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内白线疝三例报告
作者:钱伟峰 宋惠娟 蒋泽生
单位:510282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家族内白线疝三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脐上正中腹壁包块10年,疼痛3小时急诊入科。患者10年前无意间发现脐上有一1.5cm×1.5cm大小的包块,因无不适未引起重视。包块渐增大并感饱餐后不适;平卧后包块可消失,且腹胀及不适缓解。3小时前突感包块增大,并感上腹部持续疼痛不适,急诊入院。体检: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脐上正中有一8cm×8cm×3cm大小的包块,质中,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叩诊呈实音,未触及血管搏动,不能回入腹腔。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诊断为“白线疝嵌顿”。遂急诊手术治疗,证实为“白线疝嵌顿”,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巧合的是其父亲和弟弟均有脐上正中腹部包块。其父,79岁,8年前因腹壁包块在本院行手术治疗,诊断为白线疝。其弟,39岁,发现脐上腹部正中包块2年,偶感上腹部不适。体检:腹壁脐上正中有一直径约2cm×2cm大小包块,质较硬,压痛明显,可回纳入腹腔,在距脐4cm处可触及上腹白线上一1cm的缺损。因包块较小,症状较轻,未行手术治疗。
讨论:白线疝系指发生在腹壁白线上的疝,因脐上方腹白线较脐下方宽阔,故多发生于脐上方。男性多见,约占95%左右。早期主要是由于腹膜外脂肪从腹白线薄弱区疝出,故内容物是脂肪组织,一般较小且无症状,常为医生忽视。随着疝的发展,腹膜及腹腔内容物(通常为大网膜)随着脂肪组织从间隙中突出,形成具有真正疝囊的疝。有文献报道其内容物可为脐静脉。
治疗方面对较小的白线疝且有症状者,Naraynasingh认为把疝囊分离后将其还纳入腹内,把两侧腹直肌连同白线一起缝合;对于较大的白线疝多采用Berman修补法,即缝合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上各做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并缝合前鞘的外叶,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父子三人同患白线疝实属罕见。追问病史,其家族其他成员均无类似的病史。
(收稿: 1999-08-27), http://www.100md.com
单位:510282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家族内白线疝三例报告 患者:男,47岁。因脐上正中腹壁包块10年,疼痛3小时急诊入科。患者10年前无意间发现脐上有一1.5cm×1.5cm大小的包块,因无不适未引起重视。包块渐增大并感饱餐后不适;平卧后包块可消失,且腹胀及不适缓解。3小时前突感包块增大,并感上腹部持续疼痛不适,急诊入院。体检: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腹平坦,脐上正中有一8cm×8cm×3cm大小的包块,质中,活动度差,压痛明显,叩诊呈实音,未触及血管搏动,不能回入腹腔。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诊断为“白线疝嵌顿”。遂急诊手术治疗,证实为“白线疝嵌顿”,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巧合的是其父亲和弟弟均有脐上正中腹部包块。其父,79岁,8年前因腹壁包块在本院行手术治疗,诊断为白线疝。其弟,39岁,发现脐上腹部正中包块2年,偶感上腹部不适。体检:腹壁脐上正中有一直径约2cm×2cm大小包块,质较硬,压痛明显,可回纳入腹腔,在距脐4cm处可触及上腹白线上一1cm的缺损。因包块较小,症状较轻,未行手术治疗。
讨论:白线疝系指发生在腹壁白线上的疝,因脐上方腹白线较脐下方宽阔,故多发生于脐上方。男性多见,约占95%左右。早期主要是由于腹膜外脂肪从腹白线薄弱区疝出,故内容物是脂肪组织,一般较小且无症状,常为医生忽视。随着疝的发展,腹膜及腹腔内容物(通常为大网膜)随着脂肪组织从间隙中突出,形成具有真正疝囊的疝。有文献报道其内容物可为脐静脉。
治疗方面对较小的白线疝且有症状者,Naraynasingh认为把疝囊分离后将其还纳入腹内,把两侧腹直肌连同白线一起缝合;对于较大的白线疝多采用Berman修补法,即缝合腹横筋膜后,于两侧腹直肌前鞘上各做一相等的垂直切口,将两侧前鞘的内叶重叠缝合,并缝合前鞘的外叶,以修补薄弱或有缺损的白线。
父子三人同患白线疝实属罕见。追问病史,其家族其他成员均无类似的病史。
(收稿: 1999-08-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