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
作者:郑应文
单位:潮阳沙陇中心医院(515135)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930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多样。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加之肠道感染时小儿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口服用药困难,故近年来急性菌痢时全身用药及口服给药常不能及时收到满意疗效,而致临床症状缓解期延长,使病情加重等。我们采用氟哌酸、黄连素及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53例菌痢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例(%)]
例数
体温≤37.4 ℃
, 百拇医药 便次恢复正常
脓血便消失
灌肠组
53
47(88.7)
33(62.3)
46(86.8)
常规组
35
18(51.5)
8(22.9)
16(45.7)
P值
, http://www.100md.com
<0.01
<0.01
<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4~1998年共收治急性菌痢患儿88例,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菌痢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入院后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其中3~6岁15例,~9岁12例,~12岁8例。灌肠治疗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2~14岁,其中2~6岁20例,~9岁20例,~12岁9例,~14岁4例。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88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发热、大便次数增多及脓血便。其中体温<38℃ 24例,~39℃ 38例,>39℃ 16例;排便次数3~5次/d 20例,~10次/d 42例,~20次/d 20例,>20次/d 6例,伴腹痛60例,里急后重感70例,恶心呕吐51例,高热惊厥16例,中毒性脑病5例,不同程度脱水50例,酸碱失衡14例,败血症4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82例,其中白细胞数≥10.0×109/L 50例,≥20.0×109/L 26例,≥30.0×109/L 6例,大便常规检查均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35例患儿于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50 mg/(kg。d),对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静脉滴注;灌肠组53例患儿入院后给予氟哌酸20 mg/(kg。d),黄连素30 mg/(kg。d),思密达2~4 g/d,同溶于9%氯化钠液10~20 mL中用灌肠器保留灌肠,每日1~2次,两组除抗生素选择不同、用药途径和方法不同外,其余支持对症等治疗基本相似,两组于治疗后比较其72 h内体温下降、大便次数减少及脓血便改善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
1.4 结果 两组治疗后72 h内体温下降至≤37.4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以及脓血便消失的例数及发生率见表1。
2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多发于夏秋季节,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约占腹泻患儿的20%~30%,严重型为中毒性痢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上全身或口服应用抗生素对于小儿急性菌痢在短时间内往往不能得到良好效果。而国内外有学者证实并强调对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于病灶局部用药的效果。本组采用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53例急性菌痢患儿,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80%以上患儿于治疗后72 h内病情可明显被控制,相当一部分患儿灌肠治疗后24 h内,甚至数小时内体温、便次及脓血便得到明显控制。氟哌酸为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菌痢治愈率95.8%,其副作用小,对儿童的安全性与成人相似,是治疗肠道细菌感染的较理想药物[1];黄连素为传统抗生素,但对急性菌痢治愈率仍在87.8%;思密达对细菌及其毒素有极强吸附力,对消化道粘膜有极强覆盖力,与粘蛋白结合加强粘膜屏障功能,防止上皮细胞病损,因本品吸收速度慢,安全性高[1],故有学者认为氟哌酸与思密达是目前肠道细菌感染时最佳药物选择[1]。本组资料也证实该配伍对细菌性痢疾治疗中肯定的疗效。通过全身用药和保留灌肠于病灶局部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比较,我们认为保留灌肠疗法有如下优点:①使病灶局部有效抗生素浓度提高,增强其杀菌力;②减少治疗痛苦和意外,如输液时针刺痛苦,输液反应等,减轻患儿紧张恐惧情绪;③病灶局部注入一定量氯化钠溶液可将细菌及其毒素溶入其中,影响其在肠粘膜上的附着性,减少细菌的侵入和毒素的吸收;④思密达对细菌和毒素的较强吸附作用及固定作用,有利于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效应。故认为抗生素联合保留灌肠法是治疗小儿急性菌痢较为理想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3 参考文献
