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急救医学》 > 1999年第12期
编号:10250169
血清酶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20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急救医学》 1999年第12期
     作者:彭南生 樊 红 夏 洁

    单位:彭南生 樊 红 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急救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2;夏 洁 武汉铁路中心医院急诊科

    关键词:

    中国急救医学991233 本文观察了近十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00例。分析血清酶的变化,发现与预后有一定关系,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随机抽样经临床、心电图、血清酶检查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存活出院病人100例(称存活组),住院死亡100例(称死亡组)。存活组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41~82岁。死亡组中男70例,女30例,年龄42~85岁。

    1.2 血清酶测定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急诊就医时测定血清酶,然后间隔几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不等,反复多次测定血清酶直至出院前1~2天。

    2 结果

    存活组100例中75%的病例于住院十天内血清酶逐渐降至正常。出院前血清酶正常者78例(78%),血清酶一高者10例,两高者7例(7%),三高5例。

    死亡组100例中,死亡前血清酶全部复正11例(11%),血清酶一高者5例,两高者21例,三高45例,双高双峰15例(15%),一高双峰3例(3%)。

    3 讨论

    多年来,一直以CK为代表的血清酶水平增高,作为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依据。以血清酶作为心肌梗死的诊断指标,也要考虑多种可能性。

    临床上已注意到,心肌酶恢复正常后再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应提示有新的心肌损害,但将心肌酶变化直接与心肌梗死预后联系起来的观察和研究尚不多。因此本文从血清酶与预后的关系进行观察,看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组中18例(18%)血清酶呈双峰变化,即从增高的水平下降后再升高。存活组中无1例呈双峰。表明双峰提示病情加重并预后不良,值得临床高度警惕。此外从本文存活与死亡两组血清酶资料对比可以看出,持续表现三高的50例中90%的病例(45例)后果严重。推测这一结果是由于梗死部位的心肌和功能损害持续存在、心脏血供和泵功能严重受损所致。

    相反,住院期间血清酶降至正常者87%的病例预后良好。死亡组中酶水平降至正常者仅11%。除此,从本文资料看,血清酶一直呈双高者预后不良亦占多数(75%)。

    本文未直接涉及血清酶与梗死灶大小的关系,但从患者的预后这一直接转归看,血清酶两项或两项以上持续居高或酶呈双峰者87.5%的病例(84/96)预后不良,其中酶呈双峰者全部死亡。因此我们认为血清酶的这种变化与以下的观点大抵一致,即梗死灶的扩展,修饰血清酶经时的变化。但亦认为这只是一般的变化规律不能阐明许多病情与酶变化矛盾的现象。至于如何理解某些血清酶降至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尚无满意的解释。是否因这些病例从坏死心肌释出到血中的酶活性低或部分不能到达血中,而使酶在血中的出现率(SER)低下所致,尚有待更多的探索。

    收稿:1999-01-10,修回:1999-07-3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