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6965
急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0例诊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丁红 杨新

    单位:丁红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510120);杨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510180)

    关键词: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衰竭

    广东医学991031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对18 a中发生的40例急性产科DIC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产科DIC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病死率仍占孕产妇总病死率的首位。控制出血时间越短,疗效越好,保存子宫机会较多。最主要的诱因是: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实验室检查中FDP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要重视对急性产科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实验室检查结果须动态监测,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去除病因,治疗中要注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目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和市一医院1981~1998年间发生的40例急性产科DIC,以期提高对急性产科DIC诊断和治疗的认识。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8 a间共收治孕产妇64 018例,其中发生DIC 40例,发生率为0.06%,其中前9 a收治孕产妇40 901例,发生DIC 16例,发生率0.04%,后9 a收治孕产妇23 117例,发生DIC 24例,发生率0.10%。年龄21~43岁,平均28.9岁。孕周<28周4例,28~36周11例,≥37周25例,初产妇21例,经产妇19例,产前DIC 12例,产后DIC 28例。

    1.2 诱因 重度妊高征13例,其中合并胎盘早剥4例,合并羊水栓塞2例;单纯胎盘早剥4例,其中合并羊水栓塞1例;单纯羊水栓塞8例;宫缩弛缓5例;前置胎盘2例;死胎2例;子宫破裂2例;妊娠合并急性黄疸性肝炎、剖宫产术后切口破裂和胎盘残留各1例。

    1.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情况 检查项目
, 百拇医药
    例数

    异常例数

    初查

    复查

    血小板计数

    38

    19

    17

    凝血酶原时间

    36

    29

    3

    纤维蛋白原
, http://www.100md.com
    36

    25

    8

    3P试验

    38

    33

    3

    FDP

    6

    6

    0

    KPTT

    6

    5
, 百拇医药
    0

    1.4 治疗及转归 全部病例均行去除病因和抗休克治疗,行中心静脉压监测18例,行紧急剖宫产术10例,全子宫或次全子宫切除术14例,子宫动脉结扎术1例。共治愈31例,占77.5%,死亡9例,其中发生于前9 a 5例,病死率为31.25%(5/16);后9 a 4例,病死率为16.67%(4/24)。均死于多器官衰竭,占同期孕产妇死亡人数的50%。按发生的次数排列为肾衰7例、心衰5例、肺水肿3例、脑水肿1例。从治疗时间来看,控制出血时间在8 h以内者,治疗效果较好,保存子宫的机会较多;出血时间愈长,保存子宫的机会愈少,病死率愈高。见表2。表2 出血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例) 治疗转归

    出血时间<8 h

    出血时间≥8 h

    合计

    治愈
, http://www.100md.com
    16

    15

    31

    死亡

    3

    6

    9

    保留子宫

    19

    7

    26

    切除子宫

    4

    10
, http://www.100md.com
    14

    2 讨论

    本组近9a的DIC发生率较前9a高,病死率较前9a低,主要是我们对DIC的认识提高,诊断技术进步,围产保健工作的加强,使许多有诱发因素的高危产妇及时得到确诊和治疗。但急性产科DIC仍是我们18 a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科DIC的诊断贵在早期,对有诱发因素的孕产妇应动态观察其凝血功能。近几年国外较重视DIC中的FDP的检测,Broschneck等[1]认为FDP检测对诊断DIC最有用。本组开展FDP检测虽不多,但阳性率较高,故认为在DIC的诊断中应提倡及早作FDP检测。

    本组重度妊高征较多,占DIC总数的32.5%。目前认为先兆子痫中有血管内凝血增加和纤维蛋白减少的征象,即有DIC的病理过程。有人用小剂量肝素治疗重度妊高征取得满意效果[2]。本组有1例孕期在基层医院产检,初诊已发现下肢水肿(++),但一直未作处理,直到第四诊出现先兆子痫和临产时方转院,未及治疗已死于羊水栓塞、DIC。这说明孕期加强对妊高征的监测和治疗是预防DIC的重要环节。
, http://www.100md.com
    治疗产科DIC的关键是及早去除病因。Richey等强调[3],产科DIC的处理应包括去除病因,恢复和保持血容量,必要时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本组有8例产前DIC均是在迅速终止妊娠和抗休克治疗后病情好转。除病因外,产科DIC治疗的早晚与预后直接相关,越早控制出血,预后越好。本组共有20例DIC是由农村和基层医院转送而来,时间上耽搁较长,死亡6例,提示我们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产科DIC的认识,及早诊断,以争取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本组有4例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弛缓性大出血,经按摩、热敷、宫缩剂等处理后,2例无效,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弛缓,这可能与术中的麻醉、镇静药的使用有关,子宫平滑肌受到药物抑制不能很好收缩,术中子宫大而软,子宫壁内的血管未能受到挤压而关闭,使宫腔内的促凝物质更多地进入母体,引起栓塞、激活凝血酶系统,导致DIC。这提示我们在剖宫产率逐渐增多的今天,应该重视剖宫产术中的宫缩弛缓问题。

    在DIC的抢救中应重视对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治。本组有5例死亡病例,均是在控制子宫出血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尤其是肾衰。有2例由农村基层医院转诊的病例,在当地已大量输液,转院后测中心静脉压(CVP)已达20~28 cmH2O (0.2~0.3 kPa),后均死于肾衰。这个教训提示我们在围产期大出血时应重视监测CVP,以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
, http://www.100md.com
    3 参考文献

    1 Borschneck C, Dreyfus M, Bridey F, et al. Assay of products of fibrin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in disseminated in travascular coagulations. Evaluation of a new technique. Presse Medicale,1995,24(17):799

    2 尚 涛,乔 宠.肝素在重度妊高征治疗中的价值.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229

    3 Richey ME, Gilstrap LC, Ramin SM. Manage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opathy. Chinical Obstet Gynecol,1995,38(3):51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