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11期
编号:10250126
危重病人血清酶学变化及其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11期
     作者:李秀江 杜玉君

    单位:李秀江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急救医学科,长春 130021;杜玉君 肾病科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116 危重病人由于创伤、应激反应等原因,血清酶学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尤其是GPT、GOT、LDH、HBDH、CK等比较敏感。本文对78例危重病人发病后的上述血清酶学变化进行了初步统计及分析,以探讨病情及预后与血清酶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8例危重病人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7例,女21例;年龄16~80岁,平均42.58岁。死亡37例(47.4%)。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12例(15.4%)。对照组40例,为同期住院患者。所有病人均除外急慢性肝病、心脏病等。
, 百拇医药
    1.2 疾病种类 脑血管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8~80岁,合并MOF2例,死亡16例。多发伤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0~61岁,合并MOF10例,死亡15例。其它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16~77岁,合并MOF 4例,死亡6例,其中重症肌无力危象3例,肺性脑病、电击伤共10例。

    1.3 仪器和方法 2组病人分别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采血测定血清GPT、GOT、LDH、HBDH、CK。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由日历7150生化自动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计算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危重病人组与对照组血清酶学含量见表危重病人组与对照组血清酶学含量见表1。所有病人中有一项以上血清酶学升高者占100%,合并MOF者血清酶升高种类多,幅度高,死亡率高。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血清酶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1 危重病人组与对照组血清酶含量(±s) 组 别

    例数

    发病后时间(天)

    GOT(IU/L)

    LDH(IU/L)

    HBDH(IU/L)

    CK(IU/L)
, 百拇医药
    GPT(IU/L)

    危重病人组

    78

    1

    87.54±21.53

    471.00±206.86

    405.49±200.17

    2304.78±1083.02

    75.25±23.74

    3

    78.09±15.34

    407.80±185.64
, 百拇医药
    384.50±178.19

    1986.41±816.96

    60.23±17.31

    7

    48.41±8.27

    225.16±96.35

    198.60±90.14

    864.58±403.72

    30.10±10.68

    对照组

    40

    1
, 百拇医药
    37.10±6.20

    206.12±50.40

    179.32±50.43

    615.19±298.57

    23.61±9.45

    3

    35.09±6.10

    191.09±48.67

    162.08±38.09

    600.98±264.81

    20.47±8.06
, http://www.100md.com
    7

    30.40±5.98

    118.11±25.37

    92.76±20.01

    150.83±105.01

    12.30±4.01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1表2 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血清酶含量(±s) 组别

    例数

    发病后时间(天)

    GOT(IU/L)
, 百拇医药
    LDH(IU/L)

    HBDH(IU/L)

    CK(IU/L)

    GPT(IU/L)

    死亡组

    37

    1

    110.09±30.29

    628.54±141.31

    495.67±127.90

    2876.75±1001.82

    91.61±10.23
, 百拇医药
    非死亡组

    41

    1

    70.15±27.50

    352.60±123.92

    319.70±118.11

    1272.86±347.60

    51.44±13.75

    两组相应酶学比较P<0.01

    3 讨论

    酶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标志之一,正常人细胞内外酶水平比较稳定,绝大多数酶存在于细胞内,随着细胞的不断破坏更新,经常有少量酶释放入血流,但在血浆中水平很低。正常情况细胞中酶不漏出是因为蛋白质不能透过正常质膜,有些因素能改变质膜的正常通透性,从而酶从细胞内漏出,若组织损伤大,当然漏出更多[1]。危重病人由于创伤、感染、应激等,导致缺血缺氧,使细胞的能量供应由有氧氧化型转为无氧酵解型,供能不足,细胞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大,致使细胞内酶释放入血。酵解引起大量酸性产物堆积,胞内pH下降,加重代谢紊乱和供能不足;由于组织内环腺苷酸含量增加,质膜钠泵功能下降,使钠离子由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造成细胞水肿;缺血时细胞膜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胞浆钙离子浓度升高,即可激活耗能反应,加重ATP的耗竭,又因线粒体内钙的阻断,造成线粒体水肿,线粒体脊断裂,外膜破坏,线粒体内酶释入胞浆,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升高,加速细胞内酶入血。另外,细胞毒素可直接损害细胞膜;应激状态下体内产生大量氧自由基[2],可发生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一系列脂类过氧化物,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细胞各种成分,改变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引起膜通透性变化,直接造成细胞死亡,细胞内酶释入血流;创伤对肌肉等软组织损伤亦可引起细胞内酶直接入血。
, http://www.100md.com
    本文所测定的血清酶均为细胞内酶,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发病后3天内为最高,7天后随着病情稳定,血清酶明显下降,与文献报道相符[3]。血清酶学的改变与病情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病情愈重,酶升高的种类愈多,幅度愈高,死亡率亦愈高,并且血清酶的改变较病情加重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要早3~4天,其敏感性较高,故认为在危重病人中全面监测血清酶学变化,对于判断病情,早期诊断,预防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坤.实用诊断酶学.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9.91-92.

    [2]Clifton GL,Robertson CS,Kyperk,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severe head injury.J Neuresurg,1983,59(3):447.

    [3]华高松,贺志高,冉继平.严重多发伤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与血清酶含量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7):416-417.

    收稿:1999-03-25

    修回:1999-06-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