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8606
鼻咽癌颈部较大淋巴结转移肿块热、放综合治疗疗效分析(附116例报道)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师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肖锋 孙安涛 刘伽 廖遇平

    单位: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6

    关键词:鼻咽癌;颈淋巴结;热疗;放疗

    中国医师杂志000120 [中图分类号] R739.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1372(2000)01-00 42-02

    为探讨鼻咽癌较大淋巴结转移肿块的治疗,我院自1984年8月至1992年6月,对116例初治的鼻咽癌N2、N3患者行热疗合并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颈部肿块均经鼻咽活检病理证实为癌,肿块长径≥5cm,最大长径15cm,平均11cm,无远处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Karaofsky计分≥70,均可以耐受热疗和放疗。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热疗+放疗组(热放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热放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范围14~66岁,平均年龄46.5岁。经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49例,中~低分化鳞癌4例,未分化癌5例。临床分期:Ⅲ期13例,Ⅳ期45例。单放组58例(男47例,女11例),年龄范围16~65岁,平均47.5岁。经病理诊断,低分化鳞癌48例,中~低分化鳞癌5例,未分化癌5例。临床分期:Ⅲ期14例,Ⅳ期44例。两组颈部肿块大小:热放组N2(5~7.9cm),N3(≥8cm)者分别为13例和45例;单放组分别为14例及44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鼻咽原发灶放疗的同时进行双侧颈部放疗。热放组58例中单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9例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9例选择肿块相对大的一侧配合热疗,单放组颈部只行放疗。

    1.2.1 原发灶放疗方法:鼻咽原发灶先用双耳前野6cm×7cm或6cm×8cm60Coγ线外照射,鼻咽中心平面剂量DT45~55Gy,然后改鼻前野6cm×7cm,1次/d,5次/W,每次DT1.8~2Gy,总量DT65~75Gy/7~7.5W。

    1.2.2 颈淋巴结治疗方法:颈部肿块靠前者先采用常规60Coγ线前切照射,正中用3cm宽、6cm厚铅保护脊髓,DT28~42Gy/3~4.5W,如颈部肿块大且靠后则先采用前、后切线轮流照射。正中同样用铅挡保护脊髓,DT35~50Gy/3.5~5W,而后用深部X线(200KV)或12~14mev电子线束颈侧垂直照射,DT25~30Gy/2.5~3W。据颈部肿块消退情况,缩野推量DT5~10Gy/1/2~1W,不超过DT80Gy。
, 百拇医药
    1.2.3 热疗方法:采用平凉778WR-L-4微波热疗机,频率915MHz,外加温头直径80mm或150mm进行加温。用美国SYI热敏测量系统测量瘤表中心和其周围,部分病例同时测量中心点皮下1、2、3cm深的瘤内温度。每5min停机测量1次,记录升温时间,42.5℃以上的实际有效加温时间(一般为30min),热消散时间。每周加温2次,放疗第1周开始,一般先加温后放疗,两者相隔不超过1h,热疗次数为5~15次,绝大多数病人加温12次。

    1.3 统计学处理 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各组生存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病人近期疗效。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判断标准 颈部肿块消退以治疗后3个月为准,瘤块完全消退者为显效(CR),瘤块缩小≥50%者为有效(PR),瘤块缩小<50%者为无效(NR)。按(A、B、C分别为三个垂直径)计算瘤块的体积,如瘤块的厚度不可测时,按(A、B分别为纵径和横径)计算瘤块面积。近期疗效CR+PR者热放组58例(占100%),单放组49例(占84.4%),两组比较P<0.01(χ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性。
, 百拇医药
    2.2 远期疗效 全部病例均随访5年以上,失访4例,随访率96.5%(112/116),失访者从失访日起按死亡计算,见附图。

    附图 116例病例生存率曲线及比较

    2.3 治疗反应及并发症 热放组有8例热放侧在放疗剂量DT40~50Gy时出现颈部皮肤湿性皮炎,除2例比较严重者改为分段治疗,其余6例经停放疗及支持对症处理后,皮肤愈合继续完成治疗,1例加温过程中因头痛剧烈而中止热疗。单放组有5例在放疗剂量DT50~55Gy时出现颈部皮肤湿性皮炎,经停放疗及支持对症处理后皮肤愈合继续完成治疗。热放组湿性皮炎发生率13.8%(8/58),单放组8.6%(5/58)。热放组皮肤反应较重,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组病例治疗后观察5年均未发现严重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2.4 死亡原因分析 见附表。
, 百拇医药
    附表 两组死亡原因与发生率 例(%) 死亡原因

    热放组

    单放组

    鼻咽复发

    12(26.08)

    13(26.53)

    颈部转移

    4(8.66)

    5(10.20)

    远处转移

    26(56.52)

    25(51.02)
, 百拇医药
    衰竭

    2(4.35)

    3(6.12)

    其他

    2(4.35)

    3(6.12)

    合计

    46(100.00)

    49(100.00)

    χ2=0.289,P>0.053 讨论

    42℃~45℃的高温可以杀灭恶性肿瘤细胞,热疗与放疗合并可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机理在于加温后的乏氧细胞对放射敏感性增强,更易杀伤抗拒放射的S期细胞,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可以耐受加温治疗的温度而不受损伤[1]
, 百拇医药
    胡自省等[2]报道的13例晚期鼻咽癌颈大肿块体积为960~105cm3,其热+放的CR54%。本文58例热放组颈淋巴结CR70.7%,均表明热疗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块疗效较好。

    本文热放组的3年、5年生存率为37.93%、23.48%;优于对照组的24.33%、14.97%(P<0.05),有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生存时间较长的病例,颈部肿块放疗剂量,热放组DT60~70Gy,而单放组相应略高为65~75Gy,提示配合热疗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块的放疗剂量可适当减少,同时说明热疗配合放疗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分析两组死亡原因,均以远处转移为高,单放组51.02%,热放组56.52%,与黄义文等[3]报道的一致。提示颈部肿块较大,远处转移发生率高,但热疗并不增加远处转移的危险。如在控制原发灶和颈部转移灶的同时或前或后加入化疗,即进行三联治疗,预防或控制远处转移,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生存率,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鼎九,胡自省主编.肿瘤热疗学.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5;8

    2,胡自省,牟小德,孙安涛,等.鼻咽癌病人颈部较大转移灶加温治疗的近期疗效.中国放射肿瘤学 1998;2:50

    3,黄义文,罗荣喜,廖遇平.鼻咽癌1882例放射治疗效果分析.中国放射肿瘤学 1987;1:5

    [收稿日期:1998-10-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