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临床小结
作者:陈文娟吴奕强
单位:广东省新会市中医院,会城镇惠民东路47号(529100)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疗法;灌肠
新中医990715 近3年来,我院对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自拟慢性肾衰汤合肾衰宁胶囊内服为主,配合辨证使用其他中药针剂静脉滴注等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9岁,平均55.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0年;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4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痛风性肾病4例。其中肾功能不全期20例,肾功能衰竭期22例,尿毒症终末期6例。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者18例,脾肾阳虚者14例,气阴两虚者10例,肝肾阴虚者6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Keer氏三级分类法。肾功能不全期:SCr 177~265 μmol/L,BUN 7.1~12.5mmol/L;肾功能衰竭期(氮质血症期):SCr274~422 μmol/L,BUN 12.1~21.4 mmol/L;尿毒症期:SCr>422 μmol/L,BUN>21.4 mmol/L。中医辨证分型参照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方
2.1.1 慢性肾衰汤 处方: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 g,苍术、白术、藿香、法半夏各15 g,生大黄(后下)12g,丹参、熟附子、蒲公英各20 g,冬虫 夏草(另煎和服)5 g。每天1剂,渣再煎服。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党参30 g;气阴两虚者加西洋参(另炖服)、干地黄各15 g;阳虚者熟附子用至30 g,加肉桂(后 下)6 g;肝肾阴虚者加白芍、旱莲草各20 g;肝阳上亢者加地龙20 g,羚羊角(先煎)30 g;水气凌心加葶苈子20 g,桑白皮15 g;浊邪上蒙心窍者加 安宫牛黄丸;湿热浊邪盛者加黄连9 g。
, 百拇医药
2.1.2 肾衰宁胶囊 每次4~6粒,每天3~4次。
2.2 静脉给药 分别选用如下中药针剂:气虚者用高丽参注射液10 ml;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注射液10 ml;阳虚者用参附注射液10 ml;血瘀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热毒内盛者用清 开灵注射液20 ml。各药加入10% GS 25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
2.3 灌肠方 复方大黄灌肠液:生大黄、槐花、牡蛎各30 g,皂角刺15 g,草果20 g,煎水至200 ml,高位保留灌肠,保留30~60分钟,每天1次。
以上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中若伴有高度水肿、严重感染、高度心衰并发症时,可结合使用西药利尿、抗感染、强心治疗。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UN 恢复正常或下降5.4 mmol/L、SCr下降13.1 μmol/L;有效:症状改善,BUN 与SCr下降未达上述指标或无变化;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发展,BUN与SCr无变化或上升。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48例中,肾功能不全早期2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肾功能衰竭中期2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尿毒症晚期6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 77.1%。经Ridit分析,结合χ2检验,并采用u检验进行各组两两比较,三期比较,χ2=11.118,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 义;早期与中期比较,u=0.6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早期与晚期比较,u=3.28,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中期与晚期比较,u=2.91,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 体会
中医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之病名,但按其临床症候当属“癃闭”、“虚劳”、“关格”等范畴。从中医临床辨证看,此病虽累及多个脏腑,但其主要病位不离脾肾,病邪始终不离湿、浊、热、毒。其病机变化,实为脾肾虚衰,气机升降乖乱,终成湿浊壅塞、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由于脾肾衰败,一方面生化之源匮乏,同时又因饮食不化精微而致湿浊内停;另方面因肾阳衰败,开合失司,尿少尿闭而尿毒潴留。因此,本病基本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乃脾肾虚衰;“标”实为湿浊、热毒、血瘀。故用慢性肾衰汤及肾衰宁胶囊内服,以扶正祛邪,泄浊解毒,活血化瘀,共成标本同治之功。
, 百拇医药
肾功能不全期常以倦怠、腹胀、纳呆、恶心、呕吐为主症,此时病位以脾为主,且湿浊热毒血瘀之病理产物对内环境尚未造成严重损害,故中药治疗多能奏效。若至肾功能衰竭期,则多以尿少尿闭、呕吐频作为主症,此时之病位以肾为主。此时肾阳衰败,尿毒潴留,标急于本。若能用肾衰汤加减,以温阳降逆泄浊,使邪祛正安,亦能延其寿命。若至尿毒症终末期,多因体内正气衰败,内环境严重破坏,常因阳亡于外,阴竭于内,多难奏效。
中医素有“大便动,小便自通”之经验,故临床大胆使用通下泄浊之药,既能使湿浊邪毒从肠道排出,以解脾肾受湿浊热毒扰攘之急,又可使气机升降通畅,复其生机。证之临床,大黄可担此重任,内服方及灌肠方中均选用之。均未发现有虚其所虚之弊。
重视给药之途径,亦是取效之关键。因本病为脾肾衰败,单凭内服中药,常因受吸收输布功能低下所限,虽药症相符,亦难期速效。故辨证使用中药制剂以静脉给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极有裨益。如各种中药针剂,可辨证施用,常能速增祛邪安正之功。
