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1999年第9期
编号:10249291
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联用中药治疗脑梗死46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99年第9期
     作者:韩松勇 任克吉 王秀荣 李志军

    单位:韩松勇 任克吉 王秀荣 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天津 300204;李志军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症科,天津 300192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990922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1999)09-0428-02

    我国每年新发生脑血管病约130~150万人,其中80%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我国人群逐步老龄化和CT、磁共振(MRI)的临床应用,脑梗死的发病呈明显升高趋势,其好发部位以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为常见。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联用中药治疗脑梗死46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病例:46例患者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48~49岁2例,50~59岁14例,60~69岁25例,>70岁5例,平均62.5岁;病程:3~15日14例,1~12个月32例。有高血压史23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史10例,糖尿病史3例。40例不同程度伴有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升高;并有15例心电图异常。全部患者均经神经内科及颅脑CT确诊为脑梗死,且均符合1986年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46例患者头痛、头晕、嗜睡、胸闷、心绞痛、步态不稳、表情淡漠、浅昏迷、面瘫、偏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或失语流涎、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多为一侧肢体运动障碍。按瘫痪程度肌力分为轻、中、重3度,46例中轻度(肌力Ⅳ级)10例,中度(肌力Ⅱ~Ⅲ级)24例,重度(肌力0~Ⅰ级)12例。颅脑CT表现:梗死灶分别为点状、小片状、圆形及不规则低密度灶;多发灶26例,单发灶20例。伴脑萎缩12例,伴软化灶4例。

    表1 治疗前后部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比较(00.gif (888 bytes)±s) 组别
, 百拇医药
    例数

    (例)

    全血粘度

    (mPa.s)

    纤维蛋白原

    (g/L)

    胆固醇

    (mmol/L)

    甘油三酯

    (mmol/L)

    治疗前

    46

    5.93±1.32
, http://www.100md.com
    4.23±0.57

    6.78±1.31

    1.53±0.73

    治疗后

    46

    4.22±1.21

    3.19±0.46

    5.44±1.19

    1.13±0.22

    P值

    <0.05

    <0.05
, 百拇医药
    <0.05

    <0.01

    1.2 治疗方法:

    1.2.1 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肝素钙注射液1 ml(含肝素钙1×104 U)皮下脂肪层注射,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方法:取7号针头吸药后更换最小针头(4.5号针头不带药液),于左下腹部75%乙醇消毒后垂直注入脂肪层,缓推药液,注射完毕顺进针角度拔针。用棉签轻压1~2分钟,注射部位禁揉和热敷。

    1.2.2 中医中药:通过辨证施治,治疗拟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平肝豁痰疏风活络,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黄芪60 g,当归20 g,赤芍15 g,川芎10 g,地龙30 g,桃仁15 g,红花15 g,桂枝10 g,水蛭10 g。肝阳偏亢者黄芪减半,重用石决明、牛膝、天麻、勾藤,镇肝熄风,待风阳平定再用原方为妥;痰涎壅盛加竹沥、天竺黄、胆南星;舌强加石菖蒲、郁金、丹参;口眼歪邪加僵蚕、全虫;不寐加枣仁、夜交藤、生龙牡;胸痹加栝蒌、薤白、元胡;便秘加大麻仁、郁李仁。水煎至400 ml,分2次服,每日1剂。连用20日为1个疗程。对急重症脑水肿患者同时给予20%甘露醇静滴,并解除患者心理障碍,使其戒怒、忌烟酒、少食肥甘,鼓励患者功能锻炼。
, http://www.100md.com
    1.3 检测指标:检测46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和血脂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肢体肌力达Ⅴ级,生活能自理或恢复工作,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正常;显效:运动功能明显好转,肢体肌力>Ⅲ级,面瘫、语言功能基本恢复,生活部分自理,可借助拐杖行走,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语言功能、面瘫稍有改善或某一功能有所恢复,肢体肌力提高1~2级,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好转或单项正常;无效:体征无变化,血脂无改善。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基本痊愈23例(50.00%),显效13例(28.26%),有效8例(17.39%),无效2例(4.35%)。痊愈加显效率78.26%,总有效率95.65%。

    2.2 心电图疗效:心绞痛均在治疗第4日、第8日减轻或消失;15例心电图异常患者在心绞痛消失后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3 实验室检查:3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不同程度好转。46例患者治疗前后部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见表1。治疗前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显著性差异。头痛、头昏、步态不稳、嗜睡、肢体麻木、下肢水肿乏力等症状也有明显缓解或消失。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半年,对痊愈和显效36例患者跟踪随访未见复发,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未见异常改变。建议患者每半年~1年行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次7 500 U,每日1次,连用20日,为预防性给药,以巩固、提高效果。

