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蚌埠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22031
贲门下区癌6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蚌埠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
     作者:王立芹 代兵

    单位:233426 怀远 安徽省国营龙亢农场医院

    关键词:胃肿瘤;癌;贲门;胃底;内镜术

    蚌埠医学院学报990656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35.2 R 730.261

    贲门下区癌由于其位置特殊,故胃镜检查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9~1999年2月,我院胃镜检出胃癌786例;其中,贲门下区癌60例,占7.63%。男46例,女14例。年龄32~78岁。50岁以下7例(11.67%),51~60岁44例(73.33%),60岁以上9例(15.00%)。症状:上腹部胀满40例(66.7%);上腹部疼痛30例(50.0%);吞咽困难16例(26.7%);呕血6例(10.0%);黑便14例(23.3%)。病程10 d~8年。
, 百拇医药
    1.2 内镜检查 病灶位于贲门下方小弯侧后壁40例(66.7%),位于贲门下方小弯侧前壁8例(13.3%),位于贲门下方与胃体交界处12例(20.0%)。内镜显示:溃疡40例(66.7%);肿块25例(41.7%);表面粗糙42例(70.0%);浅表糜烂30例(50.0%);渗血30例(50.0%);覆有苔膜40例(66.7%);质脆50例(83.3%);接触易出血55例(91.7%)。

    1.3 病理 60例初诊时均行活检,病理报告证实有癌者55例(91.7%);其中,Ⅰ级腺癌20例(36.4%),Ⅱ级腺癌26例(47.3%),Ⅲ级腺癌3例(5.4%),粘液癌(包括印戒细胞癌2例)6例(10.9%)。阴性者5例(2例为大片坏死,2例为胃粘膜萎缩伴肠化,1例为浅表性胃炎)。本组进展期胃癌55例;早期胃癌5例〔1〕。对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均行胃癌根治术。早期胃癌术后3年、5年、8年生存数分别为5例、4例及3例;而进展期胃癌术后3年只1例存活,其余均在术后0.5~2.5年死亡。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贲门下区癌多发生贲门下方小弯侧靠后壁处。本组以溃疡型多见,内镜检出率占同期胃癌的7.63%,可见本型胃癌并非少见。但由于其位置特殊,临床误诊、漏诊时有发生,即使是内镜检查仍出现漏诊、误诊〔2〕。中、晚期癌灶累及贲门胃底时往往被误诊为贲门癌、贲门胃底癌。本组病例首次胃镜检查漏诊8例。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此区胃癌单独列出,以引起临床医师及胃镜医师的重视。

    胃镜检查是贲门下区癌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本组仍有8例漏诊,主要是由于贲门下区正常变异多,易形成盲区〔1〕。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笔者总结出此种胃癌胃镜检查的经验,可概括为“慢进、慢退、细看、多检”。即:将内镜镜身进到贲门视野时,进入胃腔前不可过快,宜缓缓通过,调节角度钮,使可曲部的先端镜面对准贲门下区并围绕四周进行仔细观察;当内镜退到贲门时亦不能过快,应边退边仔细观看。对有糜烂、出血征象时则应高度警惕,仔细查看病灶的范围及部位,特别对于早期或较早期癌灶尚未出现明显溃疡或肿块时,往往仅见局部粘膜苍白或发红、粘膜粗糙不平、浅表糜烂、充血或轻度凹陷、隆起,均应仔细查看,尤应观察其组织脆性,触之出血情况,对可疑者应常规进行活检,且多处活检,以提高检出率。

    参考文献

    1 李东良,王玉玫,郭晓萍,等.内镜诊断贲门下区病变的临床价值.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4)∶255

    2 诸兆虎,池仁远,许立华,等.内镜诊断贲门下区癌的临床价值(附78例分析).内镜,1995,12(4)∶229

    收稿日期 1999-04-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