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07496
单次硬膜外阻滞在新生儿手术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0期
     作者:王俊林 吴义嵘

    单位:南京市儿童医院麻醉科(210008)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052 我院1994年7月~1998年12月对32例新生儿手术行硬膜外阻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对象: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30天,体重1.8~5.7kg。手术种类:先天性肠闭锁14例、先天性无肛8例、巨大脐膨出2例、幽门肥厚3例、肠旋转不良2例、胃肿瘤切除、肠穿孔腹膜炎及肠套叠各1例。手术时间35min~190min。

    方法:术前30min肌注维生素K10.2mg/kg、阿托品0.2mg/kg,放置胃肠减压管抽出气体及胃液,用24号套管针穿刺保持静脉畅通,常规吸氧。静注0.5%氯胺酮2mg/kg基础麻醉。取侧卧位,用12号5cm硬膜外穿刺针于腰三、四椎间隙,进针方向与腰部垂直,进针深度一般在1cm左右。本组全部用0.67%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含1∶20万肾上腺素。按0.6ml/kg计量穿刺成功后一次注入。术中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HR)、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术中患儿体动时酌情加用氯胺酮、******

    结果:29例患儿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肌松良好。3例术中有明显体动影响手术,加用氯胺酮、******钠完成手术。有2例给氯胺酮时出现呼吸抑制,SpO2降至80%以下,出现紫绀;面罩加压给氧3min左右呼吸恢复,SpO2升至98%以上。其它患儿SpO2始终维持在95%以上。基础麻醉后HR大多稍增快,硬膜外阻滞后HR没有明显改变。9例血压于硬膜外阻滞后下降1.3~2.4kPa。无麻醉并发症发生。2例非麻醉因素死亡,1例为先天性无肛,出生10天,体重2kg,腹胀厉害,肠造瘘后切口裂开并发腹膜炎,术后5天死亡;另1例为先天性全结肠型巨结肠患儿,因造影剂潴留在结肠里引起肠穿孔,术后15天死亡。

    讨 论

    新生儿腹部手术应用硬膜外阻滞,方法简单,安全可靠,肌松良好,苏醒快,护理方便。可避免全麻的困难及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如呼吸道死腔的增加,麻醉深浅难于掌握及麻醉维持困难。新生儿椎管较短,椎神经相对较细,组织较柔嫩,而黄韧带特别富有弹性,只要缓慢进针,穿刺的感觉可以明显地和其他层次区别,穿刺针到达硬膜腔后有典型的落空感,并使针相对地固定而挺直,可通过注气无阻力,回抽无液体外溢来判断。

    硬膜外麻醉效果确切,阻滞范围可达到胸六左右,上中腹手术如肥厚性幽门梗阻手术都能获满意效果。新生儿循环功能代偿性较强,是椎管内麻醉良好对象。单次硬膜外阻滞对循环干扰小,但术中仍要重视,特别是一般状况极差,伴水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基础麻醉和硬膜外阻滞对呼吸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体位和手术操作对呼吸也有影响,故要密切观察,常规吸氧,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一但出现缺氧要及时处理。本组有2例患儿于基础麻醉后出现呼吸抑制,紫绀,经面罩加压给氧后很快恢复。

    新生儿体液总量少,调节能力差,麻醉中要注意输液的量和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注意不能输液过量,以免引起肺水肿。另外,新生儿麻醉手术期易发生低体温,可致呼吸循环抑制和麻醉苏醒延迟等多种并发症,故术中要注意保温。,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