    3 讨 论

    脑梗死系老年多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由于血管壁、血液性质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凝集性增高而致缺血性脑损伤。发病前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异常。肝素钙具有抗凝和较强抗血栓、溶栓以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抑制补体等多种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具有防治双重作用。其抗血栓作用机制: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加速ATⅢ对一系列激活的凝血因子抑制作用,抑制活化因子最初靶点的是Ⅹa而不是Ⅱa。在血栓形成方面因子Ⅹa作用比因子Ⅱa更大,且中和Ⅹa所需肝素量是中和Ⅱa所需量的1/75〔2〕。故防止血栓形成只需小剂量肝素。增加血细胞表面负电荷,防止血细胞聚集,降低血液粘滞状态,促进血流,改善微循环,可使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3〕。临床证实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对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凝固性有明显改善作用〔4〕。肝素与血管内膜结合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释放产生抗血栓作用,并合成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增强纤溶活性。重要的是肝素直接参与促纤溶而起到抗血栓栓塞作用。肝素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激活体内脂蛋白酶、促进甘油三酯解化、降低血脂、降血压作用〔5〕。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时以脂肪层作为肝素储存缓释库,逐渐进入血循环,维持均匀、缓慢、有效的血浓度。70年代乔埃由其他阳离子全部取代钠成功发明肝素钙,并已逐渐由皮下注射代替静脉注射〔6〕。其优越性为局部疼痛瘀斑明显轻于肝素钠;肝素在体内以钙盐形式发挥作用,更合乎生理特性;不使ATⅢ减少;肝素钙具有抗肾素、醛固酮作用,且比钠盐对心血管患者有利;对限制钠盐的患者肝素钙优于肝素钠;肝素钙皮下注射易被患者接受,方便易行;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不需要实验室监测出、凝血机制。
, http://www.100md.com
    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不论中脏腑、中经络多为气虚血瘀、阴阳偏盛、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致本虚标实。气虚是致病根源,血瘀停滞是本病核心。针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运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兼疏风活络平肝化痰。本组中西医结合治疗针对病症的轻重缓急,本着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必求于本,共奏抗凝、抗栓、溶栓、益气豁痰、平肝活血化瘀之效。方中黄芪益气,鼓舞血流;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养血理血,祛瘀通络;桂枝、地龙、川芎、僵蚕、全虫、石菖蒲、胆南星搜风活络,通经化痰;石决明、天麻、勾藤、牛膝镇肝熄风,舒筋通络。要辨证明确,灵活化裁,达扶正祛邪,标本兼用。文献〔7〕报道:许多活血化瘀中药及某些补气中药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其疗效稳定,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大剂量黄芪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8〕,还有扩张冠状动脉及全身末梢血管作用;川芎、丹参、红花、当归、牛膝、地龙、赤芍有降低血粘度、降血脂、降低纤维蛋白原、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压和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功能;当归、川芎、红花均有抗血栓作用,在急性期、恢复期及对后遗症均有显著疗效。水蛭有纤溶作用〔9〕。同时近年来应用补阳还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10〕,证实补阳还五汤加减,除具有益气豁痰、活血化瘀作用外还有良好的降压、降脂、扩张血管、疏通血脉、抗栓、溶栓、改善脑缺血所致神经功能损伤的功效。本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病程短、治疗及时的患者效果好,发病3~7日中有9例基本痊愈。本疗法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栓、溶栓、益气活血化瘀的护脑作用,能促进脑功能康复,恢复肢体功能,故对恢复期也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作为血瘀症辨证分型依据,提供客观指标,科学判断,确切了解活血化瘀中药作用和机制,因为血液粘度与血瘀之间成平行关系〔7〕。总之,本疗法治标治本,并可取长补短,缩短疗程,提高效果,恢复脑组织功能,减少梗死复发及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本文曾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1998年第5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交流会上交流

    参考文献:

    〔1〕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2):57.

    〔2〕黄寿吾.肝素的药理与临床.生化药物杂志,1985,(2):13.

    〔3〕黄寿吾,李惜光,杨春雷.肝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若干研究进展.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5):225227.

    〔4〕贺玉珍,刘崇洁,邸阜生.小剂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高粘滞血症.天津医药,1996,24(8):205207.

    〔5〕胡琛编译.肝素降血压作用及其临床前景.国外医学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7,18(2):9192.
, http://www.100md.com
    〔6〕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肝素临床应用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医学杂志,1987,67(6):304311.

    〔7〕杨惠洁.临床微循环与血流变学.第1版.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1994.137,125126.

    〔8〕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中药临床手册.第1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61.

    〔9〕陶凯,庞宝珍主编.高粘血症.第1版.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3.226227.

    〔10〕林天东,芦水兵,傅海丽主编.老年医学新进展.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204205.

    (收稿日期:1999-04-05 修回日期:1999-07-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