(收稿日期:1999-01-11),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东省新会市中医院,会城镇惠民东路47号(529100)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疗法;灌肠
新中医990715 近3年来,我院对4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自拟慢性肾衰汤合肾衰宁胶囊内服为主,配合辨证使用其他中药针剂静脉滴注等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9岁,平均55.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0年;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高血压肾病6例,糖尿病肾病4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痛风性肾病4例。其中肾功能不全期20例,肾功能衰竭期22例,尿毒症终末期6例。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者18例,脾肾阳虚者14例,气阴两虚者10例,肝肾阴虚者6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Keer氏三级分类法。肾功能不全期:SCr 177~265 μmol/L,BUN 7.1~12.5mmol/L;肾功能衰竭期(氮质血症期):SCr274~422 μmol/L,BUN 12.1~21.4 mmol/L;尿毒症期:SCr>422 μmol/L,BUN>21.4 mmol/L。中医辨证分型参照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方
2.1.1 慢性肾衰汤 处方:黄芪、白花蛇舌草各30 g,苍术、白术、藿香、法半夏各15 g,生大黄(后下)12g,丹参、熟附子、蒲公英各20 g,冬虫 夏草(另煎和服)5 g。每天1剂,渣再煎服。
加减法:气虚甚者加党参30 g;气阴两虚者加西洋参(另炖服)、干地黄各15 g;阳虚者熟附子用至30 g,加肉桂(后 下)6 g;肝肾阴虚者加白芍、旱莲草各20 g;肝阳上亢者加地龙20 g,羚羊角(先煎)30 g;水气凌心加葶苈子20 g,桑白皮15 g;浊邪上蒙心窍者加 安宫牛黄丸;湿热浊邪盛者加黄连9 g。
, 百拇医药
2.1.2 肾衰宁胶囊 每次4~6粒,每天3~4次。
2.2 静脉给药 分别选用如下中药针剂:气虚者用高丽参注射液10 ml;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注射液10 ml;阳虚者用参附注射液10 ml;血瘀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热毒内盛者用清 开灵注射液20 ml。各药加入10% GS 25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
2.3 灌肠方 复方大黄灌肠液:生大黄、槐花、牡蛎各30 g,皂角刺15 g,草果20 g,煎水至200 ml,高位保留灌肠,保留30~60分钟,每天1次。
以上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在治疗中若伴有高度水肿、严重感染、高度心衰并发症时,可结合使用西药利尿、抗感染、强心治疗。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BUN 恢复正常或下降5.4 mmol/L、SCr下降13.1 μmol/L;有效:症状改善,BUN 与SCr下降未达上述指标或无变化;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发展,BUN与SCr无变化或上升。
, http://www.100md.com
3.2 治疗结果 48例中,肾功能不全早期20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肾功能衰竭中期22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尿毒症晚期6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 77.1%。经Ridit分析,结合χ2检验,并采用u检验进行各组两两比较,三期比较,χ2=11.118,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 义;早期与中期比较,u=0.63,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早期与晚期比较,u=3.28,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中期与晚期比较,u=2.91,P<0.01,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4 体会
中医虽无慢性肾功能衰竭之病名,但按其临床症候当属“癃闭”、“虚劳”、“关格”等范畴。从中医临床辨证看,此病虽累及多个脏腑,但其主要病位不离脾肾,病邪始终不离湿、浊、热、毒。其病机变化,实为脾肾虚衰,气机升降乖乱,终成湿浊壅塞、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由于脾肾衰败,一方面生化之源匮乏,同时又因饮食不化精微而致湿浊内停;另方面因肾阳衰败,开合失司,尿少尿闭而尿毒潴留。因此,本病基本病理特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乃脾肾虚衰;“标”实为湿浊、热毒、血瘀。故用慢性肾衰汤及肾衰宁胶囊内服,以扶正祛邪,泄浊解毒,活血化瘀,共成标本同治之功。
, 百拇医药
肾功能不全期常以倦怠、腹胀、纳呆、恶心、呕吐为主症,此时病位以脾为主,且湿浊热毒血瘀之病理产物对内环境尚未造成严重损害,故中药治疗多能奏效。若至肾功能衰竭期,则多以尿少尿闭、呕吐频作为主症,此时之病位以肾为主。此时肾阳衰败,尿毒潴留,标急于本。若能用肾衰汤加减,以温阳降逆泄浊,使邪祛正安,亦能延其寿命。若至尿毒症终末期,多因体内正气衰败,内环境严重破坏,常因阳亡于外,阴竭于内,多难奏效。
中医素有“大便动,小便自通”之经验,故临床大胆使用通下泄浊之药,既能使湿浊邪毒从肠道排出,以解脾肾受湿浊热毒扰攘之急,又可使气机升降通畅,复其生机。证之临床,大黄可担此重任,内服方及灌肠方中均选用之。均未发现有虚其所虚之弊。
重视给药之途径,亦是取效之关键。因本病为脾肾衰败,单凭内服中药,常因受吸收输布功能低下所限,虽药症相符,亦难期速效。故辨证使用中药制剂以静脉给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极有裨益。如各种中药针剂,可辨证施用,常能速增祛邪安正之功。
(收稿日期:1999-01-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