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07516
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C变化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10期
     作者:石永兵 韩惠琴 董吉祥 刘志达 万海英

    单位:石永兵 韩惠琴 董吉祥 刘志达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15004);万海英 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1029 本文采用放免法测定48例慢性肾炎患者血浆蛋白C(PC)、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以探讨慢性肾炎病程中PC与GMP-140的临床意义。

    对象与方法

    对象

    本院1996年2月~1997年2月住院的慢性肾炎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龄39.5(18~57)岁。根据BUN、SCr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BUN≤9mmol/L,SCr≤178mmol/L)18例;氮质血症组(920mmol/L,SCr>445mmol/L)13例。均采取非透析治疗,并未给予抗凝药物。正常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系健康体检者。
, http://www.100md.com
    方法

    取静脉血,用同位素标记的抗GMP-140单抗SZ-51和抗PC抗体分别测定血浆内GMP-140和PC含量。单抗SZ-51、抗PC抗体均由本室研制,血BUN、SCr由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统计学采用t检验,并对PC、GMP-140两变量间作相关分析。

    结 果

    一、慢性肾炎不同肾功能状态下PC、GMP-140水平见附表。

    附表 各组PC、GMP-140测定值(f01.gif (48 bytes)±s)

    PC(mg/L)

, 百拇医药     GMP-140(μg/L)

    肾功能代偿期

    5.2±0.97*

    26.9±7.81

    氮质血症组

    7.3±1.12

    45.2±2.70

    尿毒症组

    11.2±2.87

    15.8±6.52*
, http://www.100md.com
    正常对照组

    3.4±0.46

    9.8±4.3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二、以GMP-140、PC为变量作直线相关分析未有相关关系。将两变量间的对数进行分析,在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两者呈正相关(r=0.82,P<0.01),两者直线回归方程lgy=0.402+1.428lgx。在尿毒症期,PC呈上升趋势,而GMP-140反而呈下降趋势,两者未有相关关系。

    讨 论

    GMP-140是一种位于血小板α-颗粒膜上的糖蛋白,是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测定血浆内GMP-140浓度变化能敏感、准确地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本文显示,慢性肾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小板活化,随着疾病的进展,GMP-140逐渐升高,而在尿毒症期反而呈下降趋势,可能由于尿毒症期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但仍高于对照组,说明仍存在着血小板的活化。在慢性肾炎中血小板作为一种炎症效应细胞主动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介导肾小球内血栓形成,加速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改变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导致肾小球细胞增生,最终肾小球硬化。

    P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质,被活化后靠灭活因子Ⅴa和Ⅷa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抗凝作用。本文测定的重要抗凝物质PC的活性明显增强,且随着疾病的发展逐渐增强,可能是继发于血凝反应的抗凝纤溶过程。本文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GMP-140、PC两变量间无直线相关关系,而两者的对数呈正相关,显示出GMP-140上升的幅度大于PC上升的幅度,说明PC所代表的抗凝因子增强的活性拮抗不了血小板活化导致的凝血反应,因此,慢性肾炎常处于高凝状态。如及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或设法提高PC活性,可能会大大延缓慢性肾炎的过程;而在尿毒症期由于PC活性大于血小板活化等凝血反应强度,常有出血倾向,此时不宜再使用抗血小板等抗凝药物。,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