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6972
细菌性阴道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黄峥 何平

    单位:广州市妇婴医院(510180)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孕产妇;围产儿;并发症

    广东医学991023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胎膜早破(PROM)、早产(PTD)、孕产妇感染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BV及非BV孕妇各18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BV与妊娠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ROM、PTD、宫内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25.6%(46/180)比15.6%(28/180),18.9%(34/180)比10.0%(18/180),8.3%(15/180)比2.2%(4/180),7.8%(14/180)比1.1%(2/18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分别为5.0%(9/180)比1.1%(2/180),10.6%(19/180)比3.9%(7/180),17.2%(31/180)比9.4%(17/180),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BV与PROM,PTD、孕产妇感染及围产儿并发症有关。
, 百拇医药
    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在近10多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据报道,15%~26%的妊娠妇女合并BV,其中50%以上的患者无症状。许多研究发现BV与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ROM)、早产(preterm delievery, PTD)、宫内感染、产褥感染有重要关联。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180例BV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1997年6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产检及住院的180例BV孕妇,其平均年龄为28.2±4.2岁,平均孕周为39.3±3.2周。并随机选择同期在本院产检及住院的180例非BV孕妇为对照组,该组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8.2±3.6岁,平均孕周为40.0±3.1周。两组均为单胎妊娠, 平均年龄及平均孕周差异均无显著性。

, 百拇医药     1.2 检验方法 于初次产检及入院时对所有孕妇留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做成生理盐水湿片,行革兰染色,放置于油镜下检查,并行精密pH试纸(pH 3.8~5.4)测试及10%氢氧化钾试验。

    1.3 诊断标准

    1.3.1 BV的诊断标准 ①线索细胞阳性;②稀薄均质的阴道分泌物;③阴道pH>4.5;④氨试验有鱼腥臭味。必备①加上其它三点中的两点可确认为BV。

    1.3.2 宫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羊水细菌培养阳性,胎盘病检发现绒毛膜羊膜炎是诊断宫内感染的可靠依据,若病人伴有产前发热,周围血白细胞升高,羊水有异味等临床症状则更支持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u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法。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现高危妊娠情况 见表1,两组比较,各种高危妊娠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表1 BV组与非BV组高危妊娠发生率的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妊娠期

    糖尿病

    妊高征

    胎位

    异常

    前置

    胎盘

    瘢痕

, http://www.100md.com     子宫

    羊水过多

    羊水

    过少

    胎盘功

    能低下

    巨大胎

    BV组

    180

    1(0.6)

    10(5.6)

    6(3.3)

    5(2.8)
, 百拇医药
    2(1.1)

    1(0.6)

    7(3.9)

    7(3.9)

    9(5.0)

    非BV组

    180

    1(0.6)

    8(4.4)

    8(4.4)

    3(3.3)

    3(3.3)

    1(0.6)
, http://www.100md.com
    10(5.6)

    13(7.2)

    12(6.7)

    2.2 妊娠合并BV对孕产妇的影响 见表2。

    2.3 BV组与非BV组引起的围产儿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3。表2 妊娠合并BV对孕产妇的影响 [例(%)] 组别

    例数

    PROM

    PTD

    宫内

    感染

    产褥
, http://www.100md.com
    感染

    BV组

    180

    46(25.6)

    34(18.9)

    15(8.3)

    14(7.8)

    非BV组

    180

    28(15.6)

    18(10.0)

    4(2.2)

    2(1.1)
, http://www.100md.com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3 妊娠合并BV对围产儿的影响 [例(%)] 组别

    例数

    新生儿

    感染

    新生儿

    窒息

    新生儿

    黄疸
, 百拇医药
    低体

    重儿

    呼吸窘迫

    综合征

    新生儿

    RDS

    BV组

    180

    9(5.0)

    19(10.6)

    31(17.2)

    22(12.2)

    2(1.1)
, http://www.100md.com
    3(1.7)

    非BV组

    180

    2(1.1)

    7(3.9)

    17(9.4)

    17(9.4)

    0(0.0)

    1(0.6)

    P值

    <0.05

    <0.05

    <0.05
, http://www.100md.com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BV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BV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属——乳酸杆菌的减少而代之以其它细菌的大量繁殖,如各种厌氧菌,Mobiluncus菌,加特纳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引起的混合感染。PROM及PTD可以由异常阴道流血如前置胎盘,宫腔压力过大或不均如多胎、羊水过多、巨大胎、胎位异常等以及宫颈机能不全,营养不良,吸烟等多种因素引起,但阴道上行性感染仍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并可引起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Ronalds等发现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时从胎膜分离出的微生物与引起BV的微生物有密切关联。1990年Watts等[1]发现BV孕妇羊膜腔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2%,较非BV者的4%显著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BV与PROM,PTD,特别是孕产妇感染有关。BV引起PROM,PTD及宫内感染的发病机制是:BV者宫颈及阴道的各种细菌产生蛋白水解酶,使宫颈上皮细胞及绒毛膜羊膜的强度减弱,使细菌播散至羊膜腔,可引起宫内感染。感染激活孕妇外周血及子宫蜕膜层的单核巨噬系统,从而发生PROM及PTD。如果细菌产物导致孕妇体内前列腺素释放,亦可诱发PTD,如感染诱导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则可引起PROM。总之,BV时,激活了单核巨噬系统的防御反应,引起PROM及PTD。
, 百拇医药
    3.2 BV对围产儿并发症的影响 在美国PTD是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三分之一的低体重儿与PROM有关。根据美国围产协作组报道,PROM是继羊膜腔内感染,胎盘早剥之后的第三大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3]。此外,细菌性宫内感染可致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肺炎,RDS甚至围产儿死亡,对围产儿有较大危害。本研究显示BV组新生儿感染(包括新生儿肺炎4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新生儿腹泻2例,新生儿脓皮疹2例)较非BV组显著升高(P<0.05)。而BV组新生儿窒息和黄疸的发生率亦较非BV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提示BV与围产儿并发症如感染、窒息、黄疸密切相关。另外,本研究显示两组低体重儿、RDS、新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提示BV与低体重儿、RDS及新生儿死亡无直接关系。

    综上所述,由于BV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围产儿并发症等密切相关,故对BV的治疗在防止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及降低围产儿并发症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治疗BV的药物有众多推荐,如甲硝唑、红霉素、林可霉素等。对于BV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预防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证实。 4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Newton ER.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intraamniotic infec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1997, 176:672

    2 Morales WJ. Effect of metronidazole in patients with preterm birth in preceding pregnancy and bacterical vaginosis. Am J Obstet Gynecol, 1994, 171(2):345

    3 Gibbs RS. A review of premature birth and subclinical infection. Am J Obstet Gynecol, 1992, 166:15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