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6例疗效观察★
作者:宁为民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环城路60号(511700)
关键词:@消风痛;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714 消风痛是一种含雷公藤提取物的中成药制剂,由广东省中医研究所研制。近年来我们应用该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46例患者中38例为门诊病人,8例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4.2年。
1.2 观察指标 ①全部病人均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第2、4、6、8周测量下列指标: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握力、并记录自觉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副反应。②治疗8周后,复查下列指标,ESR、RF、CRP、IgG、IgA、IgM、C3、C4。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消风痛片口服,其中5例病情严重者每次6片,每天3次,32例较严重者每次4片,每天3次,8例较轻者每次3片,每天3次,为开始用药量,根据疗效增减药量,疗程8周,少数病例必要时酌加双氯灭痛。曾服激素者,逐步减量。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验室检查结果指标变化,ESR治疗前平均97.5±21.4 mm/1h,治疗后明显改善为39.8±13.73 mm/1h(P<0.01)。RF治前35例阳性,治疗后19例转阴,CRP治前38例阳性,治后18例转阴。治疗后IgG较前略有下降,C3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见附表。46例中临床缓解10例,显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
, http://www.100md.com
4 病案举例
黄某,女,27岁。产后1个月出现四肢大小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半年于1996年11月来诊。诊见:T38℃,双腕、掌指、双指近端关节、双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左第2、3指关节梭状畸形,晨僵,握力下降。检验ESR89 mm/1h、RF(+)、CRP(+)。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曾用多种抗风湿药,病情未能控制。予口服消风痛片每次6片,每天3次、双氯灭痛25 mg,每天3次,VitBco每次2片,每天3次。2天后热退,1周后关节肿痛有所缓解,停用双氯灭痛,症状逐渐好转,4周后遗有左腕、左第4指远端关节少许疼痛,轻度肿,复查ESR28 mm/1h、RF(+)、CRP(+)。消风痛减至每次4片,每天3次,服药半年,关节肿痛缓解,无晨僵,握力基本正常,能正常生活。停消风痛后,辨证施治以补脾肾方药治疗,随访近3年无复发,达到临床缓解。
附表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s)
, 百拇医药
晨僵时间
(h)
关节肿数
关节痛数
双手握力
(mmHg)
治前
2.53±1.27
8.23±2.13
13.27±1.5
82.5±12.31
治后
1.49±1.28
, 百拇医药
4.12±1.95
6.03±4.19
112±16.51
P
<0.05
<0.001
<0.001
<0.05
5 讨论
自50年代以来,将雷公藤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作用机理主要为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中抗炎机理之一可能为抑制PGE2的产生和抑制PBMC增殖。而雷公藤多甙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其治疗RA的机理之一,为雷公藤制剂用于RA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组采用含雷公藤提取物的复方制剂消风痛治疗RA46例,总有效率达93.5%,显效率为67.4%。消风痛采用复方制剂,以整体调节为主,通过药物配伍,抑制其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笔者认为雷公藤提取物的复方制剂是治疗RA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95L024)
(收稿日期:1999-05-11)
,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环城路60号(511700)
关键词:@消风痛;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疗法
新中医990714 消风痛是一种含雷公藤提取物的中成药制剂,由广东省中医研究所研制。近年来我们应用该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46例患者中38例为门诊病人,8例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4例,女3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4.2年。
1.2 观察指标 ①全部病人均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第2、4、6、8周测量下列指标: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晨僵时间、20米步行时间、握力、并记录自觉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副反应。②治疗8周后,复查下列指标,ESR、RF、CRP、IgG、IgA、IgM、C3、C4。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消风痛片口服,其中5例病情严重者每次6片,每天3次,32例较严重者每次4片,每天3次,8例较轻者每次3片,每天3次,为开始用药量,根据疗效增减药量,疗程8周,少数病例必要时酌加双氯灭痛。曾服激素者,逐步减量。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实验室检查结果指标变化,ESR治疗前平均97.5±21.4 mm/1h,治疗后明显改善为39.8±13.73 mm/1h(P<0.01)。RF治前35例阳性,治疗后19例转阴,CRP治前38例阳性,治后18例转阴。治疗后IgG较前略有下降,C3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见附表。46例中临床缓解10例,显效2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5%。
, http://www.100md.com
4 病案举例
黄某,女,27岁。产后1个月出现四肢大小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半年于1996年11月来诊。诊见:T38℃,双腕、掌指、双指近端关节、双膝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左第2、3指关节梭状畸形,晨僵,握力下降。检验ESR89 mm/1h、RF(+)、CRP(+)。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曾用多种抗风湿药,病情未能控制。予口服消风痛片每次6片,每天3次、双氯灭痛25 mg,每天3次,VitBco每次2片,每天3次。2天后热退,1周后关节肿痛有所缓解,停用双氯灭痛,症状逐渐好转,4周后遗有左腕、左第4指远端关节少许疼痛,轻度肿,复查ESR28 mm/1h、RF(+)、CRP(+)。消风痛减至每次4片,每天3次,服药半年,关节肿痛缓解,无晨僵,握力基本正常,能正常生活。停消风痛后,辨证施治以补脾肾方药治疗,随访近3年无复发,达到临床缓解。
附表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s)
, 百拇医药
晨僵时间
(h)
关节肿数
关节痛数
双手握力
(mmHg)
治前
2.53±1.27
8.23±2.13
13.27±1.5
82.5±12.31
治后
1.49±1.28
, 百拇医药
4.12±1.95
6.03±4.19
112±16.51
P
<0.05
<0.001
<0.001
<0.05
5 讨论
自50年代以来,将雷公藤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作用机理主要为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其中抗炎机理之一可能为抑制PGE2的产生和抑制PBMC增殖。而雷公藤多甙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其治疗RA的机理之一,为雷公藤制剂用于RA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组采用含雷公藤提取物的复方制剂消风痛治疗RA46例,总有效率达93.5%,显效率为67.4%。消风痛采用复方制剂,以整体调节为主,通过药物配伍,抑制其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笔者认为雷公藤提取物的复方制剂是治疗RA的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95L024)
(收稿日期:1999-05-11)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