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伴动脉断裂的处理体会
作者:许维建 周广鉴 陈忠俊 刘兴东
单位:海安县人民医院骨科(226600)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748 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8年3月,收治膝关节外伤352例,其中伴有动脉断裂13例。对动脉断裂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8~51岁,平均为36.5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10例,缆绳拉伤2例,重物压伤1例。膝关节损伤中为胫腓骨上段骨折10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例,其中伴膝关节脱位6例;胫前与胫后动脉分叉上方断裂9例,分叉部下方断裂4例;完全断裂11例,部分断裂2例。合并有伴行静脉损伤8例,神经损伤3例。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闭合性损伤先行术前X线摄片,部分开放性损伤术中用C臂X线机摄片,了解骨折与脱位情况。术中探查血管、神经及骨折情况,先将骨折进行简单而可靠的内固定。动脉断裂行修整后端端吻合10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2例,自外伤至血管重建时间3~18小时。
结果 1例因严重碾挫伤,大段血管缺损,小腿广泛性皮肤撕脱伤而行截肢术。2例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5例因创伤性关节炎致膝关节功能障碍,12例远段肢体全部成活,术后能下地负重走路。
讨 论
膝关节部的损伤合并动脉的损伤发生膝关节后脱位或胫腓骨上段骨折移位时,该部血管易受到牵涉、挤压及辗挫。这种损伤是危及肢体成活及功能的严重损伤,往往累及动脉下段、胫前动脉起始部及胫后动脉起始部,临床处理较为困难,应仔细检查严防漏诊。对闭合性外伤更应注意远端肢体的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的温度变化,有可疑症状者,应立即作X线摄片,必要时可作多普勒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
, 百拇医药
血管损伤的节段不长者,可将两断端修剪处理后直接吻合,修整时应尽量去除血管外膜,以辨别动脉壁的损伤程度,同时避免术后血管的痉挛。术后将肢体呈稍屈曲位石膏托外固定,防止吻合端拉断损伤。
对血管损伤节段较长者,无法行端端吻合,可取适当长度的对侧大隐静脉,行动脉架桥手术。我们体会动脉缺损在2cm以上,则需行此手术方法。对分叉部以下的损伤,由于血管分胫前、胫后动脉,分别供应相应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应力求同时修复两根动脉,以增加组织的灌流,减少组织的坏死。
对骨折的处理应在吻合血管前先要进行,在骨折有了较为可靠的内固定后,血管的吻合有了支架作用,保证了吻合的成功率。对脱位者应先行复位。对压迫血管的骨片组织,应复位或去除。对一些复杂性不稳定型骨折,也应作出简单而有效的内固定。对组织挫伤较重,应进行彻底的修剪,但血管表面应行软组织覆盖。
术后的处理。在严密的创面止血后,常规使用血管扩张药,局部烤灯加温,以防或解除血管痉挛。术后一般不常规应用抗凝治疗,但遇广泛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栓取出后及血管挫伤严重者需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常规用电子测温计每2小时测远端皮肤温度,如果患肢较健肢温度低5℃~6℃,则血循环肯定有障碍,需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再作第二次探查。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①是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②术中对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正确处理;③是否有较稳定的骨折固定;④术后的综合处理。, http://www.100md.com
单位:海安县人民医院骨科(226600)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748 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8年3月,收治膝关节外伤352例,其中伴有动脉断裂13例。对动脉断裂术后进行6个月至2年的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1例,年龄18~51岁,平均为36.5岁。损伤原因:车祸致伤10例,缆绳拉伤2例,重物压伤1例。膝关节损伤中为胫腓骨上段骨折10例,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例,其中伴膝关节脱位6例;胫前与胫后动脉分叉上方断裂9例,分叉部下方断裂4例;完全断裂11例,部分断裂2例。合并有伴行静脉损伤8例,神经损伤3例。
, http://www.100md.com
治疗 闭合性损伤先行术前X线摄片,部分开放性损伤术中用C臂X线机摄片,了解骨折与脱位情况。术中探查血管、神经及骨折情况,先将骨折进行简单而可靠的内固定。动脉断裂行修整后端端吻合10例,自体静脉移植修复2例,自外伤至血管重建时间3~18小时。
结果 1例因严重碾挫伤,大段血管缺损,小腿广泛性皮肤撕脱伤而行截肢术。2例小腿肌肉缺血性挛缩,5例因创伤性关节炎致膝关节功能障碍,12例远段肢体全部成活,术后能下地负重走路。
讨 论
膝关节部的损伤合并动脉的损伤发生膝关节后脱位或胫腓骨上段骨折移位时,该部血管易受到牵涉、挤压及辗挫。这种损伤是危及肢体成活及功能的严重损伤,往往累及动脉下段、胫前动脉起始部及胫后动脉起始部,临床处理较为困难,应仔细检查严防漏诊。对闭合性外伤更应注意远端肢体的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肢体的温度变化,有可疑症状者,应立即作X线摄片,必要时可作多普勒彩超检查,了解血流情况。
, 百拇医药
血管损伤的节段不长者,可将两断端修剪处理后直接吻合,修整时应尽量去除血管外膜,以辨别动脉壁的损伤程度,同时避免术后血管的痉挛。术后将肢体呈稍屈曲位石膏托外固定,防止吻合端拉断损伤。
对血管损伤节段较长者,无法行端端吻合,可取适当长度的对侧大隐静脉,行动脉架桥手术。我们体会动脉缺损在2cm以上,则需行此手术方法。对分叉部以下的损伤,由于血管分胫前、胫后动脉,分别供应相应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应力求同时修复两根动脉,以增加组织的灌流,减少组织的坏死。
对骨折的处理应在吻合血管前先要进行,在骨折有了较为可靠的内固定后,血管的吻合有了支架作用,保证了吻合的成功率。对脱位者应先行复位。对压迫血管的骨片组织,应复位或去除。对一些复杂性不稳定型骨折,也应作出简单而有效的内固定。对组织挫伤较重,应进行彻底的修剪,但血管表面应行软组织覆盖。
术后的处理。在严密的创面止血后,常规使用血管扩张药,局部烤灯加温,以防或解除血管痉挛。术后一般不常规应用抗凝治疗,但遇广泛的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血栓取出后及血管挫伤严重者需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常规用电子测温计每2小时测远端皮肤温度,如果患肢较健肢温度低5℃~6℃,则血循环肯定有障碍,需作特殊处理,必要时再作第二次探查。
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①是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②术中对血管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正确处理;③是否有较稳定的骨折固定;④术后的综合处理。,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