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中医》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0737
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196例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新中医》 1999年第9期
     作者:陈志雄* 杨洪涌* 陈志练* 薛恺睿**邓卫红***

    单位:

    关键词:胃肠出血;病因学;辨证分型;@初发;复发;对比研究

    新中医990922 提要 对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6例与同期初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61例作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在发病时间、发病诱因、病种分布等方面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两者有共同的发病病理基础。2组辨证分型上,属肝火犯胃、胃热壅盛证型者,以初次出血的病例居多;脾虚不摄型多见于反复出血、脾气日损、迁延不愈、统摄失权者。故在临床上要注意调补脾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平时加强补益脾胃、温中散寒以固本复原。

    为探讨急性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初次上消化道出血各自的临床特点,我们血证研究组从1991~1996年间,对收治的急性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96例及同期的初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61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探讨其异同,以便提高防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经入院后纤维胃镜检查而确诊(少数在入院前不久经胃镜确诊)。

    观察组196例中,男152例,女44例;年龄13~18岁2例,19~35岁48例,36~59岁101例,60~82岁45例;对照组261例中,男187例,女74例;年龄7~18岁6例,19~35岁70例,36~59岁133例,60~88岁52例。出血方式:观察组中呕血+黑便44例,黑便152例;对照组中呕血+黑便54例,黑便207例。2组资料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196例中,出血次数为:2次29例,3次60例,4次41例,5次39例,6次以上者27例。

    2 观察结果

    2.1 发病时间 观察组中,冬季发病者69例(35.2%),春季65例(32.8%),夏季18例(9.5%),秋季44例(22.5%);对照组中,冬季发病者91例(34.9%),春季89例(34.1%),夏季23例(8.8%),秋季58例(22.2%),2组病例在发病时间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 发病诱因 见表1。

    2.3 病种 458例住院病人中,入院后行纤维胃镜检查者计有365例,病种见表2。

    2.4 辨证分型 辨证分型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标准分型〔1〕,结果见表3。

    表1 2组发病诱因比较[例(%)]

    观察组(n=196)

    对照组(n=261)

    无明显诱因

    111(56.6)

    156(59.8)

    食 误
, 百拇医药
    32(16.3)

    38(14.6)

    药 误

    17(8.6)

    26(9.8)

    劳 倦

    26(13.3)

    26(9.8)

    情 志

    1(0.5)

    2(0.8)

    饮 酒

, 百拇医药     9(4.6)

    13(5)

    组间各项比较P>0.05表2 2组纤维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例(%)]

    观察组

    (n=154)

    对照组

    (n=211)

    胃溃疡

    36(23.4)

    56(26.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83(53.9)
, 百拇医药
    92(43.6)

    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炎

    12(7.8)

    21(10)

    复合性溃疡

    10(6.5)

    28(13.2)

    食道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

    13(8.4)

    14(6.7)

    组间各项比较P>0.05表3 2组辨证分型比较[例(%)]

, http://www.100md.com     观察组(n=196)

    对照组(n=261)

    肝火犯胃

    21(10.7)

    29(11.1)※※

    胃热壅盛

    80(40.9)

    147(56.3)※※

    脾虚不摄

    95(48.4)

    85(32.6)
, 百拇医药
    ※P<0.05,※※P>0.05

    3 讨论

    反复多次发作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临床上并不鲜见,但对其临床情况与初次出血者作比较观察,探讨其病机及临床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目前尚少见报道。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且其出血再发往往猝不及防。若不加注意,接诊时仅顾一时之止血,未能作出相应之防范措施,则有后患之虞。有鉴于此,我们血证研究组近年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复发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防治思路”〔2〕、“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反复出血原因分析”〔3〕等文章,试图从不同角度交流临床点滴所得,以冀引起同道之共鸣。本文在以往观察之基础上,进一步将初次及反复多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情况加以对照研究,示其异同。

    在发病时间上,2组均大部分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观察组为68%,而对照组为68.5%,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我们既往报道相符〔2~3〕。这表明,同为上消化道出血,季节、气候之变化影响着具有相同病理基础之机体,使体内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认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明*张景岳指出:“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人血凝泣”,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滞,“郁”而生热,火热内生,热灼胃络,迫血妄行;或寒凝遏阳,脾阳不振,原本脾虚之体益虚,以致脾虚失统,血溢脉外而出血。寒冷的刺激可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易使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栓,同时也可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加重了胃肠局部循环障碍,进而损害胃肠粘液的完整性,引起H+逆扩散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使局部血管易损害而出血〔4~6〕
, 百拇医药
    在发病诱因方面,分别对无明显诱因、食误、药误、劳倦、情志不畅或精神紧张、饮酒等项进行对照,如表1所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此外,我们曾对不明诱因的324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过统计〔2〕,冬、春季节出血占82.1%,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出血占67.28%;而在有诱因可查的194例中,冬、春季节出血占45.36%,农历每月十五前后出血占38.14%,2组分别对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说明不明诱因的发病与季节气候变化、月廓盈亏密切相关。盖因“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灵枢.岁露》)。故可认为月满时,因气血积滞经脉,郁而化火或积瘀,血不循经而出血。

    对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胃镜检查,了解出血部位及病种的分布,屡见报道,本文2组对比,在原发病种的分布构成比例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证急症研究协作组制定标准执行。结果显示,在肝火犯胃、胃热壅盛、脾虚不摄分型中,根据疾病寒热两大属性的原则,将肝火犯胃与胃热壅盛合计分析。统计表明,2组中火热与脾虚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初次出血者以火热伤络居多,脾虚不摄型较少;而反复出血者则脾虚不摄型有增多之趋势,这在临床上必须加以区别。大凡反复出血者,必致脾气日损,统摄失权,在各种诱因(包括不明诱因之气候季节、月廓盈亏等因素)的刺激下,更易再度发病,如此恶性循环。故必须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在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病种中,消化性溃疡占绝大部分(本文为83.5%)。有文献指出,脾胃虚寒证在消化性溃疡,尤其是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占有的比例不少于70%。“虚寒”这一基本病理和体质状态,可能是溃疡复发的“温床”〔7〕。因而,消除溃疡病复发的潜在因素,也是解决出血复发的根本问题。根据脾胃虚弱是溃疡病发病的主要病机,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久病多虚的临床特点,结合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脾虚日显的发病趋势,加强补益脾胃、温中散寒以固本复原。并注意平时调补与消除临时诱因相结合,治疗溃疡病与预防溃疡出血相结合,方能提高疗效,减少出血机会。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丘和明,杨明均.血证要览.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9.223

    2 陈志雄.复发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防治思路.湖北中医杂志,1996,18(4)∶30

    3 周晓燕.胃、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反复出血原因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1)∶19~22

    4 周祖文.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研究近况.新医学,1987(8)∶436

    5 沈 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血流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9,69(3)∶163

    6 祖 毅.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研究.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9,16(2)∶57

    7 江杨清.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思路与方法.中医杂志,1992,33(4)∶49

    (修回日期:1999-05-21), 百拇医药(陈志雄* 杨洪涌* 陈志练* 薛恺睿**邓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