间也存在差异。
3.4 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
本组病例发现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5例,2例位于升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肠镜诊断为单纯性溃疡1例,溃疡型结肠癌2例,肠型白塞病1例,溃疡型肠结核1例,误诊率达80%(4/5)。活检病理证实1例,其余4例为非特异性炎症病理改变。由于术前无法确诊,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单纯性溃疡。通过本组5例患者,充分体会到为了提高术前诊断,在大肠镜检查中当发现肠溃疡时,很有必要对大肠单纯性溃疡、溃疡型大肠癌、溃疡型肠结核和肠型白塞病四者进行鉴别,因为四者均有类似内镜下形态改变。对初次活检未发现组织学特征的病例,应考虑重复甚至多次取材,行多点多块活检或进行大活检,组织切片进行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组织学特征,若把内镜下改变、内镜下活检和临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对上述4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应不难。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吴锡深主编.消化道内镜术.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7~167
2 周殿元.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9年回顾.中华消化杂志,1984,4(1):69
3 何剪太,张阳德,廖钜梓,等.电子结肠镜与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内镜杂志,1997,3(5):24
4 黄象谦主编.胃肠道疾病治疗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37~779
5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84
6 甘毓麟,梁学亚.157例大肠癌肠镜资料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3):363
7 孙鑫香,石秀霞,郑长青.11200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24(2):210
8 黄惠娟,骆峰,潘洁霖.纤维结肠镜检128例大肠癌分析.中国内镜杂志,1997,3(2):71
9 胡琴.284例大肠癌大肠镜检查分析.中国内镜杂志,1997,3(4):73
收稿 1999-09-28, 百拇医药
单位:贵港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广西贵港市 537100
关键词:大肠镜;慢性结直肠炎;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回肠末段炎
华夏医学990631 我院1995年6月至今共行大肠镜检查2 100例,为提高镜检成功率,总结临床操作经验,现将镜检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5年6月至今,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有2 100例行大肠镜检查,其中男性1 108例,女性992例,平均年龄52.50(7~79岁)。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大便变形、解粘液便或粘液血便。
1.2 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 CF-1T20I型纤维结肠镜和OLympus CF-EVIS-240I型电子结肠镜进行大肠检查。术前准备按消化内镜术[1]行检查前肠道准备。肠镜检查全过程由2人操作,全部病例在术中不用X光引导,主要手法以循腔进镜,少注多吸,钩拉进退,急弯滑进和适时转体为主。
, 百拇医药
2 结果
行大肠镜检查2 100例,发现结直肠癌181例,其中61例因肠腔明显狭窄,肠镜无法通过而未能行全结肠检查,故实际能进行全结肠检查例数为2 039例。到达回盲部者2 015例(98.82%),未能到达回盲部者24例(1.18%);到达回肠末段者1 851例(90.78%),未能到达回肠末段者188例(9.22%)。检查出21种疾病见表1,慢性结直肠炎725例(34.52%),结直肠癌181例(8.62%),结直肠息肉147例(7.00%),回肠末段炎88例(4.75%),阑尾炎58例(2.88%),溃疡性结肠炎53例(2.52%),其中多部位息肉42例(28.57%),癌伴息肉38例(20.99%)。息肉及癌的部位分布见表2。息肉及癌的年龄性别分布见表3。
表1 大肠镜对结肠回肠末段疾病检出率(n,%) 诊 断
例数
, 百拇医药
%
诊 断
例数
%
慢性结直肠炎
725
34.52
回肠末段之上
下消化道出血
8
0.43
结直肠癌
181
, http://www.100md.com
8.62
克隆病
6
0.32
结直肠息肉
147
7.00
