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3038
腹部S形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多手指套状撕脱伤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李长青 费起礼

    单位:李长青(天津港口医院骨科(天津,300456);费起礼(天津医院手外科)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000119 手部多指套状撕脱伤是手部的严重损伤,临床上处理非常困难,尽管多年来有过很多尝试,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我院1996年2月~1997年10月应用腹部S形皮瓣修复手部多指套状撕脱伤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17~38岁。其中2~5指套状撕脱伤7例,2例合并手背、手掌皮肤撕脱伤;3~5指套状撕脱伤1例。挤压性撕脱伤6例,复合性损伤撕脱伤2例。优势手受伤5例,非优势手受伤3例。均在伤后1~4小时急诊手术。术中咬除末节指骨甲粗隆,用克氏针伸直位贯穿固定手指(有骨折脱位者纠正后克氏针固定),利于皮瓣与手指较好接触,然后并指,根据创面大小于对侧下腹部设计S形皮瓣,于深筋膜表面掀起皮瓣,修剪皮下脂肪,形成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将供区皮下适当游离后,直接缝合供区创面,并形成两个相对的皮瓣修复手指创面。合并手背、手掌皮肤撕脱者,用游离皮片移植,面积6 cm×6 cm~6 cm×8 cm。术后3~5周断蒂,同时拔除克氏针,断蒂后3个月行第一次分指,1个月后行第二次分指。
, 百拇医药
    1.2 结果

    1例皮瓣局部坏死,部分食指末节指骨外露,经咬除外露指骨,创面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患者已行两次分指,外观稍臃肿,患指皮肤撕脱范围的指间关节大部分活动丧失,不能捏起针或毛发等细小的物体,可以用筷子、执笔、扣钮扣,但不灵活,患指无保护性感觉。

    2 讨论

    手部的撕脱伤多为机器挤压造成,当手被机器挤压后,手本能地回抽,容易造成手的撕脱伤。手部多指套状撕脱伤是严重的手部损伤,至今尚无公认的理想治疗方法。有人认为可行截指,方法虽简便但不可取;应用腹部袋状皮瓣成形术,能保留手指但效果不理想;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与腹部带蒂皮瓣或前臂岛状皮瓣联合应用或者两个游离皮瓣同时移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手术难度大,有失败的可能,且皮瓣臃肿。应用下腹部带蒂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1]或带血管蒂的脐旁皮瓣[2]治疗,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 百拇医药
    张高孟等[3]首先报道腹部S形皮瓣在手外科的应用。我们应用腹部S形皮瓣修复多手指套状撕脱伤发现,腹部S形皮瓣供皮面积大,其为腹部的随意皮瓣,可制成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4],不臃肿,用其修复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能充分覆盖创面,保留手指长度,手术简便,安全可靠,皮瓣容易成活。但是应用腹部S形皮瓣修复多手指套状撕脱伤后,患手指关节活动大部分丧失,这是由于手指脱套伤经清创后腱系膜往往缺如,有的甚至肌腱缺如,关节囊破损,关节外露,因此不论采取何种皮瓣修复指间关节基本无功能。因为手指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休息位时手指即呈不同程度的屈曲位,如再加上伸肌腱中央束的损伤使屈曲更为严重,故在手术时需将指间关节用克氏针固定于伸直位,这样就造成手指间关节的伸直位僵直畸形。另外,患手不能完成精细动作,患手指无保护性感觉,容易烫伤、冻伤,且手术次数较多。这些都是不足之处。

    总上所述,应用腹部S形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多手指套状撕脱伤,能有效保留手指长度,手术简便可靠,但仅能恢复患指部分功能。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马显杰,鲁开化,艾玉峰,等.下腹部双叶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手部撕脱伤中的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2):116

    [2]蒋纯志,范启申,管 磊,等.带血管蒂脐旁皮瓣治疗手部皮肤脱套伤.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11(2):118

    [3]张高孟,顾玉东,张立银,等.腹部S形皮瓣在手外科应用.手外科杂志,1992;8(11):26

    [4]杨 勇,袁相斌,何清濂,等.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的实验研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6;10(1):23

    收稿日期:1998-02-09

    修稿日期:1998-05-2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