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9203
临床实践中触类旁通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陈在嘉

    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研究室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379—01

    记得在1968年我治疗一个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年龄28岁男性工人,为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寒战高热而入院,中毒症状较重,多次血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曾用新青霉素Ⅰ、大量青霉素及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因败血症严重,发生了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漫性肾炎合并氮质血症;入院时心电图正常,后出现明显ST段下降和T波深倒,心率很快,可能细菌毒素损伤了心肌;血像除贫血外,曾一度出现白细胞低,粒细胞明显减少,所用抗生素并无影响白细胞者,可能因细菌毒素抑制了骨髓。经治疗5~6周后病情有所好转,体温有低热,白细胞、粒细胞、血色素有所恢复,氮质血症消失,尿常规接近正常。在此病情日趋平稳之际,患者突然出现大口咯血,每次500~700毫升,两天内大咯血3次,心电图和X线胸片无肺梗塞征象,经大量输血后,情况稳定。这例患者经大量抗生素治疗3个月,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终于控制,痊愈出院,但对其咯血原因百思不解,此患者在我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几年后我看到另一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发生咯血,经手术证实为肺动脉细菌性动脉瘤破裂。我立即想起1968年患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大咯血的工人,心中的迷雾顿时驱散,他大咯血的原因可以用肺动脉细菌性动脉瘤破裂解释。这两例患者都有左至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细菌栓子可以掉入肺循环,如进入肺动脉营养血管可产生细菌性动脉瘤,瘤体破裂则引起咯血。曾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倾刻间迎刃而解了。

    上述仅为触类旁通的例证之一,类似的例子很多,不能一一枚举。我在医疗实践中,对诊治中遇到的特殊现象都深深印入脑际,有些是当时已完全理解的,有些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有些现象当时解释不了,可能在以后的实践中获得认识,从很多个性中获得共性的规律,总结出临床经验。临床经验的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吸取经验和教训,善于总结规律,触类旁通仅为其中途径之一。

    作者简介:陈在嘉(1928—) 女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冠心病方面研究

    收稿:1999-05-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