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炎症假瘤5例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杨 信 李启年
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7)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941 肾脏炎症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非特异性增生病变,因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误诊为肾肿瘤。我科自1986~1997年收治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40岁,病程半个月~2年。右侧病变3例,左侧2例。5例均有腰痛伴不同程度发热。尿常规:2例正常,3例有脓球。尿细菌培养: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例阴性。血常规:WBC>10×109/L4例,血沉45~90mm/h。B超检查: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回声不均。静脉肾盂造影:3例肾脏不显影,1例肾盂受压、变细内移。CT检查:平扫均示肾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回声,注射造影剂增强不明显。5例均诊断为肾癌,4例行肾切除,术中发现肿块质地较硬,与肾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肾脏及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和肾实质化脓性炎症。1例经B超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涂片发现有较多白细胞,予抗炎治疗1个月,复查B超示肿块消失。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本病原因不明,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常同时伴有肾盂肾炎、脓尿。临床上常误诊为肾肿瘤,致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切除。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有:(1)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特征有:腰腹痛常伴发热,尿常规可见脓球,腹部包块可长期不增大,血尿少见,血白细胞明显升高;(2)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单纯根据B超和CT检查结果作诊断;(3)临床上症状缺乏支持的病例,未作进一步尿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2.2 诊断 对于有慢性尿路感染史以及X线有异常发现,如单侧肾肿大,静脉肾盂造影(IVP)呈现无功能肾,肾脏或输尿管发现结石者,应警惕本病存在。可疑病例或为本病,有下列改变:(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血管造影可显示无血管肿块或伴有肾内血管伸长变细的肿块,输尿管周围血管呈显著的囊状变,以及在显著无血管区域的不规则的有肾功能损害的肾影[1];(3)肾CT平扫可提示肾实质内有多个圆形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坏死区CT值不增加,而周围组织的CT值增高[2];(4)尿液细胞学检查可找到泡沫细胞。可与肾结核鉴别,作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或作PCR-TB检查,膀胱镜检查有无膀胱结核,有助于与肾结核作鉴别。高度可疑者行细针穿刺抽细胞活检以明确诊断。
2.3 治疗 本病多数人主张手术治疗,一侧可行部分肾切除。但术前与肾肿瘤鉴别甚为重要,避免行不必要扩大根治手术或误认为肾晚期肿瘤放弃手术,而行放疗、化疗。
4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主编.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48.
2 李容芳,黄土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4):224.,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524037)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941 肾脏炎症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非特异性增生病变,因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常误诊为肾肿瘤。我科自1986~1997年收治5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0~40岁,病程半个月~2年。右侧病变3例,左侧2例。5例均有腰痛伴不同程度发热。尿常规:2例正常,3例有脓球。尿细菌培养:1例为大肠埃希氏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3例阴性。血常规:WBC>10×109/L4例,血沉45~90mm/h。B超检查:肾脏实质性占位性病变,回声不均。静脉肾盂造影:3例肾脏不显影,1例肾盂受压、变细内移。CT检查:平扫均示肾占位性病变,呈低密度回声,注射造影剂增强不明显。5例均诊断为肾癌,4例行肾切除,术中发现肿块质地较硬,与肾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肾脏及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和肾实质化脓性炎症。1例经B超引导细针穿刺活检,涂片发现有较多白细胞,予抗炎治疗1个月,复查B超示肿块消失。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本病原因不明,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有关,常同时伴有肾盂肾炎、脓尿。临床上常误诊为肾肿瘤,致不必要的扩大手术切除。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有:(1)本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特征有:腰腹痛常伴发热,尿常规可见脓球,腹部包块可长期不增大,血尿少见,血白细胞明显升高;(2)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单纯根据B超和CT检查结果作诊断;(3)临床上症状缺乏支持的病例,未作进一步尿细胞学检查、穿刺活检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2.2 诊断 对于有慢性尿路感染史以及X线有异常发现,如单侧肾肿大,静脉肾盂造影(IVP)呈现无功能肾,肾脏或输尿管发现结石者,应警惕本病存在。可疑病例或为本病,有下列改变:(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增加,血沉明显加快;(2)血管造影可显示无血管肿块或伴有肾内血管伸长变细的肿块,输尿管周围血管呈显著的囊状变,以及在显著无血管区域的不规则的有肾功能损害的肾影[1];(3)肾CT平扫可提示肾实质内有多个圆形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坏死区CT值不增加,而周围组织的CT值增高[2];(4)尿液细胞学检查可找到泡沫细胞。可与肾结核鉴别,作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或作PCR-TB检查,膀胱镜检查有无膀胱结核,有助于与肾结核作鉴别。高度可疑者行细针穿刺抽细胞活检以明确诊断。
2.3 治疗 本病多数人主张手术治疗,一侧可行部分肾切除。但术前与肾肿瘤鉴别甚为重要,避免行不必要扩大根治手术或误认为肾晚期肿瘤放弃手术,而行放疗、化疗。
4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沈清瑞,主编.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48.
2 李容芳,黄土正.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88,22(4):2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