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偏瘫肩63例疗效观察
作者:谭吉林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悦来南路(528400)
关键词:偏瘫;针灸疗法;中风后遗症
新中医990712 提 要 采用针刺患侧手三阳经穴位和健侧阳陵泉治疗偏瘫肩63例,同时设口服西药氯唑沙宗对照组60例作对比研究。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41.7%,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偏瘫肩是偏瘫成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征为肩关节被动活动受限、疼痛,肩前屈外展时尤为明显。本研究以针刺患侧手三阳经 穴位和健侧阳陵泉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1994年10月~1998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病人,共123例,男76例,女47例;年龄38~80岁,平均70.68岁;病程 20天~6个月,平均63.22天;其中 脑血栓形成46例,脑栓塞6例,腔隙性脑梗塞71例。以上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63例,西药组60例。
, 百拇医药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确诊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 隙性脑梗塞并发偏瘫肩的患者。②年龄在80岁以下,病程在半年以内。③意识清楚,无严重心、肝、肾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穴:患侧巨骨、肩、肩前、肩贞、天井、曲池、合谷透肩穴、腕骨,健侧阳陵泉。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健侧卧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巨骨向肩关节透刺1~1.2寸,要求气至整个肩部,肩、肩前、肩贞、曲池直刺1~1.2寸,天井、腕骨直刺0.8~1寸,合谷向肩穴透刺0.8~1寸,捻转得气后,连接 G6805-I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每分钟50次,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直刺健侧阳陵泉,捻转得气后,行泻法3分钟,对患肢肩关节作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2次后出针。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第2疗程,共2个疗程。
, 百拇医药
2.2 西药组 口服氯唑沙宗片剂,每次0.4 g,每天3次,饭后服,共服23天,疗程结束后,2组统一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Brunnstrom关节活动范围评估、Fugl-Meyer评估—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1〕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而制定。基本痊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3/4或以上,关节活动没有疼痛,肩关节肌力Ⅳ级以上。有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增幅为正常的1/4或以上,关节活动时有些疼痛,肩关节肌力增加Ⅰ级以上。无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在正常的1/4以下,关节活动全范围均感疼痛,肩关节肌力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经2疗程治疗,2组结果见附表。
附表 2组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百拇医药
分组
n
基本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针刺组
63
20(31.7)
41(65.1)
2(3.2)
96.8
西药组
, 百拇医药
60
3(5.0)
22(36.7)
35(58.3)
41.7
2组总有效率经u检验,u=6.45,P<0.01,提示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
4 病案举例
彭某,男,76岁。因右半身不遂66天,右肩疼痛1月,于1998年7月10日收住院,住院号44667。患者于1998年5月4 日晨6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呕吐、右半身不遂等症,在某人民医院作颅脑CT扫描:桥脑梗塞。经治疗28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故收入我科。入院时症见:右半身不遂,语言欠流利,饮水偶有呛咳,伴右肩疼痛,活动受限,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BP21/ 11kPa,意识清楚,自主体位,偏瘫步态,五官端正,颈软,心肺腹检查 无异常,右肩关节肌力Ⅲ级,肌张力增强,关节活动度为前屈35°、后伸15°、外展40°、内旋30°、外旋15°,右手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髋关节外旋,膝腱反射(+),病理神经反射未引出。中医诊断:①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②偏瘫肩,证属气滞血凝。西医诊断:①脑梗塞并发偏瘫性肩痛。②原发性高血压病Ⅲ期。按上法治疗2个疗程,达到基本痊愈标准出院。
, http://www.100md.com
5 讨论
偏瘫患者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原因,常为肌紧张或失去平衡协调的紧张,扰乱 了肩的正常活动机制〔3〕。肌肉痉挛是 肩痛的主要原因,肩胛带肌群痉挛导致肩胛骨后掣和肱骨内收、内旋,影响了盂肱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肩胛骨和肱骨的协调活动,因而在被动抬举痉挛肩时,造成肩部软组织受压和疼痛。氯唑沙宗为神经肌肉阻断剂,可解除肌痉挛以达到止痛目的。本研究观察到,氯唑沙宗用于治疗偏瘫肩,对缓解肩痛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并不理想。针刺则对于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疗效显著,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根据针灸学理论,经筋病候主要表现为经筋分布部位上的筋肉挛急、弛缓、疼痛等,甚至肢体不用,运动障碍,故针刺不但选用手三阳经穴位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同时采用左右交叉配穴法,巨刺八会穴之一的筋会穴阳陵泉,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抑制异常模式,减轻肌肉体痉挛,治疗偏瘫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8~309
[2]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
[3] 刘世文,谢秀芝.脑卒中的神经发育疗法与实践.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2.130
