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1567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6期
     作者:黄晓军 陈欣童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深圳市东门北路3号大院(518020)

    关键词:活血祛瘀;眩晕;中药疗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617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22例,属气血亏虚型20例,属痰浊中阻型14例。有血管痉挛者35例,脑动脉硬化者30例,血液粘度升高者45例,颈椎病者10例。

    本组病例诊断均经颅多谱勒(TCD)检查,提示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行血液流变学检查、颈椎X线摄片检查。所有患者均查头颅CT,除外颅内肿瘤及脑梗塞;查心电图,除外心脏病。

    2 治疗方法

    以活血祛瘀为治法,自拟基本方治疗。药物组成:桃仁、川芎各15 g,红花10 g,葛根25 g,赤芍、丹参各20 g。加减: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配合天麻钩藤饮;气血亏虚者,配合归脾汤;痰浊中阻者,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20天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TCD及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总结。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解除,TCD检查示正常;显效:症状解除,TCD检查示脑供血较前有改善;有效:症状减轻,TCD检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显效2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另有血管痉挛(TCD提示)的35例,治疗后,34例痉挛解除;有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变学提示)的45例,治疗后,5例血粘度降至正常,35例血粘度明显降低。

    4 病案举例

    陈某,女,58岁。因头晕眼花3天,急诊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头晕眼花,张目则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无眼颤及耳鸣;患者体胖,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查TCD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痉挛”,血液流变学示“全血粘度升高”,头颅CT、心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均正常。诊断为眩晕,证属痰浊中阻,治以活血祛瘀,化痰降浊,予基本方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服药2剂,头晕已明显好转。再进4剂,诸症悉除,状如常人。续服14剂,复查TCD及血液流变学均正常,治愈出院。

    5 体会

    5.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延髓背外侧及内听动脉缺血缺氧而引起眩晕。根据近年的临床经验,活血祛瘀中药可降低血液粘度,解除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循环,故以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5.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基本方中丹参、桃仁、赤芍、红花、川芎均可降低全血粘度。其中丹参还可通过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增加毛细血管网而使微循环改善;红花还对脑缺血缺氧状态下的呼吸中枢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对急性缺血缺氧组织提高存活率;葛根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为活血祛瘀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提供了依据。

    (收稿日期:1998-11-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