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美容内服方药初探
作者:詹 敏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
关键词:千金备急要方;千金翼方;美容内服方;文献研究
湖北中医杂志990804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穷毕生精力而编著的《千金备急要方》与《千金翼方》(简称《要方》、《翼方》),乃是集唐以前医药学大成之书。其中有关美容方药为数不少,有内服方与外用方两种。在内服方中,剔除含重金属药之方(如铅丹等)及重复方外,共得十方,可分成清热解毒和寒温并用二类。方中不少药物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但对目前临床仍有启迪作用,故有探讨的必要。
1 清热解毒类
这类方剂主要用于属风热、湿热、郁热、虚热的患者。
1.1 治面疱(粉刺)方:木兰皮1斤,以3年酢(通醋)令没百日,暴干,末之,温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要方。卷六下》)。方中木兰皮,今已极少使用,药房也不备此物。考此物为木兰科植物辛荑树之皮。《证类本草》载木兰皮“味苦寒,无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渣”。其用醋浸百日,性味应是酸苦寒。酸苦涌泄为阴,故能泄皮肤中之热,以治面热赤疱、酒渣。此时虽脏腑无病,但面赤粉刺,实为热象,况且此病多发于青壮年。故凡无虚弱征象者,皆可酌情使用。
, http://www.100md.com
1.2 治面疱方:木兰皮5两,取厚者,栀子仁6两。上2味为散,以蜜浆服方寸匕(《翼方。卷五》)。此方较前方多1味栀子,则苦寒泄热之力甚于前者。栀子能清泄三焦浮游之热或湿热,治心烦懊恼。从而推测此方,为清泄实(湿)热之方。或因五志过激,郁而生热,或因气机郁结生热,或三焦失和而生湿热,脏腑虽未成病,而粉刺先见,或兼心烦,失眠等。
1.3 栀子丸:治酒渣鼻疱方。栀子仁三升,川芎四两,大黄6两,豉三升,木兰皮半两,甘草4两。上6味末之,蜜和,服10丸如梧桐子,每日3次。稍加至15丸。(《要方。卷六下》)。与前方相比,此方增加了川芎、大黄、豆豉三味,即增强了清热除烦,行气活血之功,故除治粉刺红赤外,还能治酒渣鼻。观其剂量虽大,然而以蜜作丸如梧桐子大,1日总量在30~45粒之间,是重药缓图的方法,适合于酒渣鼻之类顽固肤疾。
1.4 治面疱甚者方:冬葵子、柏子仁、茯苓、冬瓜子,上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每日3次(出处同上)。方中冬葵子甘寒无毒,入大小肠、膀胱经,其性滑而通利二便。《本草经集注》说:“葵子汁解蜀椒毒”。柏子仁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效。茯苓宁心健脾祛湿。冬瓜子清热利水,《本草纲目》说:“主令人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综观本方,为润心肺,健脾胃,通二便之方。故尿赤、便结者,多有郁热而生粉刺,以青壮年尤甚。在过食麻辣厚味之人,亦多有便结、粉刺者,以女性较为敏感。老年津亏便结者,虽然一般不生粉刺,但多有面色不泽,或生色素斑,服此方亦佳。
, 百拇医药
1.5 治面疱方:枸杞根10斤,生地黄3斤。上2味,先捣碎枸杞根,又捣碎生地黄,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久服颜如童子(《要方。卷六下》)。枸杞根即地骨皮,有滋养肝肾、退虚热功效。《要药分剂》说:“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医认为,粉刺及面色不荣者,常与风邪有关。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本方清虚热,久服不仅可以治粉刺,而且可轻身悦颜。
1.6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采三株桃花,阴干,空心饮服方寸匕,每日3次。并细腰身。又方:以酒渍桃花,好颜色,治百病。此二方均出《要方。卷六下》。考本草书籍,桃花苦平无毒,令人好颜色,又有利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利宿痰水饮积滞等作用。《本草纲目》引陶弘景语:“肘后方言,服三树桃花尽,则面红润悦泽如桃花也”。然而李时珍又说:“桃花性走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入阴气,损元气,岂能悦颜色耶”。李氏论桃花药性,并无不妥,但因其攻伐之性,就否定悦颜之功效,似乎武断。因为从体质而言,有体壮而痰饮暗伏的,有体壮多食、积滞渐生的。体质如此,面色如何能悦泽?因此使用桃花,既是对体质的调整,也是悦颜的方法。正因对体实邪实之人使用攻法,而“细腰身”之说则不解自明。
