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18513
激光焊接皮肤切口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9年第7期
     作者:刘铜军 孙东辉 谭毓铨 于惠秋

    单位:130021 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普外科 (刘铜军、孙东辉、谭毓铨);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康复科(于惠秋)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90724 我们于1997年,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1],利用CO2激光对临床皮肤切口进行了焊接研究。

    1.临床资料: 17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5例。年龄17~63岁,平均39岁。17例中,阑尾炎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腺瘤7例,乳腺纤维瘤1例。切口长度4.0~12.0 cm,平均7.3 cm。随机选择采用结节线缝合法修复的皮肤切口作对照。

    使用CO2激光仪进行皮肤切口焊接,输出功率(1.0±0.2) W,每1 cm皮肤切口平均照射2.5秒。部分较长的切口可先缝合2~3针后再进行焊接,术后20~24小时拆除缝线。

    术后3~7天随访率为100%,4周

    本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随访率为94%。焊接后切口无紧张感,疼痛较轻。大多数患者(80%)术后4天出院。17例均未出现切口裂开及感染。术后3天焊接切口稍红、平整,有不同程度结痂形成,少数有少许血性渗出;对照切口红,局部隆起,有较多的血性渗出,无结痂形成。术后7天,焊接切口结痂部分脱落,脱落处切口平整,颜色稍红,切线瘢痕细,切口已愈合;对照切口隆起,颜色较红,线结节痕迹明显,切线瘢痕较宽,切口已愈合。术后4周,焊接切口结痂完全消失,切口平整光滑,颜色已接近正常皮肤,切线瘢痕细;对照切口和线结节痕迹处均高于正常皮肤,颜色红,切口不光滑,切线瘢痕较宽。

    2.讨论: 激光焊接皮肤切口时应注意:(1)选择张力低或无张力的皮肤切口:动物实验证实[2],激光焊接的切口初期(1~3天)抗张强度较线缝法7天时弱。若选择张力较大的部位如腹部、关节区的皮肤切口进行焊接,在7天内,有可能出现切口裂开。因此,较长或张力较大的皮肤切口,可间断缝合几针,术后20~24小时拆除缝线。(2)切口内组织止血要确切、充分:激光焊接后的切口虽然通过胶原或蛋白发生交联,但这种交联抗张强度低,易被切口内渗血破坏,使切口裂开。故手术时要止血确切充分。(3)焊接前,应将皮下组织严密缝合:严密缝合皮下组织有利焊接,同时可增加切口的初期抗张强度,保证焊接成功。

    参考文献

    1 刘铜军,邹本荣,谭毓铨,等.CO2激光焊接小动脉的组织学观察.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2,9:26-27.

    2 刘铜军,毕丛英,谭毓铨,等.激光焊接皮肤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3,9:267-268.

    (收稿:1998-08-13 修回:1998-11-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