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5009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林波 万仑 杨炳雪 张素兰

    单位:林波(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都江堰,611830); 万仑(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成都,610072); 杨炳雪(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成都,610041); 张素兰(四川省第二人民医院,成都,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165 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1-0092-01▲

    自1995年9月~1998年6月收治车祸所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9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挫裂及污染,治疗方法在彻底清创后,采用加压钢板、半环槽外固定,恩特氏钉内固定及小腿外侧减张切口等治疗。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中,男78例,女12例;右侧67例,左侧13例,双侧10例;其中复杂性骨折56例,占62.22%;单纯性骨折34例,占37.78%。软组织损伤程度〔1,2〕:Ⅲ度56例,Ⅱ度31例,Ⅰ度3例。致伤原因:均为车祸伤。伤后距就诊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7天。

    1.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硬脊膜外麻醉或全麻下按照清创术处理原则,彻底清创后,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59例,恩特氏钉1例,半环槽外固定支架30例。加压钢板内固定病例中,有20例小腿肿胀严重,钢板皮肤复盖有张力,故一期于小腿外侧行减张切口,一周左右肿胀消退,于局麻下床旁行切口缝合或植皮术。术后抗感染、消肿、活动踝及脚趾,待拆线后根据内固定是否稳定而给予石膏外固定。

    2 结果

    90例病人随访时间6月~4年,平均2年。59例加压钢板内固定者中,9例术后发生感染,切口缘皮肤坏死、缺损,经换药治疗后5例痊愈,4例行局部转移皮瓣修复,感染率占15%;另外6例骨碎裂严重骨不愈合,一年后行局部切开,残端修整植骨术而痊愈,不愈合率占10%;1例使用恩特氏钉一年后,骨折愈合良好。30例使用半环槽外固定支架者,1例病程延长至2.5年,5例遗留膝关节僵直,2例踝关节僵直,其余治愈。半环槽外固定支架换药期平均达1.5个月,最长者5个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本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因均系车祸所致,故它与其他骨折不同之处在于:①污染特别严重,泥土,柏油,燃油,沙石为主。②软组织破坏缺损严重,有的甚至呈铰肉样改变。③血管神经毁损严重,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这种情况。④由于骨折多系直接暴力所致,故骨折的程度严重,多呈碎裂。因此在治疗之前正确的诊断,合并证的判断十分重要,将有利于术式的选择,掌握正确的固定方式以及估计预后〔3〕

    3.2 正确判断皮肤、软组织损伤程度:开放性骨折的皮肤损伤程度不能仅局限于伤口的大小,对其正确的判断是彻底清创的必要条件,而彻底清创又是防止感染及最终闭合伤口的最根本手段。本组病例有多例清创后或就诊时即有皮肤缺损,我们反对在有张力情况下的一期缝合,既要覆盖创口,保证钢板表面不外露,又要设法消除张力。采用的方法有皮瓣移植术,包括局部皮瓣转移及带蒂皮瓣转移,多数采用小腿外侧皮肤皮下深筋膜切开减压,二期缝合或游离皮片植皮术〔4,5〕
, 百拇医药
    3.3 骨折的内固定

    3.3.1 加压钢板:系最常用的方法,钢板固定的优点是确切、牢固、有效防旋等,缺点是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重度污染,骨缺损太多,骨折受累太长,都不宜使用。

    3.3.2 恩特氏钉:属有利于骨痂生长的动力性内固定,临床应用较广,但仅限于较单纯的胫骨骨折;治疗期较钢板固定长;术后易并发成角或旋转畸形,术后多需要外固定辅助。

    3.3.3 半环槽式外固定架:其优点在于能够动态地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能及时观察、调整,固定后可允许邻近关节活动,减少了关节的强直,主要用于复杂骨折或软组织损伤较重者,有利于伤口更换敷料。其不足之外在于;易出现针孔感染,严重时被迫拔针;固定架结构复杂,装卸不便,且需随时调整。■

    参考文献:

    [1]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1994。

    [2]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3] 杨丰真,徐能,等: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早期治疗。中华创伤杂志,1998;3∶177。

    [4] 戴培光,王剑利,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32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3∶166。

    [5] 张文志,梁华公,等: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89例报告。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3∶167。

    收稿日期:1999-07-2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