1 虞爱华,方鹤松.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抗生素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4(8):2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潮阳沙陇中心医院(515135)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0930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多样。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加之肠道感染时小儿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口服用药困难,故近年来急性菌痢时全身用药及口服给药常不能及时收到满意疗效,而致临床症状缓解期延长,使病情加重等。我们采用氟哌酸、黄连素及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53例菌痢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例(%)]
例数
体温≤37.4 ℃
, 百拇医药 便次恢复正常
脓血便消失
灌肠组
53
47(88.7)
33(62.3)
46(86.8)
常规组
35
18(51.5)
8(22.9)
16(45.7)
P值
, http://www.100md.com
<0.01
<0.01
<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4~1998年共收治急性菌痢患儿88例,临床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菌痢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入院后按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常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3~12岁,其中3~6岁15例,~9岁12例,~12岁8例。灌肠治疗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龄2~14岁,其中2~6岁20例,~9岁20例,~12岁9例,~14岁4例。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88例患儿临床特点为发热、大便次数增多及脓血便。其中体温<38℃ 24例,~39℃ 38例,>39℃ 16例;排便次数3~5次/d 20例,~10次/d 42例,~20次/d 20例,>20次/d 6例,伴腹痛60例,里急后重感70例,恶心呕吐51例,高热惊厥16例,中毒性脑病5例,不同程度脱水50例,酸碱失衡14例,败血症4例。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异常82例,其中白细胞数≥10.0×109/L 50例,≥20.0×109/L 26例,≥30.0×109/L 6例,大便常规检查均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
, http://www.100md.com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35例患儿于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50 mg/(kg。d),对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静脉滴注;灌肠组53例患儿入院后给予氟哌酸20 mg/(kg。d),黄连素30 mg/(kg。d),思密达2~4 g/d,同溶于9%氯化钠液10~20 mL中用灌肠器保留灌肠,每日1~2次,两组除抗生素选择不同、用药途径和方法不同外,其余支持对症等治疗基本相似,两组于治疗后比较其72 h内体温下降、大便次数减少及脓血便改善情况并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
1.4 结果 两组治疗后72 h内体温下降至≤37.4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以及脓血便消失的例数及发生率见表1。
2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多发于夏秋季节,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约占腹泻患儿的20%~30%,严重型为中毒性痢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临床上全身或口服应用抗生素对于小儿急性菌痢在短时间内往往不能得到良好效果。而国内外有学者证实并强调对于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于病灶局部用药的效果。本组采用氟哌酸、黄连素、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53例急性菌痢患儿,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80%以上患儿于治疗后72 h内病情可明显被控制,相当一部分患儿灌肠治疗后24 h内,甚至数小时内体温、便次及脓血便得到明显控制。氟哌酸为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菌痢治愈率95.8%,其副作用小,对儿童的安全性与成人相似,是治疗肠道细菌感染的较理想药物[1];黄连素为传统抗生素,但对急性菌痢治愈率仍在87.8%;思密达对细菌及其毒素有极强吸附力,对消化道粘膜有极强覆盖力,与粘蛋白结合加强粘膜屏障功能,防止上皮细胞病损,因本品吸收速度慢,安全性高[1],故有学者认为氟哌酸与思密达是目前肠道细菌感染时最佳药物选择[1]。本组资料也证实该配伍对细菌性痢疾治疗中肯定的疗效。通过全身用药和保留灌肠于病灶局部用抗生素临床疗效比较,我们认为保留灌肠疗法有如下优点:①使病灶局部有效抗生素浓度提高,增强其杀菌力;②减少治疗痛苦和意外,如输液时针刺痛苦,输液反应等,减轻患儿紧张恐惧情绪;③病灶局部注入一定量氯化钠溶液可将细菌及其毒素溶入其中,影响其在肠粘膜上的附着性,减少细菌的侵入和毒素的吸收;④思密达对细菌和毒素的较强吸附作用及固定作用,有利于增强抗生素的杀菌效应。故认为抗生素联合保留灌肠法是治疗小儿急性菌痢较为理想和简便的治疗方法。
3 参考文献
1 虞爱华,方鹤松.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抗生素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3,4(8):2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