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7期
编号:10247044
隐性黄疸患者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7期
     作者:杨振熙

    单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关键词: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8年8月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8年8月,因胆囊结石伴隐性黄疸,在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126例,评价胆道造影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男25例,女101例,平均年龄54.2(24~78)岁。所有病例均有B超证实为胆囊结石,胆总管内径<0.8cm,无结石存在;血生化检查示胆红素为17~34.2μmol/L之间,无肉眼黄疸及慢性肝炎病史,入院行择期胆囊切除术。

    术中常规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距胆总管0.8cm处套线结扎,楔形切开其近端前壁,置入特制银针造影头入胆总管,结扎无渗漏后,通过导管注入20%泛影葡胺30ml,取头低位,边推注,边摄片。阅片后如有异常发现则切开胆总管,作胆道镜检查。

    2 结果

    本组126例病人,造影有异常发现者为43人,提示胆管结石者39例,占异常数的90.7%,其中位于胆总管37例,位于左、右肝内胆管各1例,结果有36例取出结石,占83%,而且结石的发生率与胆囊内结石的大小、数目等有关。36例中胆囊多发性结石33例,多为直径<1cm的胆固醇性结石,仅3例为单发结石。有2例胆道镜未发现结石,1例为蛔虫尸体碎片,胆管下端癌1例,下端炎性狭窄3例,占异常数的7%,无任何异常者2例,占异常数的4.6%,83例造影未有异常发现者,术后随访3个月,有1例因有胆管炎症状,ERCP证实为胆道残余结石。

    3 讨论

    胆囊结石患者,血胆红素升高,在排除内科因素后,最大的可能是胆管结石所致。为预防胆道残存结石的发生,自Mirrizi开创开腹胆囊切除行胆道造影以来,这一方法被广大外科医师所接受,杨翔等认为行胆道造影可以减少12%左右的残余结石发生率。Grace等认为胆囊切除的残石率为10%左右。本组对伴有隐性黄疸者造影诊断,异常者43例,占34.1%,远远高于无黄疸者,其诊断正确率为95.4%。因此我们认为对伴有隐性黄疸的胆囊结石病人应常规行胆道造影,以减少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避免盲目的胆道探查及增加病人的痛苦。

    当然,术中造影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率,如何降低其发生,一直是胆道外科医生所不断探索的问题,有作者认为通过造影及测压等方法的结合,可以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我们认为,一般造影时造影剂推注压力不宜过大,造影剂不要过冷,以免造成oddi氏括约肌痉挛,造影时取头低位,利于肝胆管显影,并防止空气进入胆道。同时造影剂浓度不宜太高,以防微小结石的漏诊。本组假阳性率为4.6%,假阴性率为2.3%,两者均较低。因此我们认为术中胆道造影对于胆囊结石尤其伴有血胆红素高者是非常必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