(收稿日期:1998-11-2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中山市悦来南路(528400)
关键词:偏瘫;针灸疗法;中风后遗症
新中医990712 提 要 采用针刺患侧手三阳经穴位和健侧阳陵泉治疗偏瘫肩63例,同时设口服西药氯唑沙宗对照组60例作对比研究。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总有效率41.7%,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偏瘫肩是偏瘫成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征为肩关节被动活动受限、疼痛,肩前屈外展时尤为明显。本研究以针刺患侧手三阳经 穴位和健侧阳陵泉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1994年10月~1998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病人,共123例,男76例,女47例;年龄38~80岁,平均70.68岁;病程 20天~6个月,平均63.22天;其中 脑血栓形成46例,脑栓塞6例,腔隙性脑梗塞71例。以上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63例,西药组60例。
, 百拇医药
1.2 纳入标准 ①根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确诊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 隙性脑梗塞并发偏瘫肩的患者。②年龄在80岁以下,病程在半年以内。③意识清楚,无严重心、肝、肾疾患。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取穴:患侧巨骨、肩、肩前、肩贞、天井、曲池、合谷透肩穴、腕骨,健侧阳陵泉。针刺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健侧卧位,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一次性针灸针进行针刺。巨骨向肩关节透刺1~1.2寸,要求气至整个肩部,肩、肩前、肩贞、曲池直刺1~1.2寸,天井、腕骨直刺0.8~1寸,合谷向肩穴透刺0.8~1寸,捻转得气后,连接 G6805-I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每分钟50次,电流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直刺健侧阳陵泉,捻转得气后,行泻法3分钟,对患肢肩关节作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2次后出针。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行第2疗程,共2个疗程。
, 百拇医药
2.2 西药组 口服氯唑沙宗片剂,每次0.4 g,每天3次,饭后服,共服23天,疗程结束后,2组统一评定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Brunnstrom关节活动范围评估、Fugl-Meyer评估—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1〕和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而制定。基本痊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3/4或以上,关节活动没有疼痛,肩关节肌力Ⅳ级以上。有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增幅为正常的1/4或以上,关节活动时有些疼痛,肩关节肌力增加Ⅰ级以上。无效:肩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在正常的1/4以下,关节活动全范围均感疼痛,肩关节肌力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 经2疗程治疗,2组结果见附表。
附表 2组偏瘫肩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百拇医药
分组
n
基本痊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针刺组
63
20(31.7)
41(65.1)
2(3.2)
96.8
西药组
, 百拇医药
60
3(5.0)
22(36.7)
35(58.3)
41.7
2组总有效率经u检验,u=6.45,P<0.01,提示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
4 病案举例
彭某,男,76岁。因右半身不遂66天,右肩疼痛1月,于1998年7月10日收住院,住院号44667。患者于1998年5月4 日晨6时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呕吐、右半身不遂等症,在某人民医院作颅脑CT扫描:桥脑梗塞。经治疗28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右肩关节疼痛,故收入我科。入院时症见:右半身不遂,语言欠流利,饮水偶有呛咳,伴右肩疼痛,活动受限,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查体:BP21/ 11kPa,意识清楚,自主体位,偏瘫步态,五官端正,颈软,心肺腹检查 无异常,右肩关节肌力Ⅲ级,肌张力增强,关节活动度为前屈35°、后伸15°、外展40°、内旋30°、外旋15°,右手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髋关节外旋,膝腱反射(+),病理神经反射未引出。中医诊断:①中风中经络(风痰阻络),②偏瘫肩,证属气滞血凝。西医诊断:①脑梗塞并发偏瘫性肩痛。②原发性高血压病Ⅲ期。按上法治疗2个疗程,达到基本痊愈标准出院。
, http://www.100md.com
5 讨论
偏瘫患者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原因,常为肌紧张或失去平衡协调的紧张,扰乱 了肩的正常活动机制〔3〕。肌肉痉挛是 肩痛的主要原因,肩胛带肌群痉挛导致肩胛骨后掣和肱骨内收、内旋,影响了盂肱关节外展时所必需的肩胛骨和肱骨的协调活动,因而在被动抬举痉挛肩时,造成肩部软组织受压和疼痛。氯唑沙宗为神经肌肉阻断剂,可解除肌痉挛以达到止痛目的。本研究观察到,氯唑沙宗用于治疗偏瘫肩,对缓解肩痛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并不理想。针刺则对于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疗效显著,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根据针灸学理论,经筋病候主要表现为经筋分布部位上的筋肉挛急、弛缓、疼痛等,甚至肢体不用,运动障碍,故针刺不但选用手三阳经穴位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同时采用左右交叉配穴法,巨刺八会穴之一的筋会穴阳陵泉,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抑制异常模式,减轻肌肉体痉挛,治疗偏瘫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8~309
[2] 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
[3] 刘世文,谢秀芝.脑卒中的神经发育疗法与实践.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2.130
(收稿日期:1998-11-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