, http://www.100md.com
1.7 白杨皮散: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桃花1两,白瓜子仁(冬瓜子仁)三铢。上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仁。30天面白,50天手足俱白(《要方。卷六下》)。
《翼方。卷五》治妇人令好颜色方,有一方与此相同,而剂量较小。方中桃花、冬瓜子前已述及。白杨皮为柳科植物团叶杨之皮,涩、微苦,凉,无毒,有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之效。本方为清热解毒、清润肺胃、破结利水方剂,对肺胃阴虚,肠道、膀胱伏热者相宜。因为肺合皮毛,膀胱、三焦外应腠理毫毛,所以有美容悦颜之功。
2 寒温并用类
2.1 桃花丸治面黑 干令人洁白光悦方:桃花二升,桂心、乌喙(乌头)、甘草各一两。上4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10丸,每日2次。10天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1两七铢。(《要方。卷六下》)。
, 百拇医药
桃花、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破结,肉桂、乌头温养阳气。古人用乌头有生用和熟用(炮)两种, 此方作丸缓服,当以熟乌头为佳。本方适用于阳虚体质,兼肌表郁热或有郁滞者。
2.2 治面疱方:荠、肉桂各2两。上二味末之,以酢浆服方匕,每日1次。亦治(面部黑色斑)及减癍去黑痣(《要方。卷六下》)。荠为桔梗科植物荠的根,又名甜桔梗,甘寒无毒,清养肺胃。《本草纲目》说其可治“疮毒疔肿”。肉桂辛温,温纳下元,活血通脉,《翼方》卷三说:“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二味同用,可温通于下,清肃于上,对体质下寒上热者相宜。
, 百拇医药
2.3 令面白媚好方:白附子、白芷、杜若、赤石酯、白石脂、杏仁(去皮尖)、桃花、瓜子、牛膝、鸡屎白、萎蕤、远志(去心)。上十二味各三分,捣筛为末,以人乳汁一升、白蜜一升和,空腹七丸,每日3次。(《翼方。卷五》)。方中杜若(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虽别名杜衡,实非杜衡,《中药大辞典》定名为竹叶莲)、桃花、瓜子(冬瓜子)、鸡屎白、萎蕤(玉竹)为苦寒或甘寒药。其中桃花、冬瓜子前已说明。杜若目前很少使用,《峨嵋药植》说治“跌打损伤”,《湖南药物志》说“养肾益精”。鸡屎白微寒,无毒,主石淋,利小便。白附子、白芷、赤石脂、白石脂、杏仁、远志,为辛温或温涩药。尤其白芷为阳明经药,既可祛面目之风邪,又可引药上行;杏仁温宣肺气,肺气开合,则利于皮毛新陈代谢。综合诸药来看,有清养肺胃、活血通瘀、升清降浊之功,遇有虚寒体质而肌表风热者宜之。
从以上所述可见,凡面生粉刺、酒渣之类,虽脏腑未病,但热邪在上,故可用寒凉类方药。而雀斑、色素斑、面色不荣之类,从体质而论多属虚实挟杂,则宜治以寒温并用方药。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因疾病而使人体肌肤失于悦泽者,此种情况随着疾病的治愈,色泽亦可恢复,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因为这在客观上虽然达到了美容效果,而在主观上是以治病、康复为目的。从而提示我们,追求美容、必须以健康为基础。当我们明确上述思想之后,再看孙氏内服十方,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即十方只适用于脏腑无病之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分清热解毒和寒温并用二类呢?笔者以为,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还受到自然环境、心情优劣、工作弛张、劳动强弱、社会因素以及生活起居的影响,因此脏腑无病的人,也会有暂时的气血阴阳失调。结合禀赋与体质的差异,以及面部色泽,即可以分辨出寒热虚实。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病前状态,若不属这种状态,则应以外用方为宜。
