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36916
骶管注射配合三维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9期
     作者:刘建红

    单位:佛山市中医院推拿软伤科(528000)

    关键词:

    骶管注射配合三维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我院推拿软伤科所收治的病人90%以上是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笔者对1995年10月~1998年6月采用骶管注射配合三维牵引复位术治疗的2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骶管注射配合三维牵引复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治愈率高、疗程短、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6例住院病人当中,男性154例,女性132例,年龄17~51岁,病程2 d~7 a,脑力劳动者174例,体力劳动者112例,无明显诱因致病的243例,扭伤、跌倒等引起的43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表现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其中左下肢放射痛163例,右下肢放射痛125例)腰活动不同程度受限,无间歇性跛行。体征:均有腰椎棘突旁压痛,放射痛,屈颈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伴有趾背伸肌力减弱87例,足背伸肌力减弱16例。

    1.3 影象学检查 X线片:腰椎生理弧度正常的有91例,生理弧度变直195例,L4~5椎间隙变窄72例,L5~S1椎间隙变窄36例,L4~5,L5~S1椎间隙变窄46例。CT检查:L4~5椎间盘突出116例,L5~S1椎间盘突出73例,L3~4椎间盘突出9例,L4~5,L5~S1椎间盘突出88例。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1.4.1 骶管注射 病人俯卧,垫高臀部,找准骶裂孔后,常规消毒、辅巾、严格无菌操作。先用2%利多卡因5 mL在骶裂孔处皮下打一皮丘,然后针头稍向上斜经骶裂孔进入骶管,回抽无血,打进空气无阻力后注射药物。药物由2%利多卡因10 mL、0.9%生理盐水20 mL、康宁克通A 40 mg、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6 50 mg、维生素B12 1 mg、地塞米松10 mg组成。注射时先缓慢注射10 mL药物,观察病人情况,无不良反应后继续注射剩余药物,注射完毕,针口用无菌纱布覆盖,休息约10 min后,送三维牵引复位术室行三维牵引复位术。

    1.4.2 三维牵引复位术 患者俯卧于牵引复位床上,捆绑固定,注意暴露椎间盘突出的椎体节段,选择牵引间距为65 cm,后伸角度10°,旋转角度18°(椎间盘左后方突出倾角向左,右后方突出倾角向右),医者立于患者的患侧,用拇指压住棘旁压痛点,脚踩牵引机按掣,使牵引床在后伸状态下做牵引,旋转动作,同时医者拇指用力下压,重复5~6次,完毕后,松解绑带,并给患者扎住腰围,让患者平移至车床送回病房。嘱患者卧床3 d,其间可在床上做拱桥及飞燕点水等功能煅练。
, 百拇医药
    1.5 疗效标准 治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随防6个月无复发,显效为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无反复发作,好转为临床症状好转,部分体征消失,无效为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1.6 治疗结果 286例病人中治愈为177例,占61.9%,显效65例 ,占22.7%,好转39例,占13.6%,无效5例,占1.8%,总有效率达98.2%。

    2 讨论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有报道[1]认为重要原因为突出物的化学刺激,使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充血、水肿及神经根粘连。冯天有[2]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关键是脊柱失稳,十分强调结构力学的因素在本病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经骶管注射药物有消除局部炎症及神经根的水肿、粘连并营养神经等作用。而三维牵引复位是利用力学原理模仿传统医学手法中的斜扳,旋转复位,牵引等手法,使成角、旋转、牵引同时完成,促使病变椎体间的三维方向的改变,使之恢复生理曲度,纠正椎间盘受力不均,并使椎间盘产生负压,促使突出物的回纳,达到椎间三维结构的新的平衡,减轻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从而使腰腿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

    3 参考文献

    1 谢利民.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进展.中医正骨,1994,(6):38

    2 冯天有,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64~6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