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10期
编号:10250062
长期右室起搏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影响的初步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10期
     作者:李欣 刘天孚 李辉 杨树森

    单位:李欣 刘天孚 哈尔滨工程大学医院,150001;李辉 铁力市人民医院内科;杨树森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036 动物实验证实[1,2]心室起搏可导致局部心肌灌注缺损和起搏部位血流减少及氧耗量降低。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人类长期右室起搏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因Ⅲ°-AVB(非冠心病)安装VVI起搏器随访中符合下述条件者入选本研究:①安装起搏器时间<2年或>5年;②近一个月内有完整的24小时心电监测(Holter)资料;③近一个月内做过心脏核素检查,(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血池造影)。共19例患者入选。
, http://www.100md.com
    1.2 分组根据起搏器安装时间分为二组,A组起搏时间<2年,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5±12岁;B组起搏时间>5年,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59±10岁。

    1.3 Holter监测:记录二组病人在24小时内起搏心率所占比例。

    1.4 核素检查:缺血部位分为前壁、侧壁、下壁和心尖部,记录心脏局部运动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EF)。

    1.5 统计学处理:用两组资料t检验做统计学分析,以P<0.05做为显著性差异判断标准。

    2 结果

    2.1 二组病人在性别、年龄、起搏阈值、起搏器心室输出及24小时起搏心率比例无差异。

    2.2 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造影结果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血池造影结果

    A组(n=8)

    B组(n=11)

    心肌灌注缺损下壁

    2(25%)

    9(82%)

    心尖部

    2(25%)

    8(73%)

    前壁

    1(12%)

    3(27%)
, 百拇医药
    侧壁

    0

    1(9%)

    室壁运动异常

    2(25%)

    9(82%)

    左室射血分数(%)

    55.1±5.9

    43.2±7.3

    ※二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右室起搏引起的心脏变化呈时间依赖性,起搏5年以上的患者在心肌灌注、室壁运动及左室功能方面明显低于起搏2年以内患者,且心肌灌注异常主要见于置入起搏电极的下壁或心尖部,这与Holter[3]报告一致,在他们的研究中,同时对心肌灌注异常的部分病人进行了冠脉造影,其中只有19%的病人存在冠脉疾病,所以难以用原发冠脉疾病解释心脏变化。
, 百拇医药
    早期研究认为右室起搏对心脏的影响主要与房室运动不协调有关,但从心房起搏与房室顺序起搏的对比研究发现,房室顺序起搏仍引起心功能减退,因而认为只有心室起搏导致心脏功能异常[1]。目前认为,长期右室下壁、心尖部起搏引起的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影响心肌灌注,导致进行性心功能障碍。动物实验发现,在右室间隔部近端(上部)进行心室起搏能保护心室激动顺序,改善心脏功能[5]

    参考文献

    [1]Lee MA,Dea MW,Langberg JJ,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right u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on left uentricular perfusion,inneruation,function and histology.J Am Coll Cardiol,1994,24:225-32.

    [2]Prinzen FW,Augustijn CH,Arts T,et al.Redistribution of myocardial fiber strain and blood flow by asynchronous actiuation.Am J Physiol,1990,259:H300-8.
, 百拇医药
    [3]Hung FAT,Chu-Pak LAU.Long-term effect of right uentricular pacing on myocardial perfusion and function.J Am Coll Cardiol,1997,29:744-9.

    [4]Rosenquist M,Isaaz K,Botuinick E.Relative importance of activation sequence compared to AV synchrony in left uentricular function.Am J Cardiol,1991,67:148-56.

    [5]Voerth RC,Covell JW.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left ventricle during ventricular stimulation.Am J Physiol,1971,221:1686-91.

    收稿:1998-06-20

    修回:1999-01-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