肠结核
6
0.29
回肠末段炎
88
4.75
, 百拇医药
结肠憩室
5
0.24
阑尾炎
58
2.88
结肠溃疡
5
0.24
溃疡性结肠炎
53
2.52
放射性肠炎
, 百拇医药
3
0.14
肠鞭虫症
18
0.86
肠型白塞病
2
0.10
肠蛔虫症
15
0.71
大肠黑变病
2
, http://www.100md.com
0.10
回盲瓣炎
13
0.65
肠气囊肿症
2
0.10
肠钩虫症
10
0.48
脂肪瘤
1
0.05
, http://www.100md.com
肠腔外病变压
迫症
9
0.43
正常
743
35.38
表2 息肉及癌的部位分布(n,%) 部 位
息肉
癌
例数
%
例数
, http://www.100md.com
%
直肠
47
27.89
67
37.02
乙状结肠
54
36.73
42
23.20
降乙移行部
10
, http://www.100md.com
6.80
25
13.81
降结肠
15
10.20
18
9.94
横结肠
7
4.76
14
7.73
, 百拇医药
升结肠
13
8.84
10
5.52
回盲部
5
3.40
3
1.66
回盲瓣
2
1.36
, http://www.100md.com 2
1.10
合计
147
99.98
181
99.98
表3 息肉及癌的年龄性别分布(n,%) 年龄
息肉
癌
男(%)
女(%)
男(%)
, 百拇医药
女(%)
≤30
13(8.84)
10(6.80)
7(3.87)
4(2.21)
~40
15(10.20)
12(8.16)
8(4.42)
4(2.21)
~50
, 百拇医药
15(10.20)
11(7.48)
21(11.60)
17(9.39)
~60
14(9.52)
15(10.20)
35(19.34)
15(8.29)
>60
28(19.04)
14(9.52)
, 百拇医药
45(24.86)
25(13.81)
合计
85(57.80)
62(42.16)
116(64.09)
65(35.91)
3 讨论
3.1 操作技能
大肠镜对肠疾病的检查诊断水平受两方面影响:其一能否将肠镜送到回盲部或回肠末段;其二检查医师对各种大肠、回肠末段疾病的认识等多种因素。其中前者是检查诊断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外众多报道中,全结肠检查成功率达95%~99.62%[2,3]。但多数传统操作方法及程序复杂,有时需要3人同时操作及X光引导,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痛苦,内镜易耗损。
, http://www.100md.com
本组全部病例均为2人操作,不需X光引导。进镜原则为左侧卧位,循腔进镜,少注多吸,钩拉进退,急弯滑进及适时转体。进入回盲部成功率达98.82%,进入回肠末段成功率达90.78%。笔者认为对任何患者均应取左侧卧位,遵照上述进镜原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钩拉进退、急弯滑进的手法,它起到防袢及急转弯循粘膜滑行进腔的作用,且用较短肠镜长度即能进入较长的肠段,故不需要旋转镜身解袢及第三者防袢,同时预备较长的镜身向深部肠段进镜,即使有肠袢也可带袢进镜,多数患者均能一个体位进镜成功,之后取仰卧位退镜观察;对在乙状结肠进镜困难者适时取仰卧位,对在脾曲进镜困难者取左侧卧位,对在肝曲进镜困难者取右侧卧位,这些转体均是利用体位的改变,使得相应部位解剖弯角变纯,或利用镜头的垂直重力指向将要进入的肠腔,从而容易循腔进镜。这样—般进镜所需时间5~10min,用较短肠镜长度即可到达回盲部或回肠末段,检查中患者处于侧卧位自觉痛苦少而轻,体位改变少亦无需旋转镜身解袢,因此肠镜耗损少。故具有如下优点:省人省时,患者痛苦少,肠镜耗损少,成功率高。本组检查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 百拇医药
3.2 大肠及回肠末段疾病的检出率
目前国内外众多报道内镜对各种结直肠及回肠末段疾病的检出率不尽相同[2,3],可能与地区间的发病率、病例选择、发病时间、内镜医师对疾病的认识、内镜质量及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等因素有关。本组共检出21种疾病,其中常见的疾病为慢性结直肠炎34.52%,结直肠癌8.62%,结直肠息肉7.00%,回肠末段炎4.75%,阑尾炎2.88%,溃疡性结肠炎2.52%。
慢性结直肠炎是一组临床病理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肠疾病尚未具特征性临床和病理改变的初期。本组慢性结直肠炎检出率为34.52%,比国内[3]报道检出率低,文献[1]报道:55例诊断为慢性结肠炎者,用前瞻性病因学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菌痢、溃疡性结场炎、肠血吸虫病等,共49例,占89.10%,说明对慢性结直肠炎的镜检诊断应慎重;另外,本组回肠末段炎的检出率为5.72%,比国内[3]报道高,说明回肠末段炎在本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行大肠镜检查时应尽量对回肠末段进行检查,以免漏诊。
, 百拇医药
3.3 大肠息肉及癌的发病分析
