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47594
氨酰心安对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2期
     作者:赵民利 郝立科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三医院,河北唐山0631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991208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已被证实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有确切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之一,在许多报告中被列入AMI的首选药物[1]。本文采用氨酰心安治疗AMI并观察其对病人心电图QT离散度(QTd)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2~1997年收住我院治疗并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患者65例,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4岁。对照组共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7岁。以上两组均除外心功能Ⅳ(killip分级)或并发严重缓慢心律失常者,以保证资料的可比性。另选本院健康体检职工30例,年龄、性别与观察组无显著差异并除外心脏疾患及未服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者作为正常人组。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案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均常规卧床休息,给予吸氧、止痛、硝酸甘油及极化液等常规治疗,未予溶栓治疗。治疗组自入院时即刻给予氨酰心安6.25mg口服,以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25mg,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除未用氨酰心安外其它治疗与治疗组相同。

    1.3 测量方法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第1、7、14、21天分别做12导联心电图。仪器为Nihonkohden6551型心电图仪,纸速25mm/s。除外T波与u波分界不清导联以利测量及避免假性最大或最小QT间期出现,每一导联连续测量3个以上QT间期取均值,每份心电图至少测量8个以上导联,以不同导联中最长QT间期减去最短QT间期得出QT离散度。全部心电图由1人在全部病例观察结束后统一测量,测量者在测量时不明分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AMI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第1天QTd与正常人组的QTd比较,两组明显大于正常人组,差异有显著意义。最长QT间期均位于梗塞导联,最短QT间期均位于非梗塞导联,见表1。

    表1 AMI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正常人QTd比较(±s) 组别

    例数

    QT离散度(ms)

    P值

    正常人组

    30

    32.32±8.37

    AMI治疗组
, http://www.100md.com
    27

    81.41±27.28

    P<0.01*

    AMI对照组

    38

    83.78±29.12

    P<0.01*

    *与正常人组比较

    AMI治疗组与AMI对照组比较,入院第1天心电图之QTd无显著差异,治疗第7、14天比较两组QTd有显著差异,见表2。两组第7、12天QTd均较入院第1天减少,但氨酰心安治疗组QTd减少更为显著,治疗组第7、21天心电图最长QT间期位于非梗塞导联,原梗塞导联延长的QT间期明显缩短,而AMI对照组第7、21天心电图最长QT间期仍位于梗塞导联。
, 百拇医药
    表2 AMI治疗组与AMI对照组QTd比较(±s) 组别

    例数

    第1天QTd

    第7天QTd

    第14天QTd

    第21天QTd

    治疗组

    27

    81.41±27.38

    51.23±14.90

    48.74±17.38
, http://www.100md.com
    43.24±16.52

    对照组

    38

    83.78±29.12

    75.17±18.63

    59.72±21.46

    54.29±23.14

    P值

    >0.05

    <0.01

    <0.01

    >0.05
, http://www.100md.com
    AMI治疗组第7天QTd减少至80ms以下者25例,无变化者2例,阳性率为92.59%。AMI对照组第7天QTd减少至80ms以下者27例,无变化或增加者11例,阳性率为71.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d异常增加,65例AMI病人之QTd较正常人组明显增加大,最长QT间期出现于梗塞导联,与文献报道一致[2]。AMI时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梗死导联局部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传导性发生改变,心肌复极不均匀,从而使QTd明显增大,增加心脏的电不稳定程度,易于发生折返激动而形成室颤。文献认为QTd≥80ms是AMI早期并发室颤的一个危险信号[3]。本文结果提示氨酰心安能显著降低AMI急性期的QTd,因此有效的减少室颤的发生率,国外大系列临床观察亦证实β阻滞剂能降低AMI后心性猝死率,虽然其抑制心室异位活动的作用不够强,但它几乎没有致心律失常作用,明显减少AMI后心律失常及猝死率[1]。本文结果认为AMI早期应重视QTd的观察,及早应用氨酰心安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石毓澍.心脏电生理学进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8~356

    [2]颜登幼.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心电图QT离散度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5,23(4):287

    [3]杨顺裕,康巧真.急性心肌梗塞33例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J].临床心血管杂志,1996,12(2):109

    [收稿日期]1999-07-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