(收稿日期:1999-04-04), 百拇医药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430014)
关键词:千金备急要方;千金翼方;美容内服方;文献研究
湖北中医杂志990804 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穷毕生精力而编著的《千金备急要方》与《千金翼方》(简称《要方》、《翼方》),乃是集唐以前医药学大成之书。其中有关美容方药为数不少,有内服方与外用方两种。在内服方中,剔除含重金属药之方(如铅丹等)及重复方外,共得十方,可分成清热解毒和寒温并用二类。方中不少药物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但对目前临床仍有启迪作用,故有探讨的必要。
1 清热解毒类
这类方剂主要用于属风热、湿热、郁热、虚热的患者。
1.1 治面疱(粉刺)方:木兰皮1斤,以3年酢(通醋)令没百日,暴干,末之,温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要方。卷六下》)。方中木兰皮,今已极少使用,药房也不备此物。考此物为木兰科植物辛荑树之皮。《证类本草》载木兰皮“味苦寒,无毒,主身大热在皮肤中,去面热赤疱、酒渣”。其用醋浸百日,性味应是酸苦寒。酸苦涌泄为阴,故能泄皮肤中之热,以治面热赤疱、酒渣。此时虽脏腑无病,但面赤粉刺,实为热象,况且此病多发于青壮年。故凡无虚弱征象者,皆可酌情使用。
, http://www.100md.com
1.2 治面疱方:木兰皮5两,取厚者,栀子仁6两。上2味为散,以蜜浆服方寸匕(《翼方。卷五》)。此方较前方多1味栀子,则苦寒泄热之力甚于前者。栀子能清泄三焦浮游之热或湿热,治心烦懊恼。从而推测此方,为清泄实(湿)热之方。或因五志过激,郁而生热,或因气机郁结生热,或三焦失和而生湿热,脏腑虽未成病,而粉刺先见,或兼心烦,失眠等。
1.3 栀子丸:治酒渣鼻疱方。栀子仁三升,川芎四两,大黄6两,豉三升,木兰皮半两,甘草4两。上6味末之,蜜和,服10丸如梧桐子,每日3次。稍加至15丸。(《要方。卷六下》)。与前方相比,此方增加了川芎、大黄、豆豉三味,即增强了清热除烦,行气活血之功,故除治粉刺红赤外,还能治酒渣鼻。观其剂量虽大,然而以蜜作丸如梧桐子大,1日总量在30~45粒之间,是重药缓图的方法,适合于酒渣鼻之类顽固肤疾。
1.4 治面疱甚者方:冬葵子、柏子仁、茯苓、冬瓜子,上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每日3次(出处同上)。方中冬葵子甘寒无毒,入大小肠、膀胱经,其性滑而通利二便。《本草经集注》说:“葵子汁解蜀椒毒”。柏子仁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效。茯苓宁心健脾祛湿。冬瓜子清热利水,《本草纲目》说:“主令人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综观本方,为润心肺,健脾胃,通二便之方。故尿赤、便结者,多有郁热而生粉刺,以青壮年尤甚。在过食麻辣厚味之人,亦多有便结、粉刺者,以女性较为敏感。老年津亏便结者,虽然一般不生粉刺,但多有面色不泽,或生色素斑,服此方亦佳。
, 百拇医药
1.5 治面疱方:枸杞根10斤,生地黄3斤。上2味,先捣碎枸杞根,又捣碎生地黄,合筛,空腹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久服颜如童子(《要方。卷六下》)。枸杞根即地骨皮,有滋养肝肾、退虚热功效。《要药分剂》说:“地骨皮能治风者,肝肾同治也;肝有热则自生风,与外感之风不同,热退则风自息”。中医认为,粉刺及面色不荣者,常与风邪有关。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本方清虚热,久服不仅可以治粉刺,而且可轻身悦颜。
