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07539
外耳道成形术26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9期
     作者:陶廷富 朱兴中 王家福

    单位:连云港市红十字医院耳鼻喉科(222042)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956 为了使手术后的乳突腔早日愈合,使耳道接近于生理状况,我院从1992年4月开始对26例病人采用将乳突根治术中凿下的碎骨片填于乳突腔,用颞肌下软组织瓣带蒂及外耳道后壁皮肤翻转覆盖于部分碎骨表面,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26例均为单耳,男14例,女12例。年龄21~55岁。病程5~30年。临床症状均为外耳道持续或间断流脓,伴有听力下降。检查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或伴有臭味,鼓膜紧张部或松弛部穿孔。X线及CT检查提示为胆脂瘤型中耳炎。

    二、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采用局麻耳内切口,步骤同乳突根治。用骨凿沿标志凿开鼓窦,将凿下的碎骨片保留,寻及鼓窦后扩大术腔,削低骨性外耳道后壁,“断桥”,彻底清除乳突腔、鼓室内的病变组织。用小刮匙或钩针刮除乳突气房内的胆脂瘤上皮,再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腔,满意后将保留的碎骨片用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其表面血迹。取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各一支,将清洗后的碎骨片放入浸泡备用。然后游离颞肌下软组织瓣,并将其前方切断保留后方为蒂,修整、延长后备用。将碎骨置入乳突腔,同时取一块稍大的碎骨片堵塞鼓窦入口,使中耳腔与鼓窦隔开而互不相通。碎骨片铺平后将修整好的软组织瓣覆盖于碎骨表面。同时将外耳道后壁皮瓣从上端剪开覆盖于软组织瓣下方的碎骨表面,其碎骨表面的覆盖面积约60%~70%。术腔用碘仿纱条填塞,如术腔过大或术前有外耳道后壁破坏,可从大腿内侧取薄皮片移植于碎骨表面。
, 百拇医药
    三、结果:本组病例均12~14天抽除术腔碘仿纱条,在植皮的6例中全部于抽除纱条后2周内干耳;其余20例中有9例碎骨外露,2周后全部被上皮覆盖;26例中2周内干耳8例,3周内干耳14例,四周内干耳4例。多数病人可在3周内干耳,并且外耳道接近于生理状况。随访1~5年未发现填塞物有萎缩现象。

    讨 论

    手术后乳突腔由于手术原因破坏了正常的传音机制,并留下了巨大的骨质空腔,该处支持组织薄弱,暴露于外界,局部温度较低,经常有脱落上皮堆积,形成痂下积脓。因此在短时间内不能愈合,成为耳科医生较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为了探索乳突腔的愈合问题,恢复外耳道的生理功能,采用碎骨回填及软组织瓣覆盖的方法,因填塞物均为自体组织,因此基本上不存在排斥反应,也无任何副作用。

    本文有6例采用大腿内侧取皮移植于碎骨表面,取皮越薄越易成活,可根据术腔大小,整个覆盖于碎骨表面。但因操作较为麻烦,且有些病人不愿自大腿取皮,而改为选择性应用。
, 百拇医药
    为了防止胆脂瘤的复发,在清除病灶时必须干净、彻底,特别是乳突气房内的胆脂瘤上皮要尽量处理干净,使乳突腔维持一粗糙面,有利于碎骨生长。

    关于碎骨表面的覆盖物,我们除了采用植皮以外选用了颞肌下软组织瓣,经游离、修整、延长后覆盖于碎骨表面。在以往的手术中由于该组织妨碍手术操作而将其切除。而该组织离乳突腔近,便于利用。尽管利用该软组织瓣及外耳道后壁皮肤翻转覆盖于碎骨表面,但仍有部分病人因术腔较大或因游离该组织瓣时长度不足而覆盖不完全,造成在抽除碘仿纱条后发现仍有部分碎骨外露。我们曾挟取外露的碎骨,发现其生长较牢不易取出,表明碎骨已成活。虽然露出骨表面覆盖不全,但可通过残存的上皮爬行生长,露出骨在2周后全部被上皮覆盖,并在短时间内干耳,使手术后的外耳道接近于生理状况,维持了近正常的传音机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