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7365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神经病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秦绍森 玛依努尔 王湘

    单位:秦绍森 王湘(100730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玛依努尔(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118 慢性炎性脱髓鞘神经病(CIDP),为免疫介导的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近年来发病有日益增高趋势,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我们对11例CIDP患者就其电生理、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了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我院1993~1999上半年收治的52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其中自发病至高峰出现时间3个月至2年零4个月,慢性脱髓鞘性神经病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2~72岁,平均40岁。

    2. 方法: 电生理检测应用Counterpoint MK2 EMG仪,对11例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检查。测定四肢受累肌肉21块,运动神经54条,其中包括腋神经2条、桡及肌皮神经各1条、股神经1条、正中神经11条、尺神经10条、腓、胫神经各14条。感觉神经28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采用自远端向近端分段刺激,分别记录两点(正中、尺神经为腕-肘,腓神经为踝-腓骨小头,胫神经为踝-窝)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AMP)的潜伏期、波幅,时限及面积后进行近端与远端比。同时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EMG检查。
, 百拇医药
    3.腓肠神经活检:外踝后上方局麻,取肥肠神经1.5 cm,分5段固定、包埋、染色及作病理观察。

    二、结果

    1. 临床表现:11例患者首发症状表现双下肢无力5例,双上肢无力伴肢体麻木1例,四肢无力伴肢体麻木4例,全身肌肉酸痛1例。全部病例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例下肢肌肉萎缩,1例全身肌肉压痛,1例伴面神经麻痹,2例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

    2.脑脊液检查 :全部病例脑脊液细胞数均正常,蛋白定量除2例<0.45 g/L外,其余9例脑脊液蛋白为0.55~1.0 g/L 。免疫球蛋白增高4例,24 h IgG合成率2例高于正常,同时寡克隆区带阳性。

    3. 电生理检测:11例中10例有3条以上神经有电生理异常,包括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EMG异常。运动神经(正中、尺、桡、腓、胫)50条中MCV减慢26条(52%),远端潜伏期延长32条(64%),波幅降低34条(68%),CB 13条(26%),两条腋神经波幅降低,肌皮、股神经各1条均正常。EMG符合神经源性改变为81%(17/21),有再生电位38%,SCV减慢为85.7%(24/28)。
, 百拇医药
    4. 肥肠神经活检:6例中5例有节段性脱髓鞘(薄髓鞘),髓鞘再生,施万细胞增生和伴有轴索变性。3例免疫荧光显示有IgG和C3补体沉积。

    5. 治疗与转归;本组11例中对病程短,症状轻的3例患者采用激素治疗,出院时肌力基本恢复。主观感觉正常,但查体腱反射仍低。余8例患者由于病程迁延,有的还反复发作,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点,病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1例呼吸肌麻痹患者经治疗后脱机,但遗有肢体瘫痪。

    三、讨论

    1990年修订的GBS诊断[1]和美国Ad Hoc委员会[2]制定的CIDP诊断标准,AIDP与CIDP在临床上的主要区别在于AIDP进展迅速,4周内达高峰,而CIDP病程进展过程3个月以上并常有复发。临床症状相似,但病情进展在4周和2个月之间的患者,过去有人归于GBS变异型,Haughes[3]建议这一类型患者属于亚急性炎性脱髓鞘多发神经病(SIDP)。 CIDP不仅在病程上与AIDP有所不同,在临床表现上也有自己的特点。本组11例CIDP患者中除1例外,其他10例很少有前驱因素,起病缓慢,主要表现肢体的无力,即运动障碍较感觉障碍为重,多数学者报道首发症状多以双下肢开始较多,而本组以双下肢无力为首发症状的并不多见,仅占5/11。此外,与AIDP相比影响呼吸肌的少见,本组仅1例出现呼吸肌麻痹。尽管CIDP患者以肌无力为常见症状,但其他症状及体征也可出现。本组1例患者病程近2年,其主要症状是全身肌肉酸痛,在院外一度诊断为“皮肌炎”,入院后脑脊液检查蛋白1 g/L,神经传导速度减慢,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腓肠神经活检可见节段性脱髓鞘伴有轴索变性。颅神经也可受损,VII、VI、V、IX和X损害见于16% CIDP患者。少数患者查体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体征,包括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腱反射活跃、锥体束征、眼震及震颤。而Hawke[4]对21例CIDP患者的MRI 检查中发现,5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特点,然而临床检查无一例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体征。目前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改变的原因是周围及中枢神经髓鞘共有,即与CIDP和MS病源相关。
, 百拇医药
    CIDP电生理的异常判断标准[5],(1)运动传导速度(MCV)慢于正常低限的70%;(2)远端潜伏期延长正常高限的125%;(3)F波消失或1条神经以上F波潜伏期超过正常上限130%,出现率低于50%或一过性离散;(4)神经传导阻滞或一过性离散(1条神经以上)。符合上述4项中的3项可帮助CIDP的诊断。当然,有条件进行神经活检对CIDP的诊断则更可靠。CIDP的治疗目前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激素被认为安全有效。但近年来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点滴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Asbury AK, Cornblatb DR. Assessment of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uillia-Barre syndrome. Ann Neurol,1990,27:S21-24.

    [2]Research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 Report from an Ad Hoc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IDS Task Force. Neurology, 1991, 41:617-618.
, http://www.100md.com
    [3]Haughes R, Sanders E, Hall S, et al. Subacute idiopathic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rch Neurol,1992,49:612-616.

    [4]Hawke SH, Hallinan JM, Meleod JG. Crani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chronic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0,53:794-796.

    [5]Albers JW, Kelly JJ. Acquired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ies: clinical and electrodiagnostic feature. Muscle Nerve,1989,12:435-451.

    收稿日期:1999-05-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