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1600
头针治疗疑难病症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李观荣

    单位:李观荣(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成都,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150 分类号:R245.32+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1-0075-02▲

    头针又名头皮针,是针灸学的一个分枝。笔者对中国针灸学会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通过的《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进行研究,初步观察到头针有醒脑开窍、镇静解毒、益气缩泉、升清降浊之功,在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在此仅就应用头针治疗疑难病症的体会小结如下:

    1 醒脑开窍
, http://www.100md.com
    祖国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灵枢》:“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髓海不足,脑转耳鸣。”若是,六淫之邪侵入髓海,以致经络阻滞、元神之府不通,发为脑病。例:吴△△,女,17岁,住院583898。因头痛2天,发热呕吐、呼之不应1天入院。查体:神志不清,谵妄,颅神经:双瞳孔等大等圆2mm,双鼻唇沟对称,右上肢肌张力稍高。双下肢巴氏征(+),颈僵直。脑电图重度异常。CT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细胞数高。血常规示血象增高。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给予抗炎、输液及对症处理住院治疗1月,仍烦躁不安,喜哭闹,小便不能自解,一直保留尿管,小便常规pH0.5,血常规白细胞2~4/hpt,红细胞0~1/hpt,上皮少许。舌质淡,苔白厚而腻,脉弦滑。于1995年8月7日前来针灸治疗。辩证:髓海不足,脑窍不通,治以补脑开窍。主穴采用《头皮针国际标准方案》中的顶中线、额旁二线。(顶中线:自百会穴达前顶穴,在头部正中线,属督脉。主治:瘫痪、头痛、高血压、脱肛、小儿夜尿),额旁二线(自颔厌穴到悬厘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面瘫等)。配合体针:水分、天枢等穴,留针施行震术手法,1小时后,患者头部渐感清爽,并有尿意感,8月9日再作针灸一次,尿意感甚强,拨去尿管自解小便,又经针刺治疗5次出院,1998年2月随访,神智小便正常。学习成绩良好。
, 百拇医药
    按:散发性脑炎是常见病,病邪入中脑组织所致。患者多表现为神识、语言、肢体运动、二便功能障碍,故治法当补脑开窍,采用头针手法震动术治疗。经研究证明,头针手法震动术有刺激经络、调整脑细胞功能、改善脑血管供血的作用,故使脑炎康复。脑窍开通“上窍不能,下窍闭”上窍开,则下窍通,所以小便失禁恢复正常。

    2 镇静解毒

    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中手足之阳经脉,都上达于头,足厥阴肝经夹督脉而上于巅顶。若毒邪中于经脉之中,由经络进入脑府,使奇恒之府不通,发为疾患。例:骆△△,男,30岁,住院号604782,患者因脑胶质瘤术后6月,右半身不遂发带状疱疹1月,于1997年6月4日再入院。1997年1月23日作左侧胶质瘤切除术,术后右半身不遂,走路跛行。1月前因“感冒”后头胀痛甚,服“头痛粉”数包缓解。又继续用克感敏等治疗。十天以后全身发痒,在肩背部起水疱数个,渐渐肩背部、腋下、上肢部发疱疹甚多,经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用海棠合剂等治疗一月,全身部分疱疹消失,但肩、腋部无明显改善。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PCK(病理号:630-9)。现症:神识欠清,语言不利,肩背疼痛,烦躁不安,大便结燥,带血丝,舌质淡,苔黄厚而腻,脉弦滑。辩证:毒邪入三阳之经 ,滞留奇恒之府。治则:镇静解毒。取穴:主穴:《头皮针国际标准线》顶颞前斜线(从前神聪起止于悬厘穴,横穿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主治瘫痪、运动性失语等)。手法:施震动术。配穴:足三里。灸后查足三里灸疤液体, 见大量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经1次治疗后神识清楚,语言不利好转,疱疹疼痛缓解。共治15次带状疱疹消失。皮色正常,右上肢肌力3°,右下肢肌力4°。1998年2月随访未复发。生活能自理。
, 百拇医药
    按:脑胶质瘤,原因不太明了,祖国医学认为毒邪入奇恒之腑所致,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该病自身免疫时间很短。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具有神经细胞嗜性,可在神经细胞中顺行或逆行传播,或经突触传播,还能在神经细胞中进入隐性潜伏感染状态。病毒DNA以环状闭合的双链形式存在干细胞核中,不影响神经细胞功能。我们进行头针加灸治疗以后,观察到施灸穴位处,有大量炎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从而证明了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所致。针灸以后,提高了机体免疫能力,抑制了病毒的发展。最近有人报告:从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Y—1基因组中分离出其包装信号序列……将此混合毒株感染传代细胞和神经细胞,可在其中表达LacZ基因,而在生理温度(37℃)下,混合毒株的复制受到抑制。针灸治疗后,调整人体阴阳之气,营卫之气渐复,故带状疱疹得以康复。

