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6682
59例心包积液临床病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6期
     作者:夏爱平 梁德慧 陈定宇

    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

    关键词:心包积液;病因

    广东医学990622摘要:目的 探讨心包积液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1990~1997年间收治的59例心包积液病例。结果 前4位的病因为恶性肿瘤、心衰、非特异性、尿毒症。结论 患者的年龄对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有参考价值。心包积液量的多少对病因诊断无明确意义。心包穿刺对病因诊断有帮助,但是否穿刺应结合临床权衡利弊。

    心包积液病因众多,心包本身及全身疾病均可影响心包积液的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其病因分布也有所不同。本文对我院1990~1997年收治的59例心包积液的患者做病因分析,以了解本地区近年来心包积液的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全组59例,男22例,女3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平均53.7岁。59例病例中,少量积液32例,中等量积液13例,大量积液14例。诊断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①超声心动图示明显液性暗区;②心包穿刺抽液证实。

    1.2 病因诊断 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心电图、心动图、胸片、CT及血液、心包液实验室检查。积液量多少的区分是根据超声心动图所显示按液性暗区<1 cm、1~2 cm、>2 cm分为少量、中量、大量积液。

    1.3 结果 本组病例病因以:①肿瘤性心包积液所占比例最高(27/59)。年龄28~85岁。其中原发性恶性间皮瘤1例,继发性26例。原发部位以肺癌最多,共18例,腹部肿瘤4例,甲状腺肿瘤2例,纵隔、乳腺、胸椎肿瘤各1例。②心力衰竭所引起的心包积液居第二位(9/59),年龄50~74岁,其中冠心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肺心病1例。③非特异性心包积液排第三位(8/59),年龄22~67岁,起病时有发热、胸痛、气促等症状。④尿毒症引起的心包积液排第四位(5/59),年龄27~86岁,其原发病为肾结石、多囊肾、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肾功能衰竭。⑤其它为甲减性心包积液2例(均为婴儿,合并Ⅱ度营养不良),结缔组织病2例(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放射性心包积液1例(有肿瘤术后放射治疗史,于照射后14 a才发病,为慢性迟发性放射性心包损害。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病因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恶性肿瘤者明显增加,肿瘤引起的心包炎与心包积液占首位应引起临床重视[1]。本组59例心包积液占前四位的病因为恶性肿瘤、心衰、非特异性和尿毒症。已有文章报道癌肿是引起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肺癌与消化道癌占首位[1]。本组27例肿瘤性心包积液肺癌占18例,消化道癌肿4例,与文献报道一致。心衰引起的心包积液病例增多除了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有关,还与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有关。心衰合并心包积液多为微量或少量,体查对诊断帮助不大,X线检查阳性率低[2],超声心动图是一种灵敏准确的诊断方法,使心衰引起的少量积液得以检出。感染性心包积液的减少是由于医疗水平的进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感染性疾病所占的百分比减少,也与本院地处市中心、社区医疗条件好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明显减少,这与生活水平提高,结核感染发病率相对下降有关,也可能与结核病患者多到专科医院诊治有关。
, http://www.100md.com
    2.2 心包积液的病因与患者年龄的关系 本组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34例,其中肿瘤性心包积液16例,心衰引起心包积液7例,二者共占67.6%。60岁以下患者25例,其中肿瘤性心包积液8例,心衰引起心包积液2例,二者共占40%。两组病例用χ2检验,P值<0.05,有显著差异。说明患者年龄大于60岁以肿瘤与心衰性心包积液较多见。由此可见患者的年龄对于心包积液的病因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2.3 心包积液的病因与积液量的关系 以肿瘤性心包积液量与心衰、尿毒症及其它原因的心包积液量比较。肿瘤性心包积液27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测得中-大量积液17例(63%),心衰引起心包积液9例,测得中-大量积液4例(44%),尿毒症性心包积液5例,测得中-大量积液2例(40%),其它原因的心包积液18例,测得中-大量积液4例(22%)。以χ2检验,P值>0.05,各组积液量没有明显差异。从此组病例分析的结果来看,心包积液量的多少对于心包积液的病因没有明确的诊断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4 心包穿刺对病因诊断的价值 本组病例有11例做了心包穿刺术。11例中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7例均为血性积液,4例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另外4例非肿瘤性心包积液均为淡黄色非血性积液,提示血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恶性肿瘤性心包积液大多为血性,主要是由于癌细胞侵犯心包所致。心包积液的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但有文章指出体腔积液是一种良好的培养基,肿瘤细胞在积液中可以发生形态的改变,不易辨认,因此一次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并不能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心包穿刺对于大量心包积液既是诊断,也是治疗手段,但心包穿刺有一定危险性,可出现气胸、损伤冠状动脉和心肌等,而且心包积液的细胞学和生化检查并非肯定能为病因诊断提供确切而有力的证据,故对于少量心包积液仅为明确诊断而做穿刺宜慎重权衡利弊。

    临床上心包积液的诊断并不困难,但确定其病因却不容易,应结合具体病情,综合分析各种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杨兴生,黄大显.2344例成人尸检病例心包腔积液病因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83,22(3):138

    2 马西宽.非炎性心脏扩大合并心包积水70例临床分析.中国循环杂志,1993,8(5):29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