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37093
脑脓肿29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1999年第12期
     作者:林瑞杰 曾白云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510260)

    关键词:脑脓肿;误诊;诊断

    广东医学991230 【摘要】 目的 探讨脑脓肿误诊的原因,提高脑脓肿的诊断率。方法 对29例误诊的脑脓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均为单发,分别误诊为胶质瘤、转移瘤等6种疾病。结论 对该病只有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结合CT和MR,全面分析,认真鉴别,方能避免误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的提高,脑脓肿疾病近几年比较少见。由于其临床缺乏特异性,常有导致误诊。本院1990~1998年收治脑脓肿95例,曾误诊29例,误诊率30.5%,与单国进[1]报道的30.6%相近。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减少误诊,现对29例误诊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0例,女9例,男∶女=2.2∶1。年龄3~69岁,平均35岁。病程1个月以内有25例,1个

    进修医生,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515100)

    月以上有4例。既往有感染病史7例。其中大脑半球26例,占89.7%,鞍区2例,占6.9%,小脑蚓部1例,占3.4%。

    1.2 临床表现 29例患者中有颅高压征23例,癫痫发作10例,发热9例。肢体单、偏瘫16例,眼底水肿15例,肢体感觉减退5例,偏盲3例,共济失调2例。病程3 d~1 a,平均39.6 d。

    1.3 辅助检查 29例中头颅CT检查25例,均有增强。头颅MR检查17例。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1.0×109/L 18例,中性粒细胞>0.70者16例。摄头颅平片有2例颅内压增高征,胸片有1例气管炎。大、小便常规均正常。
, 百拇医药
    1.4 误诊情况 误诊为胶质瘤20例,转移瘤5例,畸胎瘤1例,垂体腺瘤1例,颅咽管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25例中CT检查误诊率48%,与文献报告CT对脑脓肿诊断的精确率达57.14%相近似[2]。其中外院误诊为胶质瘤5例(20%),本院误诊为胶质瘤2例(8%),转移瘤2例(8%),畸胎瘤、垂体腺瘤和髓母细胞瘤各1例占4%。 17例检查MR误诊率为35.3%,符合曹凌等[3]报道的MRI早期诊断率高于CT。其中误诊为转移瘤3例(17.6%),胶质瘤2例(11.8%),颅咽管瘤1例(5.9%)。

    1.5 确诊方法及诊断结果 本组经开颅探查确诊25例,其余为试验性抗炎治疗后复查CT病灶完全吸收确诊。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本组误诊率为30.5%。其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 百拇医药     2.1.1 病史资料不详 误诊的29例中,24例无明显感染史,有些病人难以准确叙述是否有感染史,使临床医生缺乏必要的病史资料而造成误诊。

    2.1.2 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 各种辅助检查诊断难以定性,缺乏明确诊断依据。本组资料显示:因头痛、呕吐、眼底水肿、偏瘫、发现颅内有占位病变,误诊为胶质瘤20例;因年龄大、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癫痫,发现颅内有占位病变而误诊为转移瘤5例;因头痛、性欲减退、偏盲、多饮、多尿,发现蝶鞍内占位病变而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因头痛、偏盲,发现鞍上占位病变而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因头痛、双下肢乏力,CT检查发现占位病变有脂肪密影及钙化斑而误诊为畸胎瘤1例;因头痛、呕吐、走路不稳,发现小脑蚓部占位病变而误诊为髓母细胞瘤1例。虽然本病为感染性疾病,但该类患者血常规中性分类不一定都升高。因CT,MR的普及使腰穿脑脊液检查在神经外科日常诊断的使用率降低(本组术前都未有做腰穿检查),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检查方法也是导致误诊的原因。

    2.1.3 不同病理生理改变在CT或MR上表现有所差异 大多数病例就诊时病变已发展到化脓阶段或包膜形成阶段,CT表现为大片不规则低密度或混杂密度影,其内见似环状稍高密度影。周边模糊,增强后见一不规则环状强化影,有壁结节征,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征;MR表现为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较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边缘不甚清晰,增强后见病灶不均匀环状强化,环厚薄不均,形态略欠规则,有壁结节,环内未见强化表现,周围见大片指状水肿带,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往往易被误诊为胶质瘤,本组有20例。CT表现为圆形低密度灶、周围环绕等密度环,外周见大片胶质水肿低密度灶,占位较明显,增强后见低密度灶壁均一强化;MR表现为圆形结节影,T1T2加权呈中等信号,增强后呈环形明显强化,厚壁环状,略欠规则,灶周见大片指状水肿带,为长T1长T2信号改变,有占位效应,极似转移瘤所表现的小结节大水肿,本组有5例。因CT表现为巨大囊性低密度灶影,有完整的壁,其内见有脂肪密影及钙化斑,周围水肿明显而误诊为畸胎瘤1例。因CT表现为蝶鞍内类圆形肿物,向上穿破鞍隔,突入鞍上池内,蝶鞍扩大,肿物密度均匀,未见钙化而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因MR发现鞍上有占位,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病灶呈环形强化,有小结节,肿物与垂体间有较清晰分界而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因CT发现小脑蚓部有一类圆形高密度灶,其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影,周围有水肿带环绕,增强后该病灶未见强化而误诊为髓母细胞瘤1例。脑脓肿和其他一些疾病有类似的临床表现和CT,MR所见,故诊断混淆时有发生。
, 百拇医药
    2.1.4 发病率低,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认识不足 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特别是病理学方面,80年代以前邻近病灶播散是脑脓肿的主要病因[4],而近几年来隐源性、血源性脓肿的发生率升高,耳源性脓肿发生率显著下降[5]。又由于广谱抗生素、类固醇激素等药物的应用,有相当一部分脑脓肿的全身感染表现可很快消失甚至完全缺如[4]。如果仍采取旧的临床思维方法,就很易忽视脑脓肿而误诊。

    2.2 提示脑脓肿诊断的线索 脑脓肿近年较少见,且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理改变不明显,目前缺乏简捷特异诊断方法。作者认为:详尽的病史询问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当今大多数医生所忽视的,他们认为现代医学的诊断大多数依靠现代先进的仪器(神经外科就是MR,CT的检查)来达到确诊的目的,本组患者就有6例术后在追问病史时有感染史。故对脑脓肿的诊断方面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多方面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在考虑颅内肿瘤的同时,亦应考虑到脑脓肿存在的可能性,反之亦然。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单国进.脑脓肿15例误诊分析.临床医学,1998,18(1): 45

    2 费 非,索 新,王孟忱.脑脓肿的临床与CT改变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6):630

    3 曹 凌,孔详镇.20例脑脓肿患者的临床及CT、MR特点分析.临床内科杂志,1997,14(4):202

    4 史玉泉,周孝达,汪无级,等.实用神经病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418~429

    5 Leys D, Christiaens JL, Derambure PH, et al. Management of focal intracranial infections: is medical treatment better than surgery?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1990, 53:47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