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29458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状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张 鹰 秦晓江

    单位:张 鹰 孝感市中心医院(432100);秦晓江 孝感市药品检验所

    关键词:

    湖北中医杂志990947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LIDP)的发病率占门诊中腰痛患者的10%~15%[1]。本文仅就非手术治疗LIDP的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 非手术治疗LIDP的作用原理

    LIDP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其症状机理为大多数学者认定:(1)化学神经根炎学说:椎间盘破裂,产生化学物质使神经根发炎或敏感[2];(2)机械受压学说:加压神经根可能有缺血因素[3];(3)椎间盘自家免疫学说:正常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是无血管封闭组织。有学者研究证明,椎间盘突出组织中有肉芽组织形成和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FGF)是一个强力的血管形成诱导剂[4]。也就是说椎间盘组织中的肉芽组织和血管形成是FGF诱导产生自家免疫的结果。持续的化学性刺激和炎症反应在一直导致FGF在椎间盘突出组织中的表达[4]。各种非手术疗法,都是围绕解决以上3个问题:解除突出椎间盘组织神经根的压迫,改善血循;尽快消除椎间盘组织突出后在神经根旁溢出的糖蛋白和β-蛋白质及大量组织胺的释放而产生的化学性神经根炎[1];减轻自家免疫反应,使致痛物质尽快吸收,症状消失。
, 百拇医药
    2 非手术治疗LIDP的应用现状

    随着医学诊断水平的提高,人们对LIDP的病理基础的研究不断深入,认识日渐清晰和完善。传统的“压迫学说”仅为致病的一个方面,手术疗法也不是唯一的首选方法。用临床疗效来验证治疗方法,避弊用利。手法上,从手法的单一多样化方面对LIDP治疗的疗效观察,发展到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去分析。认为手法是在正常脊柱运动允许的条件下,顺应并加大其四个轴线上运动产生的应力[5],突出物在三维空间的位移变形可能性较大[6]的作用原理(近年来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的应用,是一种在微机控制下,用机械完成三维手法操作的新创举[7]);药物上,从中西药口服止痛消炎、扩管活血、利尿消肿的胃肠道用药逐渐发挥药效,发展到静脉、骶管、硬膜外以及在椎间盘突出较多的侧隐窝处时神经根产生压迫的地方[8]直接用药,即刻解除症状的方法;从手法、药物的单独应用,发展到2种方法同时使用;从对手法治疗作用的研究,发展到注意一些手法治疗对LIDP的负面效应的探讨;提出发病各期采用手法不当反而使病情加重的经验教训[9],手法过轻达不到疗效,过重容易损伤周围组织……甚至造成截瘫[10]。提醒医者不可忽视手法的禁忌症,当手法治疗的生物力学原理改变,治疗因素就会变成致损因素[5]。从大量非手术疗法重视脊柱局部的内在稳定研究的文章中,开始提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11]。而王建霞的“功能锻炼在腰椎电牵引治疗LIDP中的作用”一文中,从更高的角度提出:正常的腰部肌力是防止LIDP的重要因素,椎旁肌、腰腹肌是维持脊柱外源性稳定的重要因素[12]。外源性稳定因素(腰椎旁肌肉)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腰椎力学结构平衡的改变,应是引起LIDP发生的重要因素[13]。从而从脊柱整体探讨了LIDP的发病原理。
, 百拇医药
    3 非手术治疗LIDP的展望

    有关研究证明,突出的腰椎间盘组织在椎管内的机械占位具有可溶性[14]。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ALDH)现象[15]被逐渐认识,其中两种情况,一是正常人有某节腰椎间盘突出;二是LIDP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突出组织仍存在,这就更证明了非手术治疗LIDP的科学性、可行性。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局部的病理表现,然而必然造成脊柱结构力学的变化[16]。影响脊柱整体结构的生物力学特点,局部影响整体,整体更加重局部。从繁杂多样的非手术疗法中大致可分为:药物治疗、手法治疗、功能锻炼三大类,今后的非手术治疗LIDP应三法联合应用(不同时期正确选用)互补其不足,共同加强疗效。药物上“用最需要的药物,以最快的速度(方法),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病灶处)”。从手法上,选用最适合脊柱生物力学原理的三维空间运动组合手法,使突出物局部产生最大的位移,使脊柱整体结构力学紊乱得以纠正。药物、手法联合应用又将使手法作用更大,局部组织损伤更小,药物疗效发挥更快。药物和手法以“松”来恢复脊柱局部的内源性(椎间盘、韧带、小关节)稳定。达到消除疼痛的作用。功能锻炼(腰背腹肌)则以“紧”来调整脊柱整体的外源性稳定,起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这种既考虑局部,又注意整体的方法,将是今后完整、科学地非手术治疗LIDP的发展趋势。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主编.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85:126

    2 赵定麟主编.下腰痛.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8:171

    3 杨克勤主编.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1:628~657

    4 彭宝,王涌军(译),施杞(校).突出椎间盘组织血管和细胞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免疫反应性.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3:61

    5 张鹰.椎弓崩裂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3例失败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5(6):30

    6 龚正平,姜宏,陈益群.镇痛牵引下脊柱推拿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B超分析.中医骨伤,1994,7(4):10
, http://www.100md.com
    7 岳寿伟,周希东,黄丽雯,等.屈曲旋转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6,11(9):227

    8 李星,陈力航,章永东.腰神经根封闭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1995,8(4):15

    9 王鹰雷.屈腰压盘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负面效应探讨.按摩与导引,1995,3:2

    10 洪明飞,杨克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1例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1989,5:613

    11 谢明.反背大推拿为主治疗腰突症86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导引,1995,3:2

    12 王建霞.功能锻炼在腰椎电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作用.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3(2):21

, http://www.100md.com     13 赵为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探讨及非手术治疗.颈腰痛杂志,1996,17(2):108

    14 彭本旭.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论反思.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1):46

    15 WiesiLSW:Astudy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 the incidence of posieive.CAT scans in asympyomatic group of patients spine,1984,9:594

    16 赵平.腰椎管内突出椎间盘组织结构力学意义的临床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6):12~13

    17 史可任.颈腰痛注射疗法.颈腰痛杂志,1996,17(4):251

    (收稿日期:1998-1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