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体会
作者:李培讯 石锡庆
单位:266736 山东省平度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重叠缝合
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1989年以来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的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男95例,女1例;年龄13~76岁。结果:均治愈。随访1~5年,仅1例复发。结论:认为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且复发率低。
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随访观察1~5年,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96例中,男性95例,女性1例。年龄13~75岁。右侧62例,左侧24例,双侧10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4例。96例均采用修补内环、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5年,仅有1例老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手术后6个月再次复发。
手术方法
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沿腹外斜肌腱膜内面上下做钝性剥离,提起睾提肌、精索及疝囊,一并游离至内环,切开睾提肌,如果睾提肌妨碍内环修补,可沿内环处将睾提肌环形切断。游离疝囊至颈部,行高位结扎。切除多余疝囊,不悬吊。用纱布条牵引精索,以小拉钩牵开弓状缘。充分显露内环,在内环内下缘伸指于腹膜外间隙,推开腹壁下血管及脂肪,从内环口内下缘完全切开腹横筋膜直达耻骨结节,充分游离其下面的腹膜外脂肪。用4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连续逢于外侧片的深面,再将外侧片连续缝于内侧片的前面,修补内环,将内环缩小到能容一小指为度。探查修补满意后依次缝合睾提肌、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皮肤。
, 百拇医药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更加多见。斜疝的修补术传统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能完全避免复发的术式[1]。以前我们多沿用巴氏法,效果不理想。本组4例复发性斜疝均为此法修补,分别于术后8个月至4年复发。现在我们认为传统的方法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缝合在一起加固后壁是不恰当的。因为两层不相遇的组织是很难愈合在一起的;且缝合张力大,术后大多发生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分离。本组4例复发疝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是造成斜疝复发的主要原因。现在提倡修复腹横筋膜治疗及缩小内环是防止斜疝复发的一个主要步骤。由于腹横筋膜是腹股沟斜疝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利用腹横筋膜作为斜疝修补的第一主要步骤,在解剖上是合理的。内环是斜疝外出的第一个关口,修补内环即堵住了斜疝的出路,所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内环的修补及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2],同时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和去除诱发因素。腹横筋膜对内环的大小及其边缘的强度起重要作用,而且,腹横筋膜受腹腔焦点的压力,因此,腹股沟斜疝时腹横筋膜都呈现松弛或破裂缺损。基于解剖学特点,腹横筋膜的重叠缝合,不仅加强及修补了腹股沟管后壁,更确实可靠地修补了内环。同时不破坏局部的解剖关系。我们认为是可靠有效的,是合乎生理的。另外,在手术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时,利用不吸收的缝线做连续缝合,这样,可以使某一点上的张力平均分散到数个缝点上,从而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撕裂[3],降低复发率。疝囊的结扎要力求高位。
, http://www.100md.com
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本组病例1~5年的随访,仅1例复发。
复发的1例为65岁男性患者,为复发斜疝二次手术,且有气管炎病史。术后发现腹横筋膜缺损较大,术后咳喘,于6个月后再次复发。因此,笔者认为对斜疝修补前必须处理诱发因素,术中发现腹横筋膜缺损较大者,不宜用本法。
参考文献
1 刘承训.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应用.普外临床,1998,3:142~143.
2 薛光华.腹股疝常用的手术方法.实用外科杂志,1986,6:62~63.
3 黄莚庭.有关近代腹股疝修补的一些问题.实用外科杂志,1989,3:145~146.
(收稿:1999-04-21), 百拇医药
单位:266736 山东省平度市第四人民医院外科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腹横筋膜;重叠缝合
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体会 摘要 目的:总结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体会。方法:1989年以来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的方法,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男95例,女1例;年龄13~76岁。结果:均治愈。随访1~5年,仅1例复发。结论:认为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且复发率低。
我们自1989年以来采用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96例,随访观察1~5年,复发率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96例中,男性95例,女性1例。年龄13~75岁。右侧62例,左侧24例,双侧10例,复发性腹股沟斜疝4例。96例均采用修补内环、腹横筋膜重叠缝合、修补后壁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5年,仅有1例老年复发性腹股沟斜疝,手术后6个月再次复发。
手术方法
常规腹股沟斜疝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外斜肌腱膜,沿腹外斜肌腱膜内面上下做钝性剥离,提起睾提肌、精索及疝囊,一并游离至内环,切开睾提肌,如果睾提肌妨碍内环修补,可沿内环处将睾提肌环形切断。游离疝囊至颈部,行高位结扎。切除多余疝囊,不悬吊。用纱布条牵引精索,以小拉钩牵开弓状缘。充分显露内环,在内环内下缘伸指于腹膜外间隙,推开腹壁下血管及脂肪,从内环口内下缘完全切开腹横筋膜直达耻骨结节,充分游离其下面的腹膜外脂肪。用4号丝线将腹横筋膜的内侧片连续逢于外侧片的深面,再将外侧片连续缝于内侧片的前面,修补内环,将内环缩小到能容一小指为度。探查修补满意后依次缝合睾提肌、腹外斜肌腱膜及皮下皮肤。
, 百拇医药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更加多见。斜疝的修补术传统方法很多,但至今尚无一种能完全避免复发的术式[1]。以前我们多沿用巴氏法,效果不理想。本组4例复发性斜疝均为此法修补,分别于术后8个月至4年复发。现在我们认为传统的方法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缝合在一起加固后壁是不恰当的。因为两层不相遇的组织是很难愈合在一起的;且缝合张力大,术后大多发生腹股沟韧带与联合肌腱分离。本组4例复发疝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是造成斜疝复发的主要原因。现在提倡修复腹横筋膜治疗及缩小内环是防止斜疝复发的一个主要步骤。由于腹横筋膜是腹股沟斜疝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利用腹横筋膜作为斜疝修补的第一主要步骤,在解剖上是合理的。内环是斜疝外出的第一个关口,修补内环即堵住了斜疝的出路,所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内环的修补及腹股沟管后壁的修补[2],同时尽可能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和去除诱发因素。腹横筋膜对内环的大小及其边缘的强度起重要作用,而且,腹横筋膜受腹腔焦点的压力,因此,腹股沟斜疝时腹横筋膜都呈现松弛或破裂缺损。基于解剖学特点,腹横筋膜的重叠缝合,不仅加强及修补了腹股沟管后壁,更确实可靠地修补了内环。同时不破坏局部的解剖关系。我们认为是可靠有效的,是合乎生理的。另外,在手术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时,利用不吸收的缝线做连续缝合,这样,可以使某一点上的张力平均分散到数个缝点上,从而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减少撕裂[3],降低复发率。疝囊的结扎要力求高位。
, http://www.100md.com
腹横筋膜重叠缝合治疗腹股沟斜疝较传统的方法更能有效地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和内环。复发率低,本组病例1~5年的随访,仅1例复发。
复发的1例为65岁男性患者,为复发斜疝二次手术,且有气管炎病史。术后发现腹横筋膜缺损较大,术后咳喘,于6个月后再次复发。因此,笔者认为对斜疝修补前必须处理诱发因素,术中发现腹横筋膜缺损较大者,不宜用本法。
参考文献
1 刘承训.腹横筋膜在腹股沟斜疝修补中的应用.普外临床,1998,3:142~143.
2 薛光华.腹股疝常用的手术方法.实用外科杂志,1986,6:62~63.
3 黄莚庭.有关近代腹股疝修补的一些问题.实用外科杂志,1989,3:145~146.
(收稿:1999-04-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