    3 益气缩泉

    祖国医学认为:“肾生骨髓,华发充骨,补益于脑”。“肾与膀胱为表里”,“肾司二便”。若肾髓不足,不能充骨补脑,则髓海空虚。二便功能不能正常司控,故出现小便障碍。例:张△△,女,40岁,泌尿外科编号:2097-95。主诉:尿频、尿困难14年。14年前因生小孩,按置留尿管,阴道口塞沙球2个,尿潴留时间长达12小时,尿自行膨胀出导尿管,置保留尿管8天以后,仍无尿意,经药治疗疗效不显。改用电针治疗一疗程,小便可自行排除,但持续时间约5~6分钟。3年前曾带环受孕,月经停经10天以后,尿检查妊娠阳性,此时又解不出小便,即行人工流产手术,并取环。排尿时间仍恢复到5~6分钟一次。又经中西医治疗,疗效不显。因此只好临厕工作。尿动力学检查:①尿流率下降,排尿开始延迟,但因尿量太少,尿流时间未见延迟;②尿道压力图于最大尿道压增高,但残余尿甚少,功能性尿道长度正常;③膀胱功能测定:膀胱初成提前,膀胱最大容量较小,膀胱逼尿肌压甚低,只有1cmH2O,膀胱充盈期间未见有无抑制逼尿收缩波,排尿前嘱患者坐立咳嗽时未见尿液从尿道外口流出,患者无法排除尿液,只在下地蹲位时才能解除少许尿液。膀胱逼尿肌压为52cmH2O。结论:1.下尿路梗阻。2.低张力性膀胱。经泌尿科介绍于1995年4月15日前来针灸。患者因生产尿潴留时间长达12小时,以后不能自解小便,现仍尿频,每次尿常规正常,会阴穴周围有坠胀感,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弦。辩证:肾阳虚膀胱化气行水失调。治则:补气温阳,益气缩泉。取穴:主穴:《头针国际标准线》:额旁1线,额旁3线(额旁1线:直对内眦角,属足太阳膀胱经,自眉冲穴向下针1寸。额旁3线:在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在本神穴与头维二穴之间,向下针1寸,主治尿频尿急等)。配穴:肾俞,中极。针刺手法施行震动术,并灸肾俞、中极,经针灸1次后立即解小便一次,尿量甚多。又经针灸12次排尿功能正常。2年后随访至今排尿正常。
, 百拇医药
    按:肾藏精,气有余则补脑。肾主水,司二便,与膀胱为表里。如产后血海空虚冲任损伤,肾精不足。肾与膀胱为表里,肾司二便,故排尿功能失常。而采用头针并施以震动手法以后,上可振奋脑元神之气,下施温灸以壮肾阳。上下二窍开通,三焦元气功能复原,水道得以通调,故排尿功能恢复正常。

