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6期
编号:10251601
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6期
     作者:刘 汉 庆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武汉市中山大道375号(430022)

    关键词:

    新中医990636 患者,男,57岁,干部,1997年3月18日初诊。患者于1996年1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浮肿。经检查尿常规:PRO(+++),红细胞少许,白细胞少许、颗粒管型(+),尿蛋白定量:81.6 g/L,曾诊断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在各大医院多次住院,给予强的松,环磷酰胺及中药治疗,病情无缓解。后病情日趋严重。全身高度浮肿,行走困难,咳嗽,喘气,心慌,腹部膨胀,尿少,大便稀,日行3~4次。于9月起,左下肢膝关节以下至足底内侧出现紫红色结节,渐成瘤样改变,堆积如葡萄状,瘤顶部呈红色。左拇趾、食趾,右手无名指及胸背部可见散在紫红色结节或瘤样改变,质硬疼痛。 检查:尿常规:PRO(+++);肝功能:ALT 3183.97 nmol*s-1/L,AST1983.73 nmol*s-1/L,r-GT205 U/L;肾功能:BUN 7.3 mmol/L,BUA 659 μmol/L,Cr 114 μmol/L;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 房负荷过重;HIV阴性;左下肢内踝上方结节病理切片检查:真皮内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增生,其中有异型细胞,红细胞外渗较明显,最后诊断为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患者求诊于中医,诊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辨证为血热夹湿毒,瘀阻络脉。治宜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处方:白英、生薏苡仁、半枝莲、土茯苓各30 g,赤芍、牡丹皮、生甘草各10 g,菝葜、紫草各15 g。每剂药第1、2次水煎内服,第3次,煎水外洗,泡足。
, http://www.100md.com
    二诊:服上方9剂,左足足掌内侧瘤改变较前软、平,瘤顶部色泽变暗紫,疼痛明显减轻,双下肢浮肿较前减退。复查肝功能:ALT 1383.61 nmol*s-1/L,AST 1050.21 nmol*s-1/L,r-GT125 U/L;肾功能:BUN 4.0 mmol/L、BUA625 μmol/L、Cr 64 μmol/L;尿常规:PRO(+);心电图、胸片均已正常。宗上方,加蛇莓30 g,服法同前。

    三诊:经上方治疗2月余,左下肢瘤疣样改变结痂脱落,逐渐平覆。浮肿亦基本消退,行走自如,生活基本自理。复查肝功能:ALT 850.17 nmol*s-1/L,AST 650.13 nmol*s-1/L;肾功能BUN 4.0 mmol/L,BUA 449μmol/L;尿常规:PRO(±)。宗上方去半枝莲、蛇莓,加黄芪、益母草各30 g,水煎服。

    经治疗5月余,患者恢复正常工作。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 http://www.100md.com
    讨论 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又名特发性肉瘤,即卡波济氏肉瘤(Kaposis,Sarcoma),是一种组织来源尚未肯定,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多见于非洲地区的黑种人及犹太人和地中海地区民族,亦有报告合并淋巴瘤和白血病者,艾滋病患者发生率达40%。主要表现为多发的斑块、结节和肿瘤,直径约5~7 cm或更大,数目自数个到百余个不等。此瘤发生在真皮,开始为小丘疹,后进行性扩大而形成斑块、结节、或肿瘤。可发生于皮肤或任何内脏器官,如口腔粘膜、扁桃体、声带、淋巴结、胃肠道、肺、肝、脾、肾、肾上腺、心包、骨骼等,可发生出血,尤以鼻、口腔、胃肠道出血多见。可由于恶病质、出血或器官瘤生长丧失功能而死亡。

    根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脉管病研究所奚九一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血管炎的经验,在辨病的基础上,分期辨证。疾病的活动期,中医辨证以邪盛为主,治则当以祛邪为先。故方中以白英、半枝莲、土茯苓、生薏苡仁清热解毒;牡丹皮、赤芍、紫草凉血散瘀,以抑制免疫为主;疾病的缓解期,邪去正虚瘀留,故用黄芪、益母草益气活血化瘀,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运用内服、外洗,使邪祛正安,病自愈。

    (收稿日期:1998-11-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