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8期
编号:10241738
硫酸镁减轻氨茶碱致心率增快作用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8期
     作者:蒋锦琪 季刚 邵芸 赵美华 杨玲 荣烨之

    单位:200090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

    关键词:

    上海医学990826 静脉注射氨茶碱与地塞米松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常引起心率增快及心悸,使患者颇感不适。先前,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硫酸镁具有拮抗氨茶碱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加快作用[1],我们将这一结果应用于临床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哮喘反复急性发作,静注氨茶碱、地塞米松控制者(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3年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属中度)45例,随机分成氨茶碱加地塞米松组(简称对照组)和硫酸镁加氨茶碱、地塞米松组(简称治疗组)。对照组15例,男7例,女性8例,年龄为13~40岁,平均(26±10)岁,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3~64岁,平均(34±13)岁。上述患者均无低血压、肾功能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患者也除外,心律失常史患者也剔除。
, 百拇医药
    二、方法

    (一)对照组 将氨茶碱0.25和地塞米松5m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8分钟注完。治疗组:将25%硫酸镁10ml加入25%葡萄糖20ml中,20分钟注完,随即按上法静注。静注时取半卧位。对照组于用药前,后即刻各测脉率(代替心率)1次,每次30秒。治疗组于静注硫酸镁前、后即刻及静注氨茶碱后即刻分别测脉率30秒,两组均观察气急改变情况及有无不良反应。脉率采用±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一、治疗组与对照组脉率变化

    从表中可知,治疗组于推注硫酸镁后心率明显下降,有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氨茶碱后心率增快(增快幅度为7.8±4.6次/分)。统计学处理示P<0.01,但与基础心率相比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于使用氨茶碱后心率显著增快(P<0.01),增快幅度为15.1±5.4次/分;治疗组心率增快幅度约为对照组的二分之一(7.8±4.6次/分)。两组增快幅度经“t”检验示有效显著的差异(P<0.01)。
, 百拇医药
    基础脉率

    (次/分)

    MgSO4后脉率

    (次/分)

    氨茶碱后脉率

    (次/分)

    治疗组(n=30)

    111.8±15.2

    92.4±11.7

    100.2±12.6

    对照组(n=15)

    97.5±12.8
, http://www.100md.com
    —

    112.7±12.6

    二、症状改变

    对照组约有7人出现心悸,约占50%,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心悸。治疗组中半数患者以往单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时感心悸,而本次无一例感心悸,且有气急症状好转,较以往采用硫酸镁缓解时间缩短。治疗组中有20人(占总数的2/3)于静注完硫酸镁后,气急好转,哮鸣音减轻,15例在静注时感注射处疼痛。最初2例硫酸镁注完时间为10分钟,且采用坐位。在注完后即感眼花,此时测血压为120~130/80~85mmHg,半卧位后5分钟好转。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由于最初2例有眼花,且硫酸镁推注较快患者的血压无明显变化,所以其他28例未测血压,但脉搏强度变化不大,也未作EKG(均无心律失常)。讨论

    哮喘急性发作通常采用氨茶碱加地塞米松静脉给药治疗,疗效确切,但氨茶碱的主要不良反应——心率加快,心悸等反应较为明显,有时限制了其应用。
, 百拇医药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已证实预防性应用硫酸镁可拮抗氨茶碱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加快作用[1]。本次我们在静注氨茶碱和地塞米松前静注硫酸镁,结果心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此基础上使用氨茶碱和地塞米松,心率虽增快,但增幅明显低于对照组,通过这一观察,我们认为在人体中,硫酸镁也具有减轻氨茶碱增快心率的作用。至于硫酸镁这一作用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与下列因素有关:1.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从而改善了机体缺氧状态;2.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体内儿茶酚胺浓度增高,静脉注射硫酸镁可降低窦房结对儿茶酚胺刺激的敏感性;3.对窦房结的直接抑制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在使用硫酸镁与氨茶碱、地塞米松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时硫酸镁静注速度要慢,一般不低于20分钟。

    参考文献

    1 蒋锦琪.硫酸镁拮抗氨茶碱所致老龄鼠室性心律失常作用的观察.上海医学,1994,17,215.

    (收稿:1998-07-23,修回:1998-12-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