    4 升清降浊

    耳部疱疹并发面瘫。该病多为疱疹病毒所致,为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为常见。病毒从耳部少阳之经脉侵入,深入面部阳明经脉,引起少阳、阳明经脉阻滞而发生面瘫。治疗该病方法虽多,但仍比较困难。笔者根据少阳、阳明两经之特点,“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督脉为诸阳之纲,故以升清降浊之法,应用头针加灸治疗。例:万△△,男,65岁,住院号602563。主诉:右侧面瘫3月。3月前,患者因劳累后突感右耳部疼痛甚,耳廓上出现疹疱,并发现面瘫。在县医院经用强的松、地巴唑、中药、针刺等治疗半月无效,到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右面神经麻痹收住院。经面神经电变性检查,右面神经上支、中支为重度变性反应,下支为中度变性。经用胞二磷胆碱、神经生长因子、强地松、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等并配合理疗,治疗近两月面瘫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再请我科会诊时见右眼裂0.3cm,口角明显下垂,舌质暗红,面色红赤,苔白厚腻,大便不畅常有里急感,小便清长,脉弦滑。耳部检查:耳轮10、11、12区,耳舟4、5区,三角窝(3区)均有血管扩张,疱疹已结痂。辩证:阴虚夹湿化痰、阻抑阳明、少阳之络。采用头针加灸足三里、阳陵泉各2次,经治10日症状无变,且面部又出现疱疹逐渐向耳部蔓延。请皮肤科会诊查疱液,结果:单纯疱疹病毒DNA(Ⅰ型)阳性,DNA(Ⅱ型)阴性。治疗除头针外,灸上述穴位各12次并加灸血海,以上诸症逐渐改善,目已能闭,经治月余诸症全消,面瘫恢复,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按: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毒邪由少阳经脉传入阳明经脉,邪阻脉络,经脉失养,发为面瘫,久治不愈。针刺治面瘫疗效不显,应用头针加灸足三里、血海,收到较好效果。笔者观察到疱疹所发部位先后值得研究:疱疹先发于耳部后引起面瘫者病程较短,易治。若疱疹先发于其他部位,后发于耳部病程长者,难治。即是疱疹病邪从耳部由里出表者易治,疱疹病邪由表入里者,难治。

    5 体会

    5.1 祖国医学的针灸学、头穴较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自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通过了中国拟定的《头皮针穴名标准化方案》以后,于1984年5月正式定为《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方案》,经有关研究采用:脑电图、肌电图、肢体血流图、经络测定等,对124例截瘫患者观察结果:脑电图表明:头针手法震动术能调节脑细胞生理功能,而且还有养阴、安神、镇静、增强脑组织细胞的功能活动的作用。肌电图研究结果:能使瘫痪的肌群电位明显改善,电压升高,频率加快,波形较密;从而证明头针手法有刺激经络调整神经细胞功能,改善肌群的功能活动。血流图研究表明:从图形和波形来看,标高和图高差异显著(P<0.01),说明头针手法有改善下肢血流的作用。从经络测定生物电值(Ⅰ)表明,恢复非常显著(P<0.01),证明头针手法能使经气通畅,气血和调。
, http://www.100md.com
    5.2 关于头针手法 针刺手法较多,这里仅采用震动术手法(该手法根据“针刺阴阳补泻手法研究”,1984年曾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该手法操作:选用24~28号长1.5~2寸毫针,用送针法,斜刺皮下,行震动术手法:针刺到1寸左右,得气后,留针1分钟,将针体提出1/3,轻轻旋捻提插,微微震动9次,重复9次,每隔2~3分钟,如此行针1次,共3次。属补法,补阳,常用于阳虚者。

    5.3 关于留针和施灸问题 头针手法震动术完结即行出针。如镇静安神者可留针8~10小时。如需灸者,可在针上温灸或灼灸。我们常采用成都滨江灸条厂生产的药用灸条,每次2支对准穴位,每穴灸5~10分钟。灸到皮温上升,有潮红样改变为度。如有皮肤过敏立即起水疱者,可取疱液送病理检查,多可见少许炎性细胞,然后在灸处涂碘酒少许。勿须用油膏、抗菌素等,仍在疱上继续施灸,可提高临床疗效。■

    收稿日期:1999-06-09, 百拇医药