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47611
体外反搏结合中等流量吸氧对高粘血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1999年第12期
     作者:孙洁 陈伟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徐州221009

    关键词:

    现代康复/991266

    本文通过观察体外反搏结合中等流量吸氧治疗前后血液粘滞度的变化并与单纯用药物做比较来探讨体外反搏的作用机理。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1993年5月~1998年5月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伴高粘血症的患者40例,均为男性,年龄57~73岁。随机分成体外反搏组(ECP组)和药物组(对照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合并腔隙性脑梗塞7例,劳力性心绞痛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例,有11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对照组合并脑梗塞6例,糖尿病7例,劳力性心绞痛7例,有13例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无统计学差异。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1)ECP组: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IV型体外反搏机,反搏气囊压力为0.83~0.42kPa,反流波与叩击波的比值均大于30%。同时给予中等流量(2~4L/min)鼻导管吸氧。12次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查血液粘滞度指标,包括:全血粘度(高切变、低切变)、血浆粘度,同时观察球结膜微循环。反搏治疗期间停用丹参类活血化瘀药物。(2)对照组: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连续20次。不合并用其他活血化瘀药物。疗程前后分别观察血液粘滞度指标和球结膜微循环。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粘度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球结膜微循环改善状态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粘度的比较(±s,n=20)
, 百拇医药
    ECP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下降率%

    治疗前

    治疗后

    下降率%

    高切变

    7.20±0.38

    5.95±0.44**

    17.36

    7.12±0.49
, http://www.100md.com
    6.90±0.51*

    3.09

    低切变

    9.80±0.79

    7.94±0.52**

    18.98

    9.94±0.81

    9.38±0.61

    1.11

    血浆粘度

    1.79±0.05

    1.64±0.05**
, 百拇医药
    8.38

    1.80±0.04

    1.71±0.15

    5.00

    注:*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微循环状态的比较(±s,n=20)

    ECP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 百拇医药
    下降率%

    治疗前

    治疗后

    下降率%

    流态分类积分值

    10.79±2.10

    8.83±1.83*

    18.16

    10.88±2.18

    9.69±1.78

    10.9

    周围状态积分值
, 百拇医药
    2.53±0.91

    1.47±0.42**

    4.90

    2.68±0.85

    2.32±0.60

    13.4

    注:*0.01
    ECP组治疗后11例有头晕、头痛的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

    3 讨论

    随着对血液流变学的深入研究,发现血液粘度、血流速度的改变是造成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红细胞压积增高直接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2],而红细胞压积与全血粘度呈正相关。当血液粘度增高时,微循环镜下红细胞聚集成团块状,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阻力增大,直接影响了心脏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的血供和氧供。
, 百拇医药
    本研究发现,采用体外反搏结合中等流量吸氧能改善高粘血症的临床症状,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微循环状态,其作用优于单纯应用丹参组。这是因为血液为非牛顿液体,在高压强范围内血液粘度随压强及切变速度的增高而降低,在心脏舒张期通过对四肢臀部的序贯式加压,血液的压强及切变速度增高,而收缩期压力却突然解除,后负荷减少,血液的压强及流速增加,使血液中绝对增多而聚集和形成团块状的红细胞在高压强下发生解聚[3]。吸入中等流量氧气能增强红细胞的活性,使氧合血红蛋白迅速达到饱和程度,从而使组织对氧和能量的利用提高。此外,体外反搏使血流加快,通过改善微循环而改善组织的供血供氧[4]

    作者简介:孙洁(1968-)女,医师。

    参考文献

    [1]忻伟钧,陈萍,华福元,等.醋柳黄酮治疗高脂血症和高粘血症[J].新药与临床,1997.16(1):17

    [2]郭述苏.脑血栓形成的血液和流变学[J].实用内科学杂志,1989,(9):172

    [3]于凤香.体外反搏与药物治疗老年脑梗塞疗效对照观察[J].中国体外反搏,1993,5:47

    [4]庄熙英,藏建美.体外反搏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观察[J].中国体外反搏,1993,9(5):58

    [收稿日期]1999-09-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