1.6 令人面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方:采三株桃花,阴干,空心饮服方寸匕,每日3次。并细腰身。又方:以酒渍桃花,好颜色,治百病。此二方均出《要方。卷六下》。考本草书籍,桃花苦平无毒,令人好颜色,又有利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利宿痰水饮积滞等作用。《本草纲目》引陶弘景语:“肘后方言,服三树桃花尽,则面红润悦泽如桃花也”。然而李时珍又说:“桃花性走下降,利大肠甚快,用以治气实人病水饮肿满积滞、大小便闭塞者,则有功无害。若久服,即耗入阴气,损元气,岂能悦颜色耶”。李氏论桃花药性,并无不妥,但因其攻伐之性,就否定悦颜之功效,似乎武断。因为从体质而言,有体壮而痰饮暗伏的,有体壮多食、积滞渐生的。体质如此,面色如何能悦泽?因此使用桃花,既是对体质的调整,也是悦颜的方法。正因对体实邪实之人使用攻法,而“细腰身”之说则不解自明。
, http://www.100md.com
1.7 白杨皮散:白杨皮十八铢(一方用橘皮),桃花1两,白瓜子仁(冬瓜子仁)三铢。上三味,治,下筛,温酒服方寸匕,每日3次。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仁。30天面白,50天手足俱白(《要方。卷六下》)。
《翼方。卷五》治妇人令好颜色方,有一方与此相同,而剂量较小。方中桃花、冬瓜子前已述及。白杨皮为柳科植物团叶杨之皮,涩、微苦,凉,无毒,有清热解毒,消炎利水,杀虫之效。本方为清热解毒、清润肺胃、破结利水方剂,对肺胃阴虚,肠道、膀胱伏热者相宜。因为肺合皮毛,膀胱、三焦外应腠理毫毛,所以有美容悦颜之功。
2 寒温并用类
2.1 桃花丸治面黑 干令人洁白光悦方:桃花二升,桂心、乌喙(乌头)、甘草各一两。上4味末之,白蜜为丸,服如大豆许10丸,每日2次。10天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1两七铢。(《要方。卷六下》)。
, 百拇医药
桃花、甘草清热解毒、和中破结,肉桂、乌头温养阳气。古人用乌头有生用和熟用(炮)两种, 此方作丸缓服,当以熟乌头为佳。本方适用于阳虚体质,兼肌表郁热或有郁滞者。
2.2 治面疱方:荠、肉桂各2两。上二味末之,以酢浆服方匕,每日1次。亦治(面部黑色斑)及减癍去黑痣(《要方。卷六下》)。荠为桔梗科植物荠的根,又名甜桔梗,甘寒无毒,清养肺胃。《本草纲目》说其可治“疮毒疔肿”。肉桂辛温,温纳下元,活血通脉,《翼方》卷三说:“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二味同用,可温通于下,清肃于上,对体质下寒上热者相宜。
, 百拇医药
2.3 令面白媚好方:白附子、白芷、杜若、赤石酯、白石脂、杏仁(去皮尖)、桃花、瓜子、牛膝、鸡屎白、萎蕤、远志(去心)。上十二味各三分,捣筛为末,以人乳汁一升、白蜜一升和,空腹七丸,每日3次。(《翼方。卷五》)。方中杜若(鸭跖草科植物,竹叶花的根茎或全草,虽别名杜衡,实非杜衡,《中药大辞典》定名为竹叶莲)、桃花、瓜子(冬瓜子)、鸡屎白、萎蕤(玉竹)为苦寒或甘寒药。其中桃花、冬瓜子前已说明。杜若目前很少使用,《峨嵋药植》说治“跌打损伤”,《湖南药物志》说“养肾益精”。鸡屎白微寒,无毒,主石淋,利小便。白附子、白芷、赤石脂、白石脂、杏仁、远志,为辛温或温涩药。尤其白芷为阳明经药,既可祛面目之风邪,又可引药上行;杏仁温宣肺气,肺气开合,则利于皮毛新陈代谢。综合诸药来看,有清养肺胃、活血通瘀、升清降浊之功,遇有虚寒体质而肌表风热者宜之。
从以上所述可见,凡面生粉刺、酒渣之类,虽脏腑未病,但热邪在上,故可用寒凉类方药。而雀斑、色素斑、面色不荣之类,从体质而论多属虚实挟杂,则宜治以寒温并用方药。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需要说明的是,因疾病而使人体肌肤失于悦泽者,此种情况随着疾病的治愈,色泽亦可恢复,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因为这在客观上虽然达到了美容效果,而在主观上是以治病、康复为目的。从而提示我们,追求美容、必须以健康为基础。当我们明确上述思想之后,再看孙氏内服十方,自然会得出一个结论,即十方只适用于脏腑无病之人。既然如此,为什么又分清热解毒和寒温并用二类呢?笔者以为,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还受到自然环境、心情优劣、工作弛张、劳动强弱、社会因素以及生活起居的影响,因此脏腑无病的人,也会有暂时的气血阴阳失调。结合禀赋与体质的差异,以及面部色泽,即可以分辨出寒热虚实。准确地说,这是一种病前状态,若不属这种状态,则应以外用方为宜。
(收稿日期:1999-04-04),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名医名人 > 名人与养生 > 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