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30636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7期
     作者:罗廷威

    单位: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阳江市汉阳街上漱(529500)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中药疗法;投药;口服;灌肠

    新中医990720 笔者按辨证分型内服中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8例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5岁,平均4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0年,平均6.8年。

    本组病例均按1987年全国肛肠学会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研讨会讨论通过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分型及疗效标准”进行判定。

    2 辨证论治
, http://www.100md.com
    2.1 湿热蕴结型(35例) 症见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肛门灼热,或利而不爽,粪便黄褐或赤白相杂,身热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利湿,调气活血。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化裁。药用白头翁、秦皮、地榆各15 g,黄柏、黄芩、白及、红花、丹参各10 g,黄连、白豆蔻、木香、甘草各6 g。

    2.2 肝郁脾虚型(12例) 症见便下脓血,腹痛欲泻,泻下则舒,两胁胀满,郁闷不乐,或情绪不畅时加重,不思饮食,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治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方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术、茯苓各15 g,白芍30 g,白及、丹参、延胡索、防风各10 g,木香、炙甘草各6 g。

    2.3 脾胃虚弱型(15例) 症见腹泻伴粘液血便,腹部隐痛喜按,食少纳差,食后脘闷不舒,体倦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濡缓。治以健脾益气,理气和中止泻。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化裁。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制半夏、焦山楂各15 g,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各30 g,丹参、白及、厚朴、当归各10 g。
, http://www.100md.com
    2.4 脾肾阳虚型(6例) 症见大便溏泻伴脓血便,腹中隐痛,喜温喜按,五更泄泻,腰膝软,食少纳呆,形寒肢冷,面色白,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配合理气活血。方用四神丸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茯苓、补骨脂各15 g,白及、焦山楂、陈皮各10 g,木香、白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砂仁、炙甘草各6 g。

    以上各型用药均水煎服,每天1剂,约煎成250 ml,分早晚2次服。同时各型配合清热燥湿,涩肠止泻,化腐生肌中药灌肠。药用黄连、黄柏、地榆炭各15 g,丹参、白及各30 g。浓煎至200 ml,加锡类散0.6~1.2 g保留灌肠。每天2次,每次用100 ml,灌肠前嘱病人先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或膝胸位,灌肠管经肛门插入约10~15 cm,将温度为36℃~38℃的药液缓慢注入。灌肠后采用左右交替卧位,嘱患者尽量多保留时间。

    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4天,治疗1~2个疗程后复查纤维结肠镜。
, http://www.100md.com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主症消失,大便镜检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大便镜检正常,结肠镜提示粘膜仅有轻度充血水肿,但无溃疡出血;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肠镜复查肠粘膜病变有所减轻;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结肠镜检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68例中,临床治愈35例,显效者16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治疗时间20~60天,平均42天。

    4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因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或寒温不调,或饮食失节,或情志不畅,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水湿下注大肠,清浊不分,湿浊蕴结,气血凝滞,肠络失和,血败肉腐,而成本病。

    由于本病呈慢性过程,且反复发作。病久之后,一方面因邪气阻滞日久伤正,另方面正气不足又易被外感、饮食、情志所伤,故临床上多呈现本虚标实之证候,或脾胃气虚与湿热内蕴并见,成为肝郁脾虚,兼夹气滞血瘀或久泻不止,脾阳受损,波及于肾,致脾肾俱虚,湿从寒化,故多见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证。其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健脾温肾,调气行血,活血化瘀兼以固涩止泻。并根据不同证型采用不同方药,配合灌肠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1999-03-11)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