大肠息肉及癌好发于直肠及乙状结肠。本组结直肠息肉的71.42%和结直肠癌的74.03%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乙移行部,支持文献资料的观点。其中多部位同时存在息肉占息肉病例的28.57%,癌伴息肉占癌病例的20.99%,提示大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或癌时,不要满足于已发现的病灶,应尽量行全结肠检查,以免漏诊。
大肠息肉男性稍多。本组147例结直肠息肉中,男85例(57.80%),女62例(42.16%),男女之比为1.37∶1。大肠癌好发于男性,上海肿瘤医院收治大肠癌1 385例,男女之比为1.34∶1.0[4],本组181例结直肠癌中,男116例(64.09%),女65例(35.91%),男女之比为1.78∶1.0,比文献资料高。目前性别在肠癌发病中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研究。
大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发病。本组21~40岁息肉占35.00%,40岁以上占65.00%,支持文献观点,本组每10年为1组,每组间发病率倾向不明显,说明对40岁以下患者也应高度重视,因息肉是一组癌前病变,癌化率高,一经发现息肉不论是肿瘤性息肉或是非肿瘤性息肉,均应及时根治治疗,特别是对较大息肉者,本组147例息肉患者均行电凝摘除或手术切除,其中对电凝摘除的息肉行全瘤病理检查,对仅有息肉顶部有癌变而且分化好的病例行定期肠镜复查,对低分化癌或蒂部甚至基底部有癌变的病例行手术切除补救,这样治疗符合慎重观点[5]。大肠癌也多见于40岁以上发病。本组40岁以上结直肠癌占87.29%,在41~50岁年龄组即有较高的发病率(20.99%),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倾向,本组发现低年龄组男性17、19、21、23、25、26、28岁共7例,女性18、21、26、29岁共4例,故对青中年两组的患者也要十分重视。
, 百拇医药
在我国大肠癌发病呈南高北低分布[4]。本组2 100例中结直肠癌检出率为8.62%,与北京学者[6]报道3 443例中检出率为4.56%及沈阳学者[7]报道11 200例中检出率为2.94%相比,检出率较高;与广州学者[8]报道1 810例中检出率为7.07%及肇庆学者[9]报道4 218例检出率为6.70%相比,检出率仍稍高。说明南方发病率确实高于北方,而且地区间也存在差异。
3.4 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
本组病例发现大肠非特异性单纯性溃疡5例,2例位于升结肠,2例位于横结肠,1例位于降结肠。肠镜诊断为单纯性溃疡1例,溃疡型结肠癌2例,肠型白塞病1例,溃疡型肠结核1例,误诊率达80%(4/5)。活检病理证实1例,其余4例为非特异性炎症病理改变。由于术前无法确诊,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单纯性溃疡。通过本组5例患者,充分体会到为了提高术前诊断,在大肠镜检查中当发现肠溃疡时,很有必要对大肠单纯性溃疡、溃疡型大肠癌、溃疡型肠结核和肠型白塞病四者进行鉴别,因为四者均有类似内镜下形态改变。对初次活检未发现组织学特征的病例,应考虑重复甚至多次取材,行多点多块活检或进行大活检,组织切片进行抗酸染色可发现抗酸杆菌,组织学检查可发现相应的组织学特征,若把内镜下改变、内镜下活检和临床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对上述4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应不难。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吴锡深主编.消化道内镜术.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27~167
2 周殿元.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9年回顾.中华消化杂志,1984,4(1):69
3 何剪太,张阳德,廖钜梓,等.电子结肠镜与纤维结肠镜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内镜杂志,1997,3(5):24
4 黄象谦主编.胃肠道疾病治疗学.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37~779
5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主编.实用消化病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684
6 甘毓麟,梁学亚.157例大肠癌肠镜资料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3):363
7 孙鑫香,石秀霞,郑长青.11200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分析.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5,24(2):210
8 黄惠娟,骆峰,潘洁霖.纤维结肠镜检128例大肠癌分析.中国内镜杂志,1997,3(2):71
9 胡琴.284例大肠癌大肠镜检查分析.中国内镜杂志,1997,3(4):73
收稿 1999-09-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