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36997
严重胸外伤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苏文杰

    单位: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胸外科(518101)

    关键词:

    广东医学991050 我院自1992年1月~1999年5月共收治胸外伤以及以胸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病人297例,其中继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例,抢救后痊愈8例,死亡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20~45岁,平均26.4岁。车祸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肺挫伤、血气胸6例,其中1例尚合并脑挫伤;挤压伤4例,其中3例早期出现窒息;胸腹多处刀刺伤致多脏器破裂1例。11例中早期出现休克6例。ARDS发生于创伤后8 h以内者7例,8~24 h者4例。

    1.2 治疗原则 所有病例抢救过程中均给予抗感染、吸氧、补液、抗休克及止痛等对症治疗。血压下降者适当给予多巴胺、阿拉明等升压药。明显出血者给予输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成分血,中等量以上血胸且时间较短、无明显污染者及时作胸腔闭式引流,并将胸血予以回输。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及作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行胸带外固定或作内固定、悬吊。机械通气:4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仅给予鼻饲吸氧,7例患者在高度怀疑ARDS时即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多以PEEP方式)。同时,全组病例在抢救过程早期均给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 http://www.100md.com
    1.3 结果 经抢救后8例痊愈,3例抢救无效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 讨论

    2.1 诊断标准 对ARDS的诊断,目前尚缺乏特别敏感的测试指标。本组病例均参考1988年全国第二次ARDS专题讨论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2.2 防治体会 据报道,ARDS在胸外伤中的发病率约3%,严重外伤死亡者,约有1/3是死于ARDS[1]。ARDS是由多病因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功能不全,以肺血管损伤和通透性增加为其特征性的病理生理改变。由于ARDS的预后较差,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作预防性治疗,才有可能降低死亡率。如严重胸外伤病人,有大量输血输液史,呼吸困难,且出现诊断标准所列出的其中一种以上异常情况者,则须高度怀疑继发ARDS,务必尽早积极治疗。需手术者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随时作动脉血气分析及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有条件者作肺动脉压的监测更为理想。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及时行机械通气。本组前4例患者未作机械通气,有2例死亡,后7例患者能及时作机械通气,仅1例抢救无效死亡。严重胸外伤引起的ARDS更宜用机械正压呼吸,因其能克服胸壁软化,增加潮气量,有利于胸壁稳定和肋骨骨折的愈合,可有效地防止胸腔缩小和胸廓畸形。通气持续时间和具体方式应根据病情与血气分析来决定。一般以PEEP(呼吸终末正压)方式较为理想,使肺泡扩张以逆转肺泡萎陷,增加功能性残腔,减少肺泡分流,改善动脉血氧分压,纠正缺氧,改善肺的顺应性。应避免吸入纯氧以免氧中毒而致细胞内氧自由基增加从而加重ARDS。长时间吸氧者,氧浓度应<45%。在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尿量、红细胞压积等不断对比情况下,适当利尿补液,定期用速尿和小剂量多巴胺扩张肾血管,保证尿量1 000 mL/d以上。每日摄入量以1 500~2 000 mL为宜,使患者保持轻度脱水状态。同时,可适当补给右旋糖酐或20%人体白蛋白,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肺间质水肿。严重胸外伤引起的ARDS伤者其机体抵抗力差,或因肺挫伤、出血、水肿,易出现感染,故宜及早应用广谱、高效、低毒之抗生素,并宜加用甲硝唑等对抗厌氧菌感染。在ARDS早期,应给予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但使用以3~5 d为宜,否则影响创面愈合,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3 参考文献

    1 苏鸿熙,刘世恒,主编.现代多发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468~46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