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39218
依那普利抗兔心肌梗塞后心室颤动作用及其机制(摘要)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第6期
     作者:张 燕 张旭明 伍 卫 聂如琼 方 昶 周淑娴 陈筱潮

    单位:510120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心内科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990612 中图分类号:R54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1999)06-0351-01

    本实验通过观察依那普利对心肌梗塞(MI)后兔心肌电生理特性和电刺激诱发心室颤动(室颤)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相关性,了解依那普利(悦宁定,renitec)抗MI后室颤作用及其机制。

    1 对象和方法

    1997年1月~4月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心肌梗塞组(MI组,n=12)和依那普利组(n=12),麻醉后开胸,剪开心包膜,在左心耳缘下0.5~1.0 cm处用零号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心室支。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MI组和依那普利组制造MI模型。术后第1天给药,正常对照组和MI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依那普利组口服给依那普利,剂量0.5 mg/(kg.d),疗程2周,每天上午8时口服给药1次。2周后心率变异性测定:麻醉兔5分后心电图,分析时域和频域指标。2周后压力反射敏感性测定:采用新福林法,以ms/mmHg表示。
, http://www.100md.com
    在右心耳、心室缺血区、边缘区、正常区分别留置一对细钢丝电极。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性(VERP-D):S1S2扫描法。电刺激诱发室颤:①S1-S2刺激法;②S1-S2-S3刺激法;③短阵猝发刺激法。2周后室颤阈值测定:采用串刺激法。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

    2 结果

    3组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指标、压力反射敏感性、VERP-D及室颤阈值的变化(附表)。电刺激诱发室颤:MI组有9只兔诱发室颤,诱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25% vs 75%,P<0.01)。依那普利组5只诱发室颤,诱发率较MI组有降低趋势(75% vs 42%,P>0.05)。
, 百拇医药
    附表 3组心率变异时域和频域指标、压力反射敏感性、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及室颤阈值指标比较(±s)

    例数

    SDNN

    (ms)

    心率变异系数

    (%)

    极低频

    (ms2)

    低频

    (ms2)
, 百拇医药
    高频

    (ms2)

    压力反射敏感性

    (ms/mmHg)

    VERP-D

    (ms)

    室颤阈值

    (mA)

    正常对照组

    12

    7.1±2.5

    2.9±1.3
, 百拇医药
    69.4±6.2

    70.7±6.2

    75.9±5.9

    1.74±0.32

    7.1±4.5

    40.1±9.1

    心肌梗塞组

    12

    3.8±2.0**

    1.8±0.8*

    59.4±4.3**
, 百拇医药
    58.6±3.2**

    65.1±4.5**

    0.82±0.21**

    25.4±9.1**

    25.8±9.1**

    依那普利组

    12

    5.3±1.5

    2.5±0.5

    63.0±5.4

    65.1±4.8
, 百拇医药
    71.2±3.6

    1.34±0.34△△

    12.9±6.2△△

    36.3±6.0△△

    F

    1.9

    2.4

    2.3

    3.2

    4.5

    18.33

, 百拇医药     13.5

    8.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1

    <0.01

    <0.0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与心肌梗塞组比较 P<0.05 △△P<0.01。SDN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 VERP-D: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
, 百拇医药
    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与VERP-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38~0.56,P<0.05),压力反射敏感性与VERP-D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78,P<0.01)。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与室颤阈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42~0.50,P<0.05),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室颤阈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2,P<0.01),VERP-D与室颤阈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8,P<0.01)。

    3 讨论

    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是临床检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常用方法,心率变异性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基础张力,压力反射敏感性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反射调节张力。本实验结果显示,MI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明显降低,依那普利增加MI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提示MI后迷走神经的活性降低,依那普利增加MI后迷走神经活性。MI后VERP-D延长,室颤阈值明显降低,电刺激诱发室颤明显增加。依那普利减小VERP-D,明显增加室颤阈值,电刺激诱发室颤有减少趋势。提示依那普利增加心肌电稳定性,降低MI后室颤的发生。

    本研究亦显示,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VERP-D、室颤阈值有较好的相关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VERP-D、室颤阈值的相关性较心率变异性强,VERP-D与室颤阈值呈较好的相关性。提示依那普利可能通过增加心脏迷走神经活性,特别是增加迷走神经反射调节活性,增加了心肌复极化过程的一致性,消除单向传导阻滞,减少折返形成,增加了心肌电稳定性,有抗MI后室颤的作用。

    作者简介:张燕(1968-)女 主治医师 硕士 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研究

    收稿:1999-06-14